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意境是从中国诗词和绘画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艺理论,强调情景交融、神思妙悟。意境的重要审美特征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阅读有意境的作品要运用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想象和联想,着重体悟它的余味、余意,才能得到最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舞追求意境美。所谓意境美,就是情景交融,讲究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的完美结合;是形神兼备,追求内在神韵,要求气韵生动传神;是虚实相生,追求意生象外,在动静结合中蕴含丰富韵味。舞蹈通过直观可感、动态的人体进行传情达意、状物抒情。在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中,创造出中国古典舞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诗歌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虚实相生则是意境的一个重要结构特征.在教学中,只有认识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和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4.
阐述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虚实相生手法;并结合形象、意境等方面评析虚实相生手法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北宋婉约派的"倚声家之祖"柳永,其词缠绵悱恻、凄美哀婉,极尽韵味之致,处处凸现着意境美,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归纳起来,集中地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美学特征,韵味无穷的意境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虚实相生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了解古诗中虚实范畴与组合方式,引导学生感知这一技巧在营造意境中的作用并积极参与审美再创造,对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与鉴赏能力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意境创造水平直接决定了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下.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创造非常成功,具有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虚实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一,在陶瓷装饰中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对于形成陶瓷装饰的形式美与意蕴美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在陶瓷装饰中运用合理适当的手段与技巧来表现"虚实观",能够使陶瓷装饰产生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下当代中国影视剧的图像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视觉文化冲击下,传统意境产生了新的生存模式——图像意境。当代中国影视剧中,空镜头、光影和色彩、音乐与音响、蒙太奇等是图像意境的主要呈现模式;借景言情、借物表意的情感张力,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情节与节奏律动是影视剧图像意境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绘画以自己独具的艺术形式,充满了无究无尽的诗情画意,即有自然造化之精髓,又有情景交融之意境。创造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然而,绘画的艺术意境就诞生于外师造化,心物交融,重神轻形,虚实相生,画尽意在的审美创造之中。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一部带有浓郁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最终着眼点在于写实,意在揭露人生空幻这一悲剧性的主题。然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以虚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写实中熔入了神话、梦幻,以及一系列真假相对的艺术形象使作品呈现出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美学范畴,是作者的情思与景物、生活画面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其中积淀着中国独有的文化心理因素。在中国古典美术领域,意境不仅是艺术创作原则,同时也是艺术品评的标准。主要对意境的特点、绘画意境的特征、中国画的意境美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孙犁的散文《黄鹂》,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创造美的意境结构,通过黄鹂在不同境遇中所呈现的不同神色形态,借以表达作者的美好理想和审美观点:美好的环境造就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14.
对曹雪芹文学思想的研究,目前学术界还是一片空白,本文从《红楼梦》原著去探讨曹雪芹的文学思想,认为作品体现了作者四个方面的文学思想,一是对“诗言志”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二是对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和拓展,三是对虚实相生,有无相成艺术创作原则的把握,四是对“意境”的营建,对它们进行认真的总结和仔细的研究,和对作品本身的研究一样,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学范畴意境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中国神话思维理性成分不足,这正契合于意境的运思与言说方式。“伦理型”的中国哲学,其整体和谐观念与动态相因观念导致了对言、象、意三者关系的独特把握,形成了讲求直觉体悟、物我合一、虚实相生等意境特质。禅宗直觉体验、瞬间顿悟、玄妙的表达、活参领悟等思维方式与意境的运思与表达方式异曲同工。另外,中国汉字的象形表意功能,也促进了意境的孕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独创的一个概念,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最集中的概括."虚"与"实"作为意境创构的二元,体现了意境结构的特征.在虚与实转化过程中,虚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呈现出虚中带实、实中带虚、虚实结合的特征,更体现了中国艺术意境与儒、道、释相关联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图底反转就是 "图"与"底"发生反转并彼此融合成一个整体,图底反转图形因其言简意赅、虚实互换、相生共用、适形造型等艺术特征而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受到传统诗画艺术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在故事叙述、人物刻画、人物描写等方面讲究传神。《三国演义》尤为突出,对形神关系的处理比较灵活:以"时"换"空",化"有"为"无",绘出《三国》故事画美;简笔勾勒,写意传神,描出《三国》人物画美;虚实相生,皆成妙境,凸出《三国》风景画美。把握《三国演义》这种处理形神关系的美学特征,对欣赏和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艺术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意境美是艺术美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美学把"意"看作是艺术美的精髓,意境美教学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产生联想,丰富想象,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书法艺术不可缺少的审美范畴,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意境的创造是书法家毕生追求的目标。书家的学养在书法意境的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笔墨技法又为意境的创造提供必要的条件;神采和气韵是书法意境的重要内含;虚实结合是创造优美意境的重要手段。书法中所追求的恬淡空灵的审美境界、朴拙自然的审美意趣、超凡脱俗的审美格调、平中寓奇稳中求险的审美韵味,都体现着书法至高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意境是形与质、情与理的高度统一。书法的意境之美是潜藏于作品之内而超于笔墨之外的整体的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