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苏娜  窦存瑞  刘晓玲 《甘肃科技》2011,27(4):133-134
总结了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极其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其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活动度的关系。初治患者均采肘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同时测定血沉(ES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等指标。在稳定期再次测定以上项目。RA患者PLT、PDW、MPV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活动期RA患者PLT、PDW、MPV数值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P〈0.01);且PLT与CCP、RF呈正相关(r〈1,P〈0.05),与关节压痛数、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PLT、PDW、MPV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明显升高,在稳定期下降:外周血PLT、PDW、MPV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类风湿关节炎及治疗效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肺部常见疾病(肺部感染、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入院的肺部感染、肺癌、COPD的住院患者各50例,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将肺部感染、肺癌以及COPD归类为疾病组,疾病组PLT、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DW、MPV、P-LCR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和肺癌组PLT、PCT均高于对照组与COPD组(P0.05),而肺部感染组PDW、MPV、P-LCR均低于其他3组(P0.05)。PLT和PCT的ROC曲线面积AUC均大于0.5,提示PLT和PCT具有诊断疾病的价值。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尤其PLT和PCT的测定对肺部感染、肺癌和COPD可进行辅助鉴别诊断,对病情评估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其疾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RA患者临床资料,并纳入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120例RA疾病活动度分为疾病活动组(RA活动期组)、临床缓解组(RA缓解期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上述血小板参数对RA疾病活动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RA患者中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2.6分77例,纳入RA活动期组;DAS28评分2.6分43例,纳入RA缓解期组.RA缓解期组PLT、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RA活动期组PLT、PCT水平高于RA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RA缓解期组PDW、MPV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RA活动期组PDW、MPV水平低于RA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PLT、PCT、PDW、MPV对RA疾病活动度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可考虑将上述血小板参数纳入诊疗新指标用于RA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与分娩过程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观察组为正常妊娠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健康孕产妇235例,对照组选同期正常非孕妇女30例,采用肝素抗凝的静脉血。试剂为配套试剂和临检中心提供的全血质控物校准仪器。结果:在孕期两组PLT,MPV、PDW值无明显变化,仅孕晚期PLT略有减少。潜伏期及第二产程期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PV和PDW均显著增大(P<0.01),尤其是第二产程更为显著。结论:在分娩期,当PLT明显减少,而MPV和PDW正常或降低时提示血小板止血功能差,应及早采取措施,同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和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鉴别价值,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237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抽取在该院就诊的237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PDW、MPV和Alb水平及预测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研究组MPV、Alb均低于对照组,PDW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Alb诊断甲状腺癌曲线下面积(AUC)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Alb均阳性为检测指标特异性高于PDW、MPV、Alb单纯诊断的特异性;PDW、MPV、Alb之一阳性为检查指标灵敏度高于PDW、MPV、Alb单独诊断的灵敏度。因此,PDW、MPV和Alb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中等临床价值,3者不同联合方式有助于甲状腺癌确诊或排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24 h内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组,分别评价用药前,用药后7 d,用药3个月后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MPV(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 7 d及90 d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均能增加血小板分布宽度,分别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及MPV(单个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增加血小板宽度幅度低,能更好地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更好地抗血小板聚集,不增加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有望代替氯吡格雷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抗血小板聚集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34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血小板计数(PLT)(598±128)×109/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急性期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治疗后PLT较未并发冠状动脉组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34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血小板计数(PLT)(598±128)×109/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急性期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治疗后PLT较未并发冠状动脉组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天水地区成人血小板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在医院体检中心正常健康体检成人79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8例,女369例,年龄在18~80岁。用日本公司生产XN-1000系列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纳入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大型血小板(P-LCR)等。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天水地区成人血小板各参数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水地区的MPV,PDW,P-LCR,PCT等参数与成都地区和东北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0.05,~bP0.05),而部分参数与全国通用标准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cP0.05)。血小板参数正常范围的确定,帮助本地区的临床医师及时准确的判断检验结果,对诊断出血性疾病与血栓性疾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34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血小板计数(PLT)(598±128)×109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急性期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治疗后PLT较未并发冠状动脉组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体检中心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70例体检正常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IMT厚度分为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3组,评估4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IMT内膜增厚56例,斑块形成6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34例,稳定斑块30例;健康对照组各血常规指标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MCV为(83.61±5.27)f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85.83±6.91)f L),WBC,RBC,HCT,MPV,RDW及PL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膜增厚组与斑块组WBC,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HCT,MPV,RDW,PLT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WBC,HCT,MCV,RDW指标与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MPV,PLT均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发生改变,对脑梗死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四川省的一个地方藏绵羊类群-贾洛羊为研究对象,按照1岁、2岁和3岁等3个年龄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等指标在3个年龄段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2岁贾洛羊的MCH、MCHC和MPV等指标显著高于1岁(P0.05),1岁的RDW-SD指标显著高于2岁(P0.05),WBC、RBC、HGB、HCT、MCV、PLT、PCT、PDW和RDW-CV等9项血液生理指标在3个年龄段间差异不显著(P0.05);3)1岁贾洛羊的ALT指标显著高于3岁,1岁时的ALP指标极显著高于3岁(P0.01),AST、TP、ALB、GLO、A/G、LDH、GLU、CHE和CHOL等9项血液生理指标在3个年龄段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中测定的贾洛羊的生理指标、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均在我国高原藏绵羊的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用转移因子(TF)对幼年实验猕猴的影响,探索其在实验猕猴中应用的效果,为开发和制备实验猕猴专属制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幼龄实验猕猴(5♂,5♀)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血液生理指标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比较,MCH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MCHC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组内各组间比较,MCH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WBC、PCT、Mid#、RDW、PLT、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比较,ALT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UA、AST、AKP、LDH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实验组内各组间比较,LDH、AKP、AST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用转移因子对幼年实验猕猴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的影响,为合理利用TF和开展动物专属制品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CD1基因缺失对小鼠脏器参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SCD1-/-小鼠及其杂合子SCD1+/-小鼠,称取体质量及主要脏器,观察其脏器系数。比较不同周龄SCD1-/-小鼠及其杂合子SCD1+/-小鼠的血液细胞学和生化指标,观察其变化特点。结果 8周龄SCD1-/-小鼠与杂合子小鼠比较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5)。6~8周龄SCD1-/-小鼠与杂合子小鼠的血液细胞学指标相比RBC、MPV、PCT显著降低(P<0.05),MCV、MCH、RDW、PDW、PLT、LYM显著增高(P<0.05);血清生化指标ALB、TC、TG极显著降低(P<0.01),ALP、ALT、UA极显著增高(P<0.01)。16~18周龄SCD1-/-小鼠与杂合子小鼠的血液细胞学指标MCHC、PLT、PCT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RDW、HCT、MCV都极显著增高(P<0.01);血清生化指标ALP、TC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 SCD1基因缺失对小鼠鼠脏器参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SPF级Hartley豚鼠核心群的生长体质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与清洁级豚鼠各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种群中雌、雄个体各10只,通过称重,记录0~8周龄体质量;豚鼠采血,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与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在SPF级豚鼠血液生理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 3项指标,在雌性与雄性间有显著性差异(P0. 05)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结论 绘制了SPF级豚鼠生长曲线。SPF级豚鼠血液学指标在性别间有差异,与清洁级豚鼠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单笼饲养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了解检测指标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54只3~5岁健康食蟹猴,雄性84只,雌性170只,在清醒状态下采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并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获取了单笼饲养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雌雄食蟹猴血常规指标比较,RBC、HGB、MCHC、HCT、MONO、RDW-CV、MPV、PCT、P-LCR、PDW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BASO、NEUT%、LYMPH%、MCH、RDW-S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血生化指标比较,ALT、AST、ALP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建立了3~5岁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同时表明部分指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量子共振检测仪诊断肿瘤1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量子共振检测仪,通过头发测定了80例恶性肿瘤患者、5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50例无肿瘤者的免疫功能、肿瘤、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发锌和病毒感染的代码量价。结果表明: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于良性肿瘤患者和无肿瘤者(P<0.001),而病毒感染程度和发锌的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和无肿瘤者(P<0.001);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过低、病毒感染程度和发锌含量过高,这些将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也是诱发良性肿瘤的因素。通过对受试者上述指标的检查,将为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 C12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对妇科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妇科良性病变、73例健康女性和病理确诊的81例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病例的血清标本,利用 HD-2001A蛋白芯片仪进行12种肿瘤标志(包括 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ree-PSA,PSA, HGH and β-HCG)的联合定量检测,对比 C12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妇科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及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性。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组中 CA199、CEA 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卵巢癌中 CA199和 CA125、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 CEA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中 CA199和 CA125联合检测能提高阳性率。结论利用 C12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其中卵巢癌中 CA199和 CA125、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 CEA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筛查妇科肿瘤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