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阐述了泥浆的作用和成分,并结合海南红粘土的性质进行了固化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固化剂的固化强度和固化效果.根据试验研究,建议采用w=2%的水泥+w=0.5%的硅酸钠+w=0.1%的硫酸铝的配比对海南红粘土废泥浆进行固化处理,采用该方法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的用量,可用耗能少的石灰、红粘土等替代部分水泥,该法从根本上真正做到了环保,达到了固化再利用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乙种密度计法是基于静水沉降原理进行细粒土颗粒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首先确定校正值的非线性函数表达式,然后建立各校正曲线的拟合多重回归方程,采用Excel函数功能编辑数据处理函数,对乙种密度计测量值的校正过程进行优化。通过实例分析,证实该方法减少了工作量,加快了颗粒分析实验数据的后期处理速度,减少了人为误差的产生,提高了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激光粒度仪在颗粒分析试验中的应用,通过系列颗分试验探讨了土粒径分布随遮光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激光粒度仪法与密度计法的异同,得到激光粒度仪可以取代密度计法测试结果的范围区间.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粒度仪应用于土样粒度分析,遮光度控制范围为30%~35%时,测试结果重复性最高;粒径小于0.002mm,密度计法测试结果远高于激光粒度仪法,而当土粒径大于0.004mm时,两种方法得到结果较为吻合.研究成果对激光粒度仪在土体粒度分布测试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干土法和湿土法对红粘土的路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从红粘土的矿物组成和结合水分布等微观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导致不同试验结果的原因.针对公路部门的生产实际,提出了红粘土路基填料的试验方法,为红粘土路基的合理填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宋昌隆 《科技资讯》2014,12(25):122-122
贵州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系,主要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贵州红粘土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贵州地区地表,形成着可塑性较高的红粘土。红粘土作为区域性特殊土,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贵州红粘土工程特性及地基承载力特征进行分析,促进红粘土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桂林压实红粘土抗剪强度与含水率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粘土是一种典型的特殊土, 其强度特性较普通粘土复杂. 为了探讨影响红粘土强度的因素, 对干密度相同而含水率不同的压实桂林红粘土试样进行了一系列固结快剪试验, 得到了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初始含水率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峰值凝聚力和残余粘聚力都随试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 峰值内摩擦角和残余内摩擦角均随试样初始含水率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另外, 探讨了剪切过程中桂林红粘土的剪胀性. 最后, 将试验结果与Bishop和Fredlund非饱和土强度公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 指出目前非饱和土强度公式无法预测非饱和桂林红粘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单分散球形SiO2的制备及其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乙醇介质中氨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制备单分散球形SiO2微粒,考察了硅烷偶联剂作为分散剂对SiO2粉末颗粒分散性能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对未添加分散剂制备的SiO2粉末和添加硅烷偶联剂后制备的SiO2粉末进行形貌观察,并对以硅烷偶联剂作分散剂制备的SiO2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和表征,采用应力控制流变仪对SiO2/PEG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显著提高了SiO2粉末颗粒的分散性能,粉末颗粒呈单分散的球形粒子,所制备的SiO2粉末样品为非晶态物质;SiO2/PEG分散体系具有剪切变稀和可逆的剪切增稠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红粘土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点,分析红粘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间不同于其它土类的特殊关系,探讨成分结构对红粘土特殊性质的影响及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变幅很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红粘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塑性、高孔隙比等特殊的工程性质,特别是路基表面失水收缩产生了开裂,使得路基产生了一些病害。论文以六盘水内环快线红黏土基填料为研究对象,对红粘土进行干湿循环,测量干湿循环过程中红粘土的胀缩变形和裂缝特性,揭示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红粘土胀缩变形和裂缝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红粘土在西南地区分布面积较广,由于其具有高孔隙性、低密实度、高界限含水量和塑性较高等的工程不良特性,阻碍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在天然红粘土中添加改性剂,对改性后的红粘土进行击实、水稳性、液塑限、无测限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剂的加入在改善红粘土的物理特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其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土的颗粒粒径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土壤的性质,而土的颗粒粒径分布曲线受土壤预处理的影响.为了定量评价土壤样品预处理中六偏磷酸钠的浓度和超声震荡时间对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对比选取出一个表征颗粒粒径分布的定量指标并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分维值可以作为表征土颗粒分散效果的定量指标;六偏磷酸钠在2%的质量浓度下就可达到最大分散效果,而浓度达到12%以后分散效果显著下降;超声震荡的分散效果显示出分散与絮凝的动荡性,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表现出分散性,而后随震荡时间增加,其与絮凝现象交替出现;超声震荡的最佳分散能因土壤质地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0.25~0.5 mm含量最高的粉质黏土最先分散,粉土次之,红黏土分散最慢.可见,六偏磷酸钠的分散效果是受其浓度影响的,超声波不可单独作为一种分散方式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酸、碱污染对红黏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分别使用酸(HCl)溶液和碱(NaOH)溶液对桂林雁山红黏土进行浸泡,考虑酸浓度(0、1%、4%、8%)和养护时间(7,14d),碱浓度(0、4%、8%、12%)和养护时间(7,14d)双因子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包括固结试验、三轴试验(UU)和直剪试验(快剪),分析酸碱污染对桂林雁山红黏土压缩性指标和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红黏土在HCl和NaOH中浸泡后,其压缩模量、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逐渐减小,且随着酸、碱浓度及养护时间增加,减小的幅度增大;2)对比经HCl和NaOH浸泡红黏土,在相同养护时间下,经HCl浸泡红黏土的压缩模量、黏聚力的变化程度大于经NaOH浸泡红黏土的变化,内摩擦角反之;3)随着养护时间增加,经HCl浸泡的红黏土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变化程度小于经NaOH浸泡红黏土的变化,压缩模量反之。对试验结果分析后认为:在酸碱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化学成分、颗粒大小及形状都将发生变化,使其原本稳定的结构状态发生改变,导致桂林地区酸碱污染红黏土力学效应弱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分散介质和分散剂对TiO2和SiO2-Ag混合纳米粉体在水溶液中分散的影响,采用分散相的沉降高度和分散后颗粒的粒度分布评价分散效果,得出(NaPO3)6是TiO2和SiO2-Ag粉体的良好分散剂.通过测定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ζ电位,分析分散剂的分散机制,(NaPO3)6可分别显著提高水溶液分散中TiO2和SiO2-Ag粉体表面ζ电位的绝对值,使超细混合粉体在水溶液中获得良好稳定的分散.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重塑三趾马红土的长期强度,首先利用改进的直剪蠕变仪,对甘肃陇东地区三趾马红土进行了剪切蠕变试验,得到了三组固结压力下蠕变曲线。在对各级固结压力蠕变曲线的Burgers模型拟合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Burgers模型参数中的Maxwell体的黏滞系数与相应的剪应力加载等级之间曲线的最大曲率点确定三趾马红土的长期强度的方法,得到了三趾马红土的长期强度。通过与过渡蠕变法及等时曲线法确定的长期强度值对比,表明基于Burgers拟合参数分析的三趾马红土的长期强度确定方法较为合理。提出的长期强度确定方法及试验结果可对黄土地区受三趾马红土层控制的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红黏土是一种特殊土,其作为路基填料时在季节性干湿循环条件下会发生变形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路基病害的产生。利用收缩仪和膨胀仪,对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的重塑红黏土土进行了无荷条件下的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红黏土的反复胀缩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及干湿循环次数对红黏土的胀缩变形均有影响。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红黏土绝对膨胀率、绝对收缩率绝对值逐渐增大;相对膨胀率、相对收缩率均越来越小;相同的干湿循环次数下,初始含水率越大,红黏土绝对膨胀率、绝对收缩率越大,对于前3次干湿循环,初始含水率越大,相对膨胀率、相对收缩率越小,而对于3次干湿循环之后,初始含水率越大,相对膨胀率、相对收缩率却越大。红黏土在干湿循环中,发生了不完全可逆的胀缩变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正交试验研究出了一种胶体聚合物造粒用分散剂新配方,该分散剂含有“10%工业肥皂(即水溶性硬脂肪酸盐)+60%煤油+30%自来水”。同时考察了分散有效期,分散剂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分散剂经济效益等方面内容。新分散剂要求的造粒机性能、分散剂操作方式、造粒的单位用量与普通的分散剂一样。且在相同条件下造粒更均匀、成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红黏土的渗透性与力学特性.击实与渗透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变化时,纤维红黏土的最大干密度变化较小,而最优含水率变化较大.在0.25%~0.80%含量下,纤维红黏土可保持较低渗透性.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红黏土的抗剪强度随着轴向应变增加而增大,具有典型的加工硬化特征,且随纤维含量与长度增加而增加,同时围压显著影响纤维红黏土的剪切特性.当纤维含量较小时,破坏模式为鼓胀型;当纤维含量较大时,尽管试样轴向应变较大,但未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8.
千枚岩土和红黏土均为高液限土,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填料。为充分利用两种特殊土,通过在千枚岩土中掺入0、20%、40%、60%、80%、100%红黏土配制混合土,研究混合土的液塑限、微观结构与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土的液限随掺合比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三次函数表达,当掺合比为13%~52%时混合土的液限低于40%,填料为C组填料,符合该工程基床底层及以下层的应用标准。电镜试验结果表明,千枚岩土颗粒较均匀,红黏土颗粒较小且可以有效地嵌入千枚岩土空隙而改变原有的土的级配,因此混合土干密度较千枚岩土大。固结试验表明,混合土压缩系数随压实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红黏土掺合比呈二次函数减小,加入红黏土可以有效降低千枚岩土的压缩性。因此建议碾压方案为红黏土掺入50%,含水率为16%。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红黏土路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以柳州红黏土为试验研究对象,在不同加筋层数下对加筋红黏土进行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加筋层数对加筋红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加筋红黏土的轴向累积应变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加筋的增幅作用呈现递减趋势,从无筋试样开始,相邻加筋层数轴向累积应变降低的幅度分别为14.5%、10.6%和6.4%;随着加筋层数和振次的增加,加筋红黏土的回弹模量逐渐增大,但是加筋对土体回弹模量的增强效果并不显著;加筋能有效减小加筋红黏土的体应变,且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加筋效果越显著,3层加筋相比于2层加筋,体应变降低的幅度达75.04%;利用滞回圈斜率k描述土体刚度和弹性性能,随着加筋层数和振次的增加,k值先平缓上升,随后迅速增大,说明土体的刚度和弹性得到提高,但加筋效果与加筋层数并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宣城向阳第四纪网纹红土中红、白组分进行分离,并运用ICP-AES分别分析了红、白组分内Fe、Mn、Al、Sr四种元素的含量特征.结果发现,向阳剖面网纹红土中红、白组分的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白色组分铁含量较红色组分小,且随着深度的增加以及网纹化程度的增加,其含量与红色组分差别也加大.Mn元素在红、白组分内的总体差别不大.Al、Sr元素表现出了白色组分较红色组分小的特征,但这两种元素在白色组分内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呈现明显的类似"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旋回变化特征.在红色组分内,Al、Sr元素随深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