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球三极"指的是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暖正给地球三极地区的环境和生物带来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多年观测,科学家宣布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地区85%~90%的冰川都在退缩,严重威胁到未来数十亿人的生产生活。有关专家表示,"全球变暖冰先知",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第三极"被誉为"亚洲水塔",与南北两极地区一样,"第三极"正经历着以变暖和冰雪融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青藏高原的冰川变化将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2021,66(22):2775-2784
正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1],是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生态单元,是开展地球与生命演化、圈层相互作用及人地关系研究的天然实验室[2].近50年,青藏高原自然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气候变暖幅度约是同期全球平均值的2倍[3],是全球变暖背景下环境变化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对于地球气候的未来而言,不管全球变暖的典型模式预示着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全球变暖永远也不可能使冬季消失,对于热带以外的地区来说尤其如此.从今年初巴格达的飘雪天气到中国的特大暴风雪,过去的几个月见证了各地的反常天气.  相似文献   

5.
寒冷、偏远并且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这种描述不仅适用于南北两极,也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研究人员称之为“第三极”的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托雅山为中心的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个地区拥有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之外最大的冰雪储量,储存了超过46000条冰川和广袤的冻土。然而,尽管更多人的生存依赖于第三极,但对它的研究仍远远少于南北两极。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气候有着许多不解之谜,只要想一想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中每天都在进行中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交叉作用,其复杂难解也就不足为怪了。尽管如此,我们对气候也并非一无所知,还是能够了解到其中的一些变化趋势,比如地球正在变暖,而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暖的最大因素。那么,地球气候变暖的速度有多快?对全球以及局部地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变化将如何影响地球生命?对于所有这些,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在本文中,有关专家将就我们所知道的和我们所不知道的"气候变暖"这一热门话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的“第三极”,它有着纵横交错的冰川以及锋利的悬崖峭壁。自远古以来,青藏高原独一无二的湖泊和溪流生态系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种类。这个以前人类无法涉足的地区,隐藏着无数个有关生命的过去和现在的奥秘,而这一切都与它那发达的冰川有关。然而,同北极一样,青藏高原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7,(3):79-79
全球变暖的影响远不止冰川融化和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甚至可以使地球面临物种大灭绝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有人相信地球拥有从“全球变暖”伤害中“自愈”的能力,有人则相信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自然灾难。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183;麦克古尔更是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印象中,全球气候变暖给我们的印象是让地球气温升高,夏天更热,冬天不冷。然而,对于南极小企鹅来说,它们不仅没有感受到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温暖,反而在暴风雨中瑟瑟发抖,不少小企鹅甚至被冻死了。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进入北极格陵兰地区考察,笔者密切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格陵兰冰雪的影响,格陵兰西海岸和斯瓦尔巴德群岛自然环境的异同。考察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格陵兰冰盖西部影响很大:冰盖融化形成的天蓝色冰湖比比皆是,冰川退缩显著,在峡湾中的冰川退缩后形成了奇特的冰山群。这些现象警示我们,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人类一定要自律,尽量减少排放各种温室气体,切忌火上浇油,尽可能地为人类应变气候灾变赢得时间。另外,北极格陵兰西海岸和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自然环境相似,由于受海洋暖流的影响,在冰雪世界中镶嵌着色彩缤纷的绿洲。  相似文献   

12.
魏军晓  岑况 《自然杂志》2018,40(6):451-458
为了客观评价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不确定性因素,厘清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深时"(前第四纪)时期的古大气成分、古温度等气候参数和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还总结出当前全球变暖中7个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指出,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当前全球变暖,首先应该与"深时"古气候有机结合为一体;其次应该考虑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耦合和反馈,而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变化等地外因素也不能忽略;再次,在不否认人类活动对当前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也需正视当前全球变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最后,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提出对策建议,指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国际谈判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二 《自然杂志》2010,32(4):213-216
 笔者认为当今的全球变暖可能是一种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其中包含若干个“年-10年”尺度的次一级的冷暖波动,去冬的严寒低温可能是年尺度的波动,它不大可能改变百年尺度的全球变暖趋势。近些年中国出现了一些罕见的高温、干旱、暴雨强降水事件,出现了一些新的气候极端值,但却不宜简单地将每个事件都直接归因于全球变暖。最近50多年中国温度变化与全球迅速变暖势相趋同;降水和干旱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登陆台风数量和强沙尘暴的发生均呈现下降趋势,观测表明未出现随全球变暖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变化趋势。同时,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的提高是气候灾害损失增多的重要原因。最后笔者指出,面对气候变化,避害和趋利两方面都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4.
樊京芳  金瑜亮 《自然杂志》2021,43(6):441-450
20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和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共同分享了1/2的奖金,获奖理由是“对地球气候建立物理模型、量化可变性并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乔治?帕里西 (Giorgio Parisi)获得另外1/2的奖金,获奖理由是“发现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涨落之间的相互影响”。文章介绍了这几位科学家的工作以及他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近期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IPCC-AR4以来的全球气候及其影响如何变化更为引人瞩目.本文综述了近年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杂志上刊登的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如辐射强迫、温室气体、气溶胶、海水和海平面、温度和降水、南北极地区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对全球变化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以及即将发布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海青 《科学之友》2005,(11):93-93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种可以在欧洲及美国种植的高高的装饰性植物能够向人们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而这不会引发全球变暖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刘忠方 《自然杂志》2022,44(1):39-46
极地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正在以过去千年来所未有的速率消退,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或更早,北极海域将面临夏季无冰的状况。北极海冰减少不仅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和环境,还通过大尺度的海气环流影响中纬度地区,甚至是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文章简要介绍了北极海冰消退的特征和主要驱动机制,并对未来北 极海冰消退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黄荣辉  杜振彩 《自然杂志》2010,32(4):187-195
旱涝气候灾害是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分布广、发生频率高,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包括海陆气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变异所造成。笔者利用IPCC AR4 22个海陆气耦合气候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对在A1B排放情景下21世纪各时期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夏季风降水在21世纪不仅年际变率增强,而且从21世纪中期亚洲夏季风增强,它将引起中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明显变强,洪涝灾害增多。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会使青藏高原树线一直上升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树线上树木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低温限制,因此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然而,全球树线调查数据显示,近百年来约50%调查样点树线上升明显,其余则保持静止状态。以上事实揭示,除了气候因素,非气候因素(如竞争等种间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树线的位置变化。青藏高原拥有全球海拔最高的天然树线,是探讨气候和非气候因素对树线变化影响的理想区域。研究发现:树线之上低矮稀疏的灌丛或草丛成为幼苗萌发或生长的"避难所",从而有利于树线大幅度爬升;而高大茂密的灌丛则会形成一道宽厚的"封锁墙",从而抑制树线的上升。因此,变暖背景下树线位置倾向于向更高海拔爬升,但爬升速率受到树线之上种间关系的调控。变暖并不一定会造成树线位置的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20.
低碳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宗虎 《自然杂志》2011,33(2):74-80
低碳技术是各种可以使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减少的技术总称。近百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化石能源使用量剧增。其后果是一方面使化石能源面临枯竭,另一方面使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快速增加并导致环境恶化、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必须采用低碳技术,少用化石燃料,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以保护环境、补充能源和改善全球变暖现况。作者论述了低碳技术的采用原因,其分类以及在中国各主要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