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本着探讨《变形记》本义和作者的主观价值指向的阅读原则,视主人公的“变形”为一种人生假设,认为作者通过这一假设预测了自己的人生结局。同时认为该作品存在着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生理“异化”和家人的心理“异化”,而后者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
被钱钟书白谦为“少年作品”的《围城》是一部“孩子气”十足的“大作”,作品漫画式的审丑艺术背后,融合了作家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领悟,涌动着作家那感人至深的“少年情结”和以孩子的无比真诚反抗世俗的痴情。  相似文献   

3.
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塑造了一些鲜明而又丰富的意象,其中"舟"的意象的特点就是形态各异、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对李清照词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词人笔下"舟"的意象从前期"舟"最突出的"轻快"到中期"孤独"再到后期"载愁、漂泊"特点的变化,可以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体验,可以体会到她欢乐和凄婉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从六岁(一○八九)至二十五岁(一一○八)的二十年间,大部分时间在开封居住。这奠定了其一生在诗、词、文及金石考证上的基础,也是走向灿烂人生成为一代词家的开始。李清照的作品与开封相关的大致有两类:在开封创作的和涉及开封的。这些作品均有其不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在遭遇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与自身婚姻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的过程中,敢于冲破理学的清规戒律,站在女性性别的立场上用诗歌来表现个人的“私情”,真情吟咏,无所顾忌。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风格到情感,都是女性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有限的人生梦想的书写,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和“自我指涉”的私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光肥影瘦”的提出起因和理论基础.认为“光肥影瘦”理论针对《乾坤体义》中的数理逻辑矛盾,是在蒙气差理论,特别是在《崇祯历书》“蒙气径差”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自然哲学而构建的;《历象考成》中的“光分修正”并非源自方以智的“光肥影瘦”理论.  相似文献   

7.
在李清照现存的词作中,出现“香炉”意象的词竟占四分之一之多。这种现象是值得注意的。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李清照一生的遭遇后,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李清照钟情于“香炉”意象的原因,即香炉青烟本身的特点、封建士大夫气质、宗教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旅游网”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近日,热衷于商旅的“空中飞人”们很容易在帐单、邮件中发现一些“小惊喜”:除了机票酒店打折信息之外,“旅游线路推荐”突然不约而同地多了起来……这一变化似乎预示着:携程、e龙等一干顶着“旅行网”头衔的“票务公司”们,终于要在“本职工作”——“旅行”上施展身手了! 国内在线旅游企业正在开辟一个新“战场”,那就是旅游度假市场。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特定时期钱钟书所遭遇的“围城”人生困境对其“怨诗”《围城》的创作的深层影响,探讨作者对作品的寄寓及作品所承载的精神与思想,并做出解释,以增进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南宋婉约词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点。这一派词人多用“瘦”字,借“瘦”来形容人或物象,并在借词的“宛转回互”的特点,反复咏叹人生的悲苦与家国的沦亡中,形成了其意境不开阔,但意韵悠远的“瘦”境词。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花在李清照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而我们如果仔细品读李清照的这些“花”词,能发现:花在她的笔下不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湘西题材创作的审美意蕴,不仅表现这一人生理想上外化的生活、自为的性爱使这一形式获得了定性,而作家对湘西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和生存危机的现实的感叹揉进这一人生形式中,更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达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以“文坛外高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震动了文坛。他作品中那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语言模式都构成了鲜明的王小波风格。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为例,主要是从作品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叙事结构上对上述两方面做出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一生爱花惜花,不但写了不少咏花词,而且在笔下的其他词作中也往往营造出花意象。由于李清照一生的经历颇为坎坷,故其笔下的花意象也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特点。分析李清照不同时期作品中花意象的情感内涵,不但可以认清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和自我形象,还可以了解其人生境遇和心态变化。可以说,如果我们想了解李清照坎坷一生中的心路历程,那么其笔下的花意象就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因何而怒?因在上者贪污腐败,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文人著书时列举贪官污吏贪污腐败诸事,而由梁山好汉来锄奸,以消胸中块垒。书中虽未明言,此书实为一部反贪污反腐败之书,历代老百姓欢迎此书,原因在此。从书中许多情节看来,造反多非自愿,而是为贪官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此书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相似文献   

16.
郑卫民 《科技信息》2009,(19):203-203,193
李清照咏梅词中梅花的审美取向与前人相比,词人的主题形象更凸显,梅花是词人自我形象、品格的象征。她本人三个时期的作品相对比也有差异。第一个时期,梅是词人志趣的象征,幸福生活的“见证人”;第二个时期,词人借梅抒写相思愁绪,梅是词人的“知己”;第三个时期。梅是作者身世的象征,更是悼念亡夫的载体。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及相应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骆驼超     
“骆驼超,本名骆超,因为人处事固执得像一头骆驼,因此江湖人称‘骆驼超’。” 以上是本人为骆超下一张培训光碟拟的封面词第一句,预借此把“骆驼超”打造成为直销界的“泥人张”似的品牌。版权在此,翻版必究,当然,给版权费的话那就一切好商量了:)。 取这个名字是绝对有道理的,因为骆驼一样的性格决定了骆超骆驼般的人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在遭遇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与自身婚姻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的过程中,敢于冲破理学的清规戒律,站在女性性别的立场上用诗歌来表现个人的“私情”,真情吟咏,无所顾忌。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风格到情感,都是女性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有限的人生梦想的书写,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和“自我指涉”的私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在遭遇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与自身婚姻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的过程中,敢于冲破理学的清规戒律,站在女性性别的立场上用诗歌来表现个人的"私情",真情吟咏,无所顾忌.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风格到情感,都是女性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有限的人生梦想的书写,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和"自我指涉"的私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有人认为,在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里,都表现了出了“爱国主义思想”,甚至把她与赵明诚共同收藏金石碑帖、铭器书画等,也被说成是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因而即是“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所以得出结论说;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前后期是一贯的。也有人认为,在李清照的前后期词作里,并没有表现爱国思想,只是在其后期诗赋里才具有爱国思想。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南渡前我们并没有发现李清照在社会生活中有爱国行动。从有关史料中我们知道,由于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存在权力之争,李格非和赵挺之成为对立的两党中的成员。宋徽宗时代赵挺之为礼部侍郎,“排击元枯诸人不遗力”,李格非“以党籍罢”。李清照为救其父,曾向赵挺之进言说;“何况人间父子情。”被苏轼斥为“聚敛小人,学行无取”的赵挺之,自然不会听取李清照的请求。由于赵挺之不择手段“排击”元祐党人,竟步步高升,后来又投靠宰相蔡京,升为尚书右仆射。在其权势显赫,炙手可热时,李清照又写了“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表示对赵挺之极为不满。在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利之争问题上,李清照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李清照是一个颇有识见的勇敢女性,但这与“爱国思想”并不沾边。有人认为,李清照和赵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