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6年分七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539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八批新词128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下列天文学新词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A暗γ暴darkγ-ray burstB冰态矮行星icy-dwarf planet冰态巨行星icy-giant planetC产星星系star-forming galaxy“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Chang’e-1”lunar probe超小卫星mini-satellite超新星信息巡天Supernova Legacy Survey,SNLS潮汐态矮星…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术语》2010,12(3):61-63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科技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从1991年到2009年分10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916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11批新词112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科技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从1991年到2008年分九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815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十批新词99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4.
《科技术语研究》2010,(3):61-63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科技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从1991年到2009年分10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916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11批新词112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5.
《科技术语研究》2009,(1):21-22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科技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从1991年到2008年分九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815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十批新词99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原刊名《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7年分八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667个。现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九批新词148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的审定。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原刊名《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7年分八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 667个.现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九批新词148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的审定.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6年分七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539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八批新词128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任务中 ,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科技术语研究》从 1991年到 2 0 0 2年分五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 1313个。下列是第六批新词 10 2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术语研究》2005,7(4):29-32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4年分六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415个。下列是第七批新词124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任务中 ,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内部刊 ) 1 991年第 1期刊登了天文学第一批新词 36 2个 ,1 994年第 1期刊登了第二批 2 98个 ,1 997年第 1期刊登了第三批 4 2 5个。《科技术语研究》1 999年第 3期刊登了第四批 1 0 3个。下列是第五批天文学新词 1 2 5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下列天文学名词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拟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内部刊)1991年第1期刊登了第一批新词362个。1994年第1期刊登了第二批298个。1997年第1期刊登了第三批425个。下列是第四批天文学新词118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2年分五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313个。下列是第六批新词102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下列天文学名词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A阿塔卡马毫米波大天线阵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ALMA奥尔特云彗星 Oort Cloud comet奥尔特云天体 Oort Cloud objectB暴燃 deflagration暴燃波 deflagration wave暴震 detonation暴震波 detonation waveC超大能量恒星爆发 super-energetic stellar explosion超共振 super-resonance超密星系核 ultracompact galaxy nucleus创神星(小行星50000号) Quaoar磁坍缩 magnetic collapseD大视场成像器 wide field imager,WFI氘瓶颈效应 D battle低金属度 low-metallicity地外尘 extraterrestrial dust第一代恒星 first star电声响 electrophonic sound多重飞掠 multiple fly-bysE二度视场红移巡天 2dF Survey,Two-degree-field redshift survey,2dFSF反常X射线脉冲星 anomalous X-ray pulsar,AXP非重子暗物质 non-baryonic dark matter富金属球状星团 metal-rich globular clusterG高空大气制动 aerobraking国际空间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H河外双星 extragalactic binary恒星微变和振荡望远镜 Microvariability and Oscillations of Stars Telescope,MOST红移畸变 redshift distortion“火星快车”空间探测器 Mars Express“火星探险漫游者” Mars Exploration RoverJ“机遇”号火星探测车 “Opportunity” Mars Exploration Rover极端磁化中子星 magnetar交叉过渡区 avoided crossing径移吸积流 advection dominated accretion flowK可见光-红外巡天望远镜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空天飞机 space-air vehicle夸克星 quark-starL莱曼断裂方法 Lyman break method莱曼断裂星系 Lyman break galaxy类喀戎型天体 Chiron-like object类太阳振荡 solar-like oscillation类小行星彗星 asteroid-like comet类星体核 quasar core类星体喷流 quasar jet类星体晕 quasar halo冷却率 cooling rate冷星系际介质 cold intergalactic medium砾石堆结构 rubble pile structure量天尺 cosmic yardstick亮星系核 luminous galaxy nucleus“猎兔犬2”火星着陆器 “Beagle 2” Mars lander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 Lincoln Near-Earth Asteroid Research,LINEAR六度视场星系巡天 6dF Galaxy Survey,Sixdegree field galaxy survey,6dFGS螺度 helicityM冥王星-柯伊伯带飞掠 Pluto-Kuiper Belt flyby木卫十七 Callirrhoe木卫十八 Themisto木卫十九 Megaclite木卫二十 Taygete木卫二十一 Chaldene木卫二十二 Harpalyke木卫二十三 Kalyke木卫二十四 Iocaste木卫二十五 Erinome木卫二十六 Isonoe木卫二十七 PraxidikeN内激波 internal shockP贫金属球状星团 metal-poor globular clusterR热辐射成像系统 Thermal Emission Imaging System,THEMISS散盘型天体 scattered disk object,SDO双小行星 binary asteroid,double asteroid双行星 binary planetT太空气候 space weather坍缩不稳定性 collapsing instability特亮星系核 ultraluminous galaxy nucleus天体层析摄像 astrotomography通古斯型近地小行星 Tunguska-class NEAW外激波 external shock外星类地行星 exo-Earth外星类木行星 exo-Jupiter微类星体 microquasar韦布空间望远镜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温热星系际介质 warm-hot intergalactic medium,WHIM无生命行星 nonliving planetX相参成像和微角秒天体测量 Phase-Referenced Imaging & Microarcsecond Astrometry,Prima消零干涉测量 nulling interferometry消零干涉仪 nulling interferometer星系核 galaxy nucleus行星迁移 planet migrationY雅尔可夫斯基效应 Yarkovsky effect“勇气”号火星探测车 “Spirit” Mars Exploration Rover有环行星 ringed planet宇宙透镜巡天 Cosmic Lens All-Sky Survey,CLASS原恒星 primordial star原星云 proto-nebula原亚星云 proto-subnebula越地小天体 Earth-crosser月基天文台 lunar-based observatoryZ造父距离尺标 Cephied distance scale致密星系核 compact galaxy nucleus中介质量黑洞 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自动化全天巡视 All-Sky Automated Survey,ASAS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内部刊)1991年第1期刊登了天文学第一批新词362个,1994年第1期刊登了第二批298个,1997年第1期刊登了第三批425个。《科技术语研究》1999年第3期刊登了第四批103个。下列是第五批天文学新词125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下列天文学名词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A暗能量 dark energyB白昼流星 daylight meteor百武彗星 comet Hyakutake伴星云 satellite nebula闭合型叉式装置 closed fork mounting表面亮度起伏方法 surface-brightness-fluctuation technique并址观测 colocational observation薄环 ethereal ringC超大行星 superplanet超密天体 ultradense object超密中子星 ultradense neutron starCCD成像 CCD imaging磁层吸积 magnetospheric accretion磁耀斑 magnetic flareD大孔径全天巡天望远镜 Large-apertur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LSST待估参数 solve-for parameter单口径远红外天文台 Single-Aperture Far-Infra-Red Observatory,SAFIR丹尼斯[近红外深空巡天] Deep Near-Infrared Survey,DENIS低吸收空间 absorption-poor space地球化 terraforming地球时 Terrestrial Time,TT地心常数 geocentric constant地心坐标时 Geocentric Coordinate Time,TCG多光纤分光 multi-fiber spectroscopy多光纤分光仪 multi-fiber spectrometerF[飞镖]球载望远镜 Balloon Observations of Millimetric Extragalactic Radiation and Geophysics telescope,Boomerang telescopeG改进型马蹄式装置 modified horseshoe mounting高能星系 high-energy galaxy古在共振 Kozai resonance光学钟 optical clock滚筒仪星云 Spirograph Nebula,IC418国际地球参考系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ITRS国际天球参考系 Interna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System,ICRS国家虚拟天文台 National Virtual Observatory,NVOH哈勃后续计划 Hubble Heritage Project海尔-波普彗星 comet Hale-Bopp海外天体 trans-Neptunian object,TNO恒星质量黑洞 stellar-mass black hole彗星区 cometary zone火星尘暴 Martian dust storm火星大冲 Martian opposition火星年 Martian yearJ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极早期状态 earliest state角尺度干涉仪 Degree Angular Scale Interferometer,DASI角要素 angular element近地小行星跟踪 Near-Earth Asteroid Tracking,NEAT巨超新星 hypernova巨型拼合镜面望远镜 Giant Segmented Mirror Telescope,GSMTK柯伊伯-埃奇沃思带 Kuiper-Edgeworth belt柯伊伯带天体 Kuiper Belt Object,KBOL类织女天体 Vega-like object类重力 paragravity冷原子钟 cold atom clock猎户FU型天体 FU Orionis object林肯近地空间研究 Lincoln Near-Earth Research,LINEAR洛韦尔天文台近地小天体搜索 Lowell Observatory Near-Earth Object Search,LONEOSMM拇指印星云 Thumbprint NebulaP盘吸积 disk accretion喷泉钟 fountain clock碰撞后并合天体 post-collision merger偏振测光仪 photopolarimeter贫星区 star-poor regionQ奇异星 exotic star钱德拉塞卡北深空区 Chandra Deep Field North,CDFN钱德拉塞卡南深空区 Chandra Deep Field South,CDFS钱德拉塞卡深空区 Chandra Deep Field,CDF钱德拉塞卡天文台 Chandra Observatory钱德拉塞卡X射线天文台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CXO潜在威胁小行星 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PHA强磁星 magnetar2μm全天巡视 Two-Micron All Sky Survey,2MASSR日地关系天文台 Solar-Terrestrial Relation Observatory,STEREOS少体问题 few-body problem射电褐矮星 radio brown dwarf射电望远镜阵 Allen Telescope Array,ATA射电余辉 radio afterglowX射线余辉 X-ray afterglow甚小质量恒星 very low-mass star舒梅克-列维彗星 comet Shoemaker-Levy疏散旋涡星系 open spiral双行星 double-planetT太初黑洞 primordial black hole太阳系外类太阳风 exo-solar wind特快自转 super-rotation天体演化学家 cosmogoner天卫十八 Prospero天卫十九 Setebos天卫二十 Stephano天文爱好者 stargazer天文政策 astropoliticsW外星行星 exoplanet外星行星凌星 exoplanet transit外星行星系 exoplanet system外星人 alien creation望远镜观测时间 telescope time微型类冥行星 plutino微型卫星 mini-moon,moonlet位力参数 virial parameter未名类太阳风 X wind未名物质 X matter无吸收空间 absorption-free spaceX下一代空间望远镜 Next Generation Space Telescope,NGST星尘风 dust driven wind星像切割技术 imaging-chip technologyⅠ型类星体 Type Ⅰ quasarⅡ型类星体 Type Ⅱ quasar虚拟天文台 virtual observatory虚影物质 shadow matterY亚恒星系 substellar system一平方公里天线阵 Square Kilometer Array,SKA引力透镜深空巡天 Deep Lens Survey,DLS有生命行星 life-bearing planet宇宙物理学 cosmophysics宇宙物质 celestial matter宇宙灾变 cosmic catastrophe原恒星坍缩 protostellar collapseZ再电离时期 reionization era滞涨 expansion lag质量因子 mass factor中等质量黑洞 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中介天体 in-between object祝融型小行星 Vulcan-like asteroid,vulcanoid增容甚大天线阵 Expanded Very Large Array,EVLA最内行星 innermost planet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名词的审定从1984年下达任务到1986年完成送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送审稿,前后历时三年。现在我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做工作汇报。中国天文学家一向重视名词的定名和统一。从《史记·天官书》起,两千年来,一直以汉文记载、公布、讲授和传播天文学知识和著作。近现代天文学从西方传入之后,汉文仍是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这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背景,致使中国天文学家始终将天文学名词作为天文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922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后,即将天文学名词定为学会的一项长期性工作。1930年成立了天文学译名和定名的审定组织。1933年,经当时的教育部核定出版了《天文学名词》,以部令公布。这是中国现代天文学史上第一部国家颁布的天文学名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天文学会名词审定委员会又修订和增补编辑了新的《天文学名词》,于1952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颁布。近三十多年来,天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新的分支学科,发现了新的天体和天象,出现了新的理论和技术,相应地天文学名词和术语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天文学名词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今日天文知识的传播,天文文献的编篡、出版和检索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需要和要求。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4年3月下达了天文学名词审定和公布的任务。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审定、统一和颁布天文学名词的重要社会效益,愉快地接受了重托,作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将这一任务作为首要工作,全力以赶地展开。下面将就选词范围、编排体例、审定程序和人名译名四个方面汇报。选词范围 审定任务下达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审定的规模和范围。1933年公布的词条是1300个。1952年颁布的共1700个。中国天文学会主持编辑的俄英中对照天文学名词(1958年版)收词5000个。受中国天文学会委托编辑的《英汉天文学词汇》第一版(1974年)有名词6000个,第二版(当时尚未出版)收词16000个。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设想是作为第一批,审定并公布天文学名词2000个左右。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遂将选词范围确定为现代中国天文学文献、教材和报刊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学专业基本名词。这个拟定的选词范围意味着,有些基本名词虽然经常出现在天文学文献中,但若是其它专业的名词,则不在入选之列。例如:光谱,物质、函数、曲线、离子、稀释。然而由它们作为基本词组成的天文专业特有的名词,则在选词范围之内。例如:光谱型,星际物质,光度函数,生长曲线,负氢离子,稀化因子。有些词虽是天文学名词,但较为生僻,在现代天文学中不经常出现,也不列入审定。例如,尼奎斯特(Nyquist)采样定理,勒梅特(Lemaitre)正规化。此外,在确认不会产生误解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复合词的数量。例如:在入选之列的有“照相星等”和“极限星等”,复合词“极限照相星等”则不收。为了能反映现代天文学的时代特征,要选入和审定一批天文学新词。例如:质心力学时,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棱栅,黑洞,物质占优期。这样,按这一拟议的选词范围,于1984年3月,以待出版的《英汉天文学词汇》第二版为基础,选出词目3500个,在分委员会召开审定会之前一个月印发给每个委员。1984年7月召开了第一次审定会。审定会的任务是拟定审定条例,并以此为据,审定初选出的天文学名词。审定会上选定了2000个作为第一批审定的基本名词。会后打印成征求意见稿,连同选词范围和审定条例,一并分送天文学界和物理、数学等相邻学科的分委员会征求意见。在此之后,又经过1985年和1986年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审定会,审定的天文学名词几经增删和调整,最后,在1987年的上报稿中确定第一批收词为1956个。编排体例 1933年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的编排是英德法日汉五文对照。1952年颁布的是英汉对照。这次审定将采取怎样的形式呢?我们认为,审定的目的是为定名和统一,由国家公布的应是一批经过审定并统一规范化了的汉文名词,其中既有外国天文学名词的译名,也有中国自古有之的天文学术语。在中国固有的天文学名词中,有些是只在中国天文学史中经常出现,例如:三垣二十八宿的恒星专名和星群专名,古代历法名词和术语,古代天文学说专名,古代天文仪器专名。还有些则是治用至今的基本名词,例如:赤道、黄道、子午圈、卯酉圈、天极、中天、岁差、彗星、新星等等。这样,分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商定,审定和统一的《天文学名词》是汉文名词为主体,并为每一个汉文名词,配上符合国际习惯用法的英文名。例如:测时—time determina-tion,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分光解—spectroscopic orbit。对于中国固有的名词,则配上内涵一致或接近的英文名词。例如:司天监—imperial astronomer,浑象—celestial globe,霜降—First Frost。以汉文名词为主,配以符合国际习惯用法的英文或其他外文名的编排体例,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的主要特点。此外,为了便于查讯和检索,确定要附有英文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审定程序 1984年,分委员会在召开第一次审定会之前,专门研究了如何有效地发挥分委员会拥有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专家的有利条件。我们决定,将初选出的3500个名词,按天文学、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史、天文仪器共6个分支学科,并按星系和宇宙、恒星和银河系、太阳、太阳系共4个天体层次,分为10类,打印成分类词表。还编出星座、黄道十二宫、二十四节气、星系、星团、星云、恒星、星际分子、天然卫星、月面、流星群共11个天体专名表和天象专名表。分委员会把分类词表和专用词表,分别发给不同分支学科的委员,只要求审定本人最熟悉的专业的名词和术语。鉴于天文名词按分支学科分类尚没有成熟的框架和方案,我们一再申明,《天文学名词》的学科分类和层次分类,并非严谨的分类研究,仅是便于审定和查索,所以,分类本身不是审定的对象。这样,由于要求分委员会的每个委员审定的不是3500个词的词表,而是与每个委员所熟悉的领域关系最深的300-400个词,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分委员会内一级的审查质量和效率,也对名词的增删,对各分支学科,各层次之间的调整和平衡提供了方便。随后,在1984年7月举行的第一次审定会上,顺利地通过了选词规范、编辑条例和审定条例,并审编出载有2000个名词的天文学名词分类词表和专用词表。会后,作为征求意见稿印发全国有关专家和单位广泛征求意见。1985年6月召开了第二次审定会,任务是研究和审议征求意见稿回收的反馈意见,修订《天文学名词》征求意见稿。全国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要对《天文学名词》中一些新词、概念易于混淆的有争议的词以及有我国特点的名词作简明的注释,并要求《天文学名词》在按分支学科和天体层次的分类词表内,名词按内涵的相关性排序。会后,分委员会拟定了100个新词和概念易于混淆的名词,分配给委员分头撰写注释,并将《天文学名词》分类词表按内涵相关性重新排序。例如:摄动、摄动理论、普遍摄动、特殊摄动、摄动体、受摄体、摄动函数、长期摄动、周期摄动等几个内涵相近的名词编排成群。又如,星族、星族Ⅰ、星族Ⅱ、星族Ⅲ、盘族、臂族、晕族等几个词也排列一起。1986年4月举行了第三次审定会。审定会完成了《天文学名词》的定稿,其中第一部分是天文学中常见的基本词,第二部分是天体专名和天象专名的11个表,共收词1956个,并对其中100个词加了注释。会后由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用计算机编印成册,作为送审稿上报全国委员会。1986年6月以全国委员会钱三强主任名义,将送审稿分送全国委员会中的天文学科的全国委员及指定的专家进行复审。1986年7月分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对复审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并逐步作出答复,再次送有关专家复审。1987年4月举行了第四次审定委员会会议,对送审稿作了必要的修饰和补充,完成了《天文学名词》的前言、编排说明、名词正文和注释、天体和天象词表的全部定稿,并由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用计算机编辑了英文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作为上报稿,上报国务院。《天文学名词》所经历的审定程序是第一次审定完成征求意见稿,送同行评议。第二次审定根据评议意见完成修订稿。第三次审定完善修订稿,作为送审稿,由全国委员会送专家复审。第四次审定根据复审意见完善送审稿,作为上报稿,上报国务院。人名译名 现代天文学的常用的和基本的名词和术语中,有为数不少的以人名命名的天象、天体、天文仪器、天文机构、常数、图表、方法、效应、关系、定律、定理和学说,还有以人名命名的月面结构、小行星。《天文学名词》送审稿的汇编和审定在1984-1986年期间,当时,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尚未成立。我们就尽可能少地选用和审定含有人名的名词和术语。既便这样,在第一批《天文学名词》1956个之中,仍有头人名的名词143个,涉及104个科学家译名。占名词总数的7%。在这批含有人名和地名的天文学名词的汉文名审定过程中,采用了名从主人,约定俗成,遵从规范,适当简化,靠拢主科,避免生僻共六条准则。名从主人——查明人物的国别,尽可能地按照该国的发音或国际习惯的发音,确定其汉文名。约定俗成——有些人名的译名由来已久,甚至能上溯到清代末年李善兰时代,就沿用不变。遵从规范——近年已陆续有多种文种的姓名译名手册问世,就尽量遵从规范,不另译定。适当简化——有些外国姓氏的音译很长,在容许范围内,适当简化。靠拢主科——在天文学中,有一批含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以及其它非天文学家的姓名的名词和术语,按靠拢主科的原则,遵照其它学科的译名,不再另定。避免生僻——除少数流传已久约定俗成者外,力求避免采用生僻少用的汉字。关于含有地名的天文学名词,在天文仪器、天文机构、天文图表、地面陨星坑、月面结构、火星表面地形、小行星之中都有,这更是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过,在《天文学名词》中,只有12个含有地名的基本名词,涉及10个地名。在此就不细说了。最后,对当前的和今后的名词审定提三点建议和希望。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上一次国家颁布天文学名词是1952年,距今已35年了。鉴于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再过些年,就要审定并颁布第二批天文学名词。它将包括一些重要新词的补充,以及对第一批名词的可能有的修订。应该把对新词的汇集、整理、定名、做为分委员会的长期工作的一部分。还应着手安排涉及人名、地名、神名的天文学名词的审定和统一。建议全国委员会考虑建立计算机管理的名词词库。关于分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和挂靠单位的支持问题——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没有专职人员,委员们都是天文学家。他们来自全国五个天文台和四个大学天文系和天文专业。过去三、四年的名词审定全都是业余活动,只是由于所在单位的支持,特别是分委员会中分工负责名词审定的挂靠单位的多方面支持,才得以有效地完成。现在,科研单位的人员和经费都分配到科研课题。凡不列入课题的项目,很难再得到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以及工作时间的保证。所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交办的任务,要争取列入名词审定的负责人或主要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的课题计划。也许应提请尚在进行名词审定的各个分委员会加以考虑。对于《天文学名词》公布和出版的一点希望——《天文学名词》的颁布是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一件大事,希望把好出版的质量关,我们说的出版质量主要指的是文字差错率和版式差错率。力求做到编辑和排印中可能有的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4年分六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415个。下列是第七批新词124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下列天文学新词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A阿拉戈环 Arago ring B本底抑制 background rejection冰态木卫轨道飞行器 Jupiter Icy Moons Orbiter C超级共振区 super resonance region超致密矮星系 ultra-compact dwarf galaxy,UCD船底—人马臂 Carina-Sagittarius arm D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者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大型天文台开创深空巡天 Great Observatories Origins Deep Survey,GOODS大质量恒星 high-mass star低频阵 Low-Frequency Array,LOFAR地基观测 Earth-based observation地基望远镜 Earth-based telescope地球质量行星 terrestrial-mass planet电声变换流星声 electrophonic meteor sound动力学阿尔文孤波 solitary kinetic Alfven wave对流层延迟 tropospheric delay F阀密度 threshold density富X射线γ暴 X-ray-rich GRB富铁星 iron-rich star G冈恩-彼得森波谷 Gunn-Peterson trough高光度红星系 luminous red galaxy,LRG共视观测 common-view observation国际地球参考架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ITRF国际天球参考系 Interna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System,ICRS H哈勃超深空区 Hubble Ultra-Deep Field,HUDF海外空间 trans-Neptunian space行误差 row error航天天顶每时出现率 astronautic ZHR航天员 taikonaut恒星诞生活动 starbirth activity后随半球 trailing hemisphere环地轨道望远镜 Earth orbit telescope环火星巡逻者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环日轨道望远镜 solar orbit telescope环月球巡逻者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混合模拟 hybrid simulation火星科学实验室 Mars Science Laboratory,MSL J机载天文台 airplane-based observatory机载望远镜 airplane-based telescope金星快车 Venus Express近实时 near real-time近星研究会 Research Consortium on Nearby Stars,RECONS矩尺臂 Norma arm K康普顿软化 down-Comptonization康普顿硬化 up-Comptonization柯伊伯带小行星 Kuiper Belt asteroid空基观测 space-based observation空基望远镜 space-based telescope空间干涉测量 Space Interferometry Mission,SIM空间干涉测量望远镜 SIM telescope空间望远镜 free-flying telescope库仑耦合 Coulomb coupling L拉塞尔环 Lassell ring蓝回绕 blue loop累积位移 cumulative shift类彗天体 cometlike-object M渺中子 neutralino N南十字-盾牌臂 Crux-Scutum arm内激波模型 internal shock wave model女娲星(小行星150号) Nuwa P盘不稳定性 disk instability贫铁星 iron-poor star Q气态巨行星 gas-giant planet起引力效应恒星 lensing star起引力效应天体 lensing object前导半球 leading hemisphere全天辐射源表 All-Sky Release Catalogue R日地关系天文台 Solar-Terrestrail Relation Observatory,STEREO S三合小行星 triple asteroid三星星座 three-satellite constellation“深度撞击”空间探测器 “Deep Impact”space probe“深空-1”太空探测器 “Deep Space-1”spacecraft时间比对 time transfer手枪星云 Pistol Nebula手枪星云星 Pistol Star斯必泽空间望远镜 Spitzer Space Telescope,SST T太空人 taikonaut天顶延迟 zenith delay天球参考系 Celestrial Reference System,CRS天球中介极 Celestial Intermediate Pole,CIP天球中介原点 Celestial Intermediate Origin,CIO天体光子学 astrophotonics土卫二十 Paaliaq土卫二十一 Tarvos土卫二十二 Ijiraq土卫二十四 Kiviuq土卫二十五 Mundilfari土卫二十七 Skadi土卫二十八 Erriapo土卫三十 Thrym W外缘旋臂 Outer arm外星类地行星 Earth-like exoplanet,terrestrial exoplanet外星类木行星 Jupiter-like exoplanet,Jovian exoplanet外星小行星带 exo-asteroid belt微类星体 microquasar微引力透镜效应 microlensing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py Probe,WMAP稳健估计 robust estimation X“新视野”太空飞船 “New Horizons”spacecraft“新视野”探测计划 “New Horizons”mission小彗星 cometoid小行星质量天体 asteroid-mass object星系棒 galaxy bar星系演化探测器 Galaxy Evolution Explorer,GALEX行星联珠 planetary assembly行星质量伴星 planet-mass companion行星质量天体 planetary-mass object行星组建带 planetary construction zone Y一平方千米射电阵 Square Kilometer Array,SKA引力透镜效应双像类星体 double-lensed quasar引力透镜效应四像类星体 quadruple-lensed quasar“雨燕”伽马射线暴观测台 “Swift”γ-ray burst observatory“雨燕”太空飞船 “Swift”spacecraft原行星盘 protoplanetary disk Z中型黑洞 midsize black hole终端激波区 termination shock region砖墙方法 brick-wall method 其他L型矮星 L dwarfL型星 L starT型矮星 T dwarfT型星 T starX风模式 X-wind modelX射线闪变 X-ray flash,XRFγ暴预警望远镜 γ-ray Burst Alert Telescope,BAT(注:土卫二十三、土卫二十六和土卫二十九的专名尚未查到,可能还未命名。暂缺)  相似文献   

17.
1996年9月10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由各学科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有关同志参加的科技新词工作会议,研究和探讨科技新词发布试用工作任务,对近期新词工作进行布署和安排。参加本次工作会议的各学科代表共有45名。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新词工作及其他一些工作的进展情况。潘书祥同志指出,当前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我国在引进国际上一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随之引进了大量科技术语。由于很多术语没有统一的定名,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汉语名词混乱现象。全国名词委抓新词工作,首先是要把好新词的“进口”关,给予正确恰当的命名,以满足社会需求。各学科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学术优势,积极开拓收集新词渠道,尽快予以科学命名,起好引导社会、引导传媒的作用。全国名词委办公室樊静同志向会议介绍了全国名词委近期开展新词工作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对全国名词委《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说明。与会代表围绕开展新词工作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合各委员会的工作实际发表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当前科技新词产生速度快、数量大和定名混乱的形势下,全国名词委决定开展新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对于规范科技名词,服务社会、引导社会以及加强科技名词审定的基础工作,都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会议上,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吴鸿适、张伟和李竞等三位同志分别介绍了开展新词工作的经验体会。如电子、计算机分委员会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应用学术刊物推广规范名词;天文学分委员会在审定名词的同时即十分重视收集新词,并予以讨论定名,为目前新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等经验十分值得重视和推广。会后,根据各位代表的建议,全国名词委对《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作了修改和补充。全国名词委希望并欢迎各分委员会委员和热心于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广大学者、专家和科技人员积极向全国名词委和各分委员会提供科技新词(包括已有初订中文名和征询订名的各类科技新词),共同开展好这项工作,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科技名词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新词的收集、审定、试用、发布是科技名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近年来充分利用包括数据库、邮件列表、维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技新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介绍天文学名词委近年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新词工作所取得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摘要:科技新词的收集、审定、试用、发布是科技名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近年来充分利用包括数据库、邮件列表、维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技新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介绍天文学名词委近年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新词工作所取得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我现在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已完成《天文学名词》第二版的审定的汇报。《天文学名词》(1987)于1987年出版问世(以下简称第一版)。之后,又于1989年出版了繁体字海外版。第一版共收天文学名词1956条,其中基本名词1572条,天体专名、天象专名共384条;并对100条较为生僻的、或内涵易于混淆的基本名词加上了定义式注释。1989年海外版完成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下达了出版《天文学名词》第二版的任务。对第二版的要求是:一、对第一版进行可能需要的修订、增补可能疏漏的重要的基本名词;二、增添新出现的天文学名词;三、除已注释的100条名词之外,将第一版内其余的基本名词及新入选第二版的天文学名词,全都加上定义式注释。1990年,经过聘任的第三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始拟定第二版的编辑和审定计划,明确了10个分支学科的委员的名词注释撰写任务,以及新名词的选定和审定程序。从1991到1995,经过第三届和第四届4次全体委员参加的审定会、1次部分委员参加的审定会,以及多次分支学科小组的审定会,于1995年完成了第二版的终审。在完成按分支学科名词的内涵排序以及英汉和汉英两个索引之后,即可送交出版。第二版共收天文学名词2338条。包括基本名词1962条,天体专名、天象专名412条。基本名词比第一版增加354条。除宇宙、时间和空间3个最上位词外,全都加上了定义式注释。在增加的名词中,绝大部分是能反映90年代天文学进展的新名词。例如,越地小行星、厚盘族、微引力透镜、光纤分光、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在新增加的基本名词中还有少数是第一版疏漏的,例如,银心聚度、太阳质量(天文学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北京时、棕矮星、视界。另一些则是上位词和扩充的同位词,例如,射电对应体(光学对应体的同位词)、光学天体(光学对应体的上位词)。在新增加的天体专名中载有第一版问世后才有正式命名的18个太阳系天然卫星。现在,我着重汇报一下,名词注释和新词审定的体会。先说名词注释。第三届审定委员会在组建之初,预计到为近2000条名词撰写注释并审定是该届的主要任务。对第二届审定委员会的成员作了不大但必要的调整和增聘,使第三届审定委员会的人选能匀称地分布在10个分支学科内,并将名词的注释分配给各个学科小组。鉴于委员们对如何撰写规范的定义式注释,缺少深刻的了解。遂在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审定会上,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示范讲解名词注释的规范,使委员们加深了解并统一认识。例如,何谓种差+属注释法?示范如下:天体力学 研究天体和天体系统在引力作用下的轨道、自转和动力学演化的天文学分支。“研究天体和天体系统在引力作用下的轨道、自转和动力学演化”是种差。“天文学分支”是属。又如:聚星 三颗至大约十颗恒星组成,在彼此引力作用下运动的天体系统。“三颗至大约十颗恒星组成,在彼此引力作用下运动”是种差。“天体系统”是属。在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审定会上,逐个审定每一学科小组撰写的5-10条名词的注释,并评议出审定通过、合格但要修改、不合格得另写等三档。这样,根据第二次审定会的审定标准和分寸,在审定会之后,由各个分支学科小组自行安排修饰、修改或重写。现举几个例子看一下注释的审定过程:较差观测用同一控测器,用同一方法和手段,对不同天区的两个或多个天体,或同一天区的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一稿)。用同一探测器、方法和手段,对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二稿)。用相同的探测器、方法和手段,对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定稿)。注:“观测”是另一基本名词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在相距数千公里以上的两观测站,同时接收同一射电源的电波,各自独立记录的信号经事后相关处理以测定两站距离的观测技术(一稿)。相距数千公里以上的两观测站,同时接收同一天体的射电波,通过干涉进行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研究的技术(二稿)。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或甚长基线干涉仪阵,进行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研究的技术方法(定稿)。注:“甚长基线干涉仪”是另一基本名词黑洞脱离速度超过光速而只能吸收外部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向外输出物质和能量的极强引力的天体(初稿)。由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视界所规定的时空区域(定稿)。注:“视界”是另一基本名词吸积盘受天体吸引而环绕在天体周围的物质盘(初稿)。有角动量物质被天体吸积时,形成的环绕该天体的盘状结构(定稿)。注:“吸积”是另一基本名词这样,在分支学科小组的撰写—审定—修改的基础上,经过4年,共4次全体委员的审定,于1995年4月完成了第二版待加注释的1823条名词之注释的终审。我再说一点有关新词审定的工作。鉴于80-90年代天文学的巨大进展,天文学新名词和新术语的不断涌现,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建之初,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即规定,新词的审定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迄今的四届中,新词的搜集和审定始终是常规工作。1985-1994年间,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天文学会主编的期刊《天文学进展》,已发表四批英汉对照《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共686条。还于1991-1994年间,在我们的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布了两批经过初步审定的、汉英对照《天文学新名词》,共488条。第二版内新词的选定就是在新词的搜集和审定的常规工作基础上完成的。最后,对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建设和今后的任务谈点看法。首先,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应力求组建成具有学术权威性的工作实体。由于名词审定在现阶段,对每一位应聘的委员都是一项纯服务性的、非本职的、业余的具体事务。所以,是否关心并热心名词事业应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从第一届起,即努力不使之成为荣誉式的或名誉式的。十年的实践表明这一看法和做法正确。要使审定委员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工作实体,当然不太容易,但能做到。在第三届委员会的25位委员中,有天文台正副台长3人、天文系正副主任3人;在第四届委员会的26位委员中,有院士1人、理学院院长1人、天文台台长2人、天文系正副主任2人。他们的本职工作、学术活动和社会事务不可谓不繁重,但出自对名词事业的重视、关心和热心,事实上,他们总是设法挤出时间和精力,参与分支学科小组的名词注释的撰写、讨论、修改、审定,并力求参加一年一次的审定会。其次,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应力求其所属的10个分支学科的专家均匀分布。在第一届委员会组建时,曾着眼于应聘学者所在的天文单位和机构的均匀分布。实践表明,无论对名词审定、注释撰写,还是对新词的搜集和审定,分支学科的天文学家均匀分布更为重要。此外,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还要努力保持为一个拥有知识能不断更新、熟悉本分支学科最新进展、具有对最新成就作出判断的天文学家实体。这在新词的搜集、选定、定名和审定,尤其在新词的注释的高效率、高水平的完成过程中,显示出其重要性。当前,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面临的最大后顾之忧是成员的年事老化,吸收重视、关心并热心名词事业,有能力并乐于为之出力的新人选很不容易。关于今后几年的任务,想到的有如下两项:①常规地搜集、选定、定名和审定新词,为出版第三版打好基础。②着手实现和台湾同行的天文学名词交流、研讨。推动全世界使用汉语地区的天文学名词一致化事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从始至终都是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工作的。每年一次的审定委员会例会都是在全国委员会提供了人力、财力才得以实现。在此也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办公室多年的辛劳和服务致谢!我就说这些,请批评、指正。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