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序号10:0011:00}211月22日星期五3:00—4:3011月23日星期六:30—10:00:30—10:0010:00—11:153:004:30:l5一:0030—10:0011月24日星期日10:00—11:30}2:l5—2:00:00—4:0011月25日星期一30—11:0011:00一一一一11:30{22:00—4:0011月26日星期二二:30—11:00:30—3:3011月27日星期三三时间上午一L 一一下午 一 汗上午下午全天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匕午工博会开幕式上海技术产权交易展区开馆仪式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交易实时行l青大屏现场开通仪式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境外会员及信息代表联络处签约仪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尸,…  相似文献   

2.
生物钟的研究工作表明,所有生命活动都有其周期性变化,在此理论指导下,我们在100名男学生中,有计划的进行了千米中长跑实验。在早晨(5:30—6:30)、上午(10:30—11:30)、下午(16:00—17:00)测试的速度中,发现成绩有规律地受时间影响,成绩曲线图清楚地呈现“w”图型。实验证明:测试中长跑成绩的最佳时间是下午四时左右。如果在教学工作中应用生物钟理论也能提高中长跑成绩。  相似文献   

3.
陈晓秋  徐亚  傅彦斌  王颖 《海峡科学》2012,(6):11-13,16
在2011年10月使用挥发性有机物(VOCs)快速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福州市城区VOCs日变化趋势,进行工作日与非工作日VOCs日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工作日TVOCs在上午7:00前后和下午1 7:00前后各出现一个峰值,与人们上下班时的交通高峰期一致;而非工作日人们的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交通状况也随之改变,使得非工作日TVOCs浓度日变化与工作日有很大的差异,在上午7:00前后和下午17:00前后没有典型的双峰,非工作日TVOCs浓度的最大值在下午出现.(2)同TVOCs对比一样,非工作日的苯和甲苯日变化趋势也与工作日不同,进一步印证了非工作日与工作日交通状况的不同造成VOCs日变化特征的差异.(3)通过对日变化研究期间风向玫瑰图分析发现,由于风速较小,在SSW风向下,TVOCs浓度最高,s和SSE风向的TVOCs浓度也较高;由于风速相对较大及从海洋上带来了洁净空气,在ENE、E、ESE风向上TVOCs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取食对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杨树叶片受取食影响后的光合补偿机制。结果表明:杨树叶片被杨小舟蛾取食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动态波动变化幅度强于对照,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在上午12:00时,比对照滞后2 h,且峰值比对照提高了16.4%。单位面积受害叶片在上午(8:00—12:00)累积同化CO2的量比对照上升了9.6%,而下午(13:00—18:00)略有下降。1天中(8:00-18:00)累积同化CO2的量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蒸腾速率(Tr)的日动态为双峰曲线,分别在上午12:00和下午15:00出现蒸腾高峰;被取食叶片蒸腾速率及日累积蒸腾耗水量明显低于对照,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p<0.05);暗呼吸速率(Rd)比对照高出10.33%。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LCP)等光合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分析表明,杨树对杨小舟蛾的取食危害存在光合补偿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植物净光合速率(Pn)测定的取样技术决定结果的可靠性,但很少有文献专门论述.为此,分析苎麻Pn的日变化、个体间、叶位间和叶片不同位点的差异,结果表明:1天中苎麻Pn在11:00左右达到最高值,此后迅速降低,虽在下午可能回升,但不同品种有差异;品种内个体间Pn差异显著;不同叶位以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5~7叶Pn最高;叶片不同位点的Pn差异不显著.据此建议苎麻品种的Pn测定在上午9:00~11:00进行;每个品种/处理至少选择5个生长一致的正常植株,测定从植株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5~7叶近叶尖位置的Pn.还要特别注意植株的代表性和不同品种/处理/植株的叶位统一,叶片颜色、形状正常,无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定点观测的方法,对210国道保护区段每日04:00—22:00时的流动车辆进行了观测,总计流动车辆65 755辆,按观测日数计算,日均车流量782.8辆,平均1.37辆/2 min.每日15:00时的车流量最大,06:00时的车流量最少;主要集中在09:00—22: 00时,而以14:00—18:00时最为集中;每日的车流量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04:00—07:00时、07:00—13:00时、13:00—19:00时和19:00—22:00时,其中13:00—19:00时最大,19:00—22:00时次之,04:00—07:00时最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步深冷浓缩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CIS-GC/MS)对北京大气中痕量烷烃进行长期连续观测,观测数据表明:日变化有双峰和三峰变化,冬、春呈现与交通高峰吻合的双峰变化,即:上午08:00点至10:00和下午17:00前后各出现一个高值;四季日变化中夜间22:00出现第三峰值;夏季变化呈三峰型,最大值在正午前后.季变化峰值出现在夏季,低值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8.
以辽东山区7个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分状态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对其日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确定了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树种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均呈双峰型曲线,光合速率峰值分别出现在中午12:00和下午16:00,最终随着干旱程度的逐渐加大,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曲线,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峰值出现的时间由中午12:00提前到上午10:00.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水分充足状态下,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京市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过去一年南京市PM2.5、PM10年均值分别为0.082 0 mg/m3、0.133 3 mg/m3。季节性差异明显,污染程度顺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南京大气颗粒物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1:00和晚间23:00附近,谷值分别出现在早晨7:00和下午18:00左右。颗粒物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呈一定的负相关性,与能见度、气压有一定正相关性。气象条件共同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和大气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许鹏  李言阔  缪涛  黄燕 《江西科学》2015,33(3):324-329
2005-2006年,在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使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研究了野生川金丝猴的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取食、移动和休息构成了川金丝猴日活动的主体。川金丝猴用于移动和取食的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76.5%,其次是休息行为占14.4%,理毛行为占6.4%,玩耍行为1.3%,警戒行为1.1%。冬季和夏季,川金丝猴花费在各种行为的时间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取食行为和交配行为没有显著差异。冬季,休息和理毛行为显著增多;而移动行为、玩耍行为和警戒行为显著减少。每天上午和下午,川金丝猴分别有一个取食高峰。夏季取食高峰分别发生在8:00-9:00与16:00-18:00;冬季取食高峰分别发生在9:00-10:00与16:00-18:00。冬季和夏季,川金丝猴昼间均有一个明显的休息高峰,夏季在13:00-14:00时间段,冬季在11:00-13:00时间段。冬季和夏季,川金丝猴群昼间均有2个明显的移动行为发生高峰,夏季在9:00-11:00和15:00-16:00时间段,冬季在8:00-9:00和15:00-16:00时间段。移动高峰期川金丝猴群在取食点之间进行长距离的群体迁移。冬季理毛行为高峰发生在11:00-12:00与17:00-18:00时间段。夏季理毛行为的高峰发生在下午14:00-15:00与16:00-18:00时间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