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reen指数(C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性指数(IP)、Morista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桫椤种群在楠竹(Phyllostachys pup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等竹类入侵干扰下,不同层次和整体水平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桫椤种群在幼苗阶段→小树阶段→大树阶段发展过程中,总体表现为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过渡,在没有竹类入侵干扰的情况下多发展为规则分布,不同竹类干扰会导致桫椤种群在各层次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在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上,桫椤种群呈现随机分布,而在竹类干扰条件下,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桫椤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毛竹科学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毛竹生物学特性,造林地选择,母竹选择,造林整地,移竹(母竹)移鞭造林、林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能够指导毛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清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状况,笔者通过野外路线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于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对该地区主要散、混生竹种系统开展了病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状况调查,并对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共调查竹种18属107种(含种下等级),发现竹类病害15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3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和螨害1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为竹丛枝病(Aciculosporium take)、竹叶枯型丛枝病(Phaeosphaeria bambusae)、刚竹秆褐腐病(Fusarium spp.)、竹叶锈病(Puccinia spp.,Uredo ignava)、竹叶锈褐斑病(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等,对竹类生产危害和影响较大。竹类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竹种、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竹类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做到适地适竹,科学管理,加强优良竹种选育以及竹类病害研究和检疫等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对中国竹类真菌的研究历史、多样性、生活史、地理分布、寄主选择性、组织选择性和竹类真菌的演替作了文献综述。至今中国大陆已经报道了 189种包括 75属竹类真菌 ;此外在香港还报道了 79种包括 58属的竹类真菌。这些竹类真菌大多数是子囊菌 ,其次为担子菌和半知菌。柄锈科 (Pucciniaceae)种类多样性最丰富 ,有 2 0种 ;次之为黑痣菌科 (Phyllachoraceae)有 15种 ,炭角菌科 (Xylariaceae)有 9种 ,煤炱科 (Capnodiaceae)有 8种。  相似文献   

5.
园林竹类植物叶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1种园林竹类植物叶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类植物叶的灰分含量较高,在10.02% ̄23.02%之间,竹类植物叶的干重热值在16597.1 ̄19.199.0J/g之间,去灰分热值在20352.0 ̄22.361.J/g之间,Ce竹属的大佛肚竹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是最低,竹类植物叶的干重热值(Y)与灰分含量(X)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方程为:Y=-209.24X+2  相似文献   

6.
浅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性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广和普及造林地清理与整地、植树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7.
竹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本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50~1988年的竹类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揭示并预测了竹类研究在我国林业科学研究中的特点及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竹类植物生性强健,枝繁叶茂,翠竹青青,千姿百态.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极具观赏性。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在园林建设中应用盛广。本文就竹类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应用原则和竹类植物的应用方式及配置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对中国竹类真菌的研究历史、多样性、生活史、地理分布、寄主选择性、组织选择性和竹类真菌的演替作了文献综述。至今中国大陆已经报道了189种包括75属竹类真菌;此外在香港还报道了79种包括58属的竹类真菌.这些竹类真菌大多数是子囊菌,其次为担子菌和半知菌。柄锈科(Pucciniaceae)种类多样性最丰富,有20种1次之为黑痣菌科(Phyllachoraceae)有15种,炭角菌科(Xylariaceae)有9种,煤炱科(Capnodiaceae)有8种.  相似文献   

10.
竹类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发展空间和潜力.本文首先介绍山东省的自然环境状况,竹类资源在山东省的历史和现状情况,提出了一些针对山东省来说,竹子利用的研究方向和利用方法,以期为竹类植物的生态与进化、引种与栽培、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竹类叶片的内部解剖与系统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7种竹类叶片解剖的研究后认为,其结构主要分为二型:(1)在前7种竹类叶肉细胞未有分化或少有分化,细胞为放射状,是为原始类型;(2)在20种其他竹种的叶肉细胞,近上表皮分化为指状臂形细胞,其余无为放射形细胞,是为化类型。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博士和她在香港植物标本室的同事们近年采集、鉴定的标本和有关资料,对香港产的竹类植物13属、46种、6变种、1变型和4个栽培变种,作了检索.  相似文献   

13.
根据赤水市竹类良繁基地楠竹小母竹生产区林分不同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楠竹小母竹快繁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卜长春 《科技信息》2010,(36):345-345
太行山绿化时,有些地区需要进行整地,根据造林地特点因地制宜的细致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林木速生丰产具有重大作用。 一、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 (一)改善立地条件。造林整地在这方面的作用是综合性的。首先是通过采用不同的造林清理和整地的方法,可以清除全部或部分自然植被,改善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调节造林地的光照、热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才对中国竹类真菌的研究历史、多样性、生活史、地理分布、寄主选择性、组织选择性和竹类真菌的演替作了文献综述。至今中国大陆报道了189种包括75属竹类真菌;此外在香港还报道了79种包括58属的竹类真菌。这些竹类真菌大多数是子囊菌,其次为担子菌和半知菌。柄锈科(Pucciniaceae)种类多样性最丰富,有20种;次之为黑痣菌科(Phyllachoraceae)有15种,炭角菌科(Xylariac  相似文献   

16.
根据开展油松采种育苗造林生产实践,介绍了油松采种、催芽、苗床选择整地、播种、管理、出苗造林、幼林抚育等育苗造林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李宇雪  黄桂丹 《广东科技》2012,21(11):173-175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造林水平主要以林地的生产力为标准。不同的营林措施会影响林地生态系统内的养分循环,使林地生产力发生变化。造林整地、合理施肥、抚育管理、科学轮伐是保证林地建设质量,提高林地可持续生产力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退耕地的特点及影响退耕还竹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竹、良种壮竹、适时栽植、科学爱护等措施,以提高退耕还竹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初步研究了湘西南苗瑶少数民族居住地的竹于种类、竹材特性以及利用竹类制作生活、生产器具和竹类产物的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菱 《汉中科技》2011,(3):55-55,69
根据开展红椿采种育苗造林生产经验,介绍了红椿采种、苗床选择整地、播种、管理、出苗造林、幼林抚育等育苗造林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