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四合木营养生长和降水,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对300多个四合木基茎的测量和对四合木年轮宽度与降水、气温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四合木营养生长和气候因子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全年总降水量与四合木营养生长的关系最为显著。这表明水分是制约四合木营养生长的主要因子。但四合木营养生长的关系最为显著。这表明水分是制约四合木营养生长的主要因子。但四合木营养生长受到降水、气温的综合影响。四合木年轮宽度和全年降水量、年均温的二元回归方程不但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河子垦区1960~200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近45年来该垦区气温与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全年中春季、夏季降水量随温度上升变化不明显,二者表现出显著线性相关;秋季,冬季降水随气温上升而增加,相关关系显著,可利用二次多项回归方程量化表示。这样,可以了解该垦区气温与降水关系,来预测未来的降水趋势提供信息,对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5-1997年陕西渭北旱塬地区5个县,市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季平均气温,季降水量资料,对近43年来陕西 北地区降水量与气温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全年,夏季,春季降水量与全年及夏季,春季的平均气温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量化表示,冬季降水量与冬季平均气温之间有显著相关性,降水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式减少。  相似文献   

4.
基于建立的须弥山油松树轮宽度年表,分 析 了 油 松 径 向 生 长 与 该 区 气 温、降 水 和 帕 尔 默 干 旱 指 数(PDSI)等 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 区 油 松 径 向 生 长 与 前 一 年9、11月和当年4、6、7 月 的 气 温 呈 极 为 显 著 负 相 关 (P<0.01),与当年5月的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前一年9月的降水呈极为显著正相关(P<0.01),与当年7 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前一年9月至当年8月 PDSI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P<0.01).分析表明,六盘山 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具有明显的响应关系,与全年的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生长季的降 水 呈 正 相 关 关 系,由气 温和降水共同决定的干旱程度是限制油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气温和降水是最重要的气候要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也最为紧密.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9个气象站34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暖季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暖季气温增加了约0.30℃,暖季对年气温变化的影响不如冷季大.暖季降水量约增加了7.30mm,暖季降水暖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2.96%,决定了年降水变化趋势.暖季气温对降水存在明显的逆动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建立的须弥山油松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油松径向生长与该区气温、降水和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等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油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9、11月和当年4、6、7月的气温呈极为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年5月的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前一年9月的降水呈极为显著正相关(P0.01),与当年7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前一年9月至当年8月PDSI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P0.01).分析表明,六盘山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具有明显的响应关系,与全年的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生长季的降水呈正相关关系,由气温和降水共同决定的干旱程度是限制油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烟台地区气温与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赵 《广西科学》2003,10(2):154-156
利用烟台地区1960—1999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别统计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以及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并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和统计学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的幅度最大。降水量的变化较气温复杂,年降水量、夏和秋季降水量随温度上升趋于减少,并有显著性差异(a=0.01、a=0.01、a=0.05),暖干化趋势明显;春季降水量与气温相关性不明显;冬季降水量与气温满足二次回归方程P=4.5351t^z+10.01t+32.426,当冬季气温偏(较)高时,降水量则随气温上升而增加,并达显著性水平(a=0.01)。  相似文献   

8.
收集河北省乐亭县气象观测站点记录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数理统计软件和回归分析方法,对1975年~2009年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多年变化趋势、年代季变化趋势、季节性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个别年份的气温和降水量的突出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1975年~2009年乐亭县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以冬季气温升高趋势较为明显.年均降水量变化不大,总趋势略有减少,但基本平衡,没有造成旱涝灾害.夏季降水量较均匀,占年均降水量的比例最大.个别年份全年总降水量略增多,如1977年、1985年和1994年降水量超过800mal.某些年份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出现明显的干湿季交替现象.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上海、杭州和南京3个气象站1951~2001气温与降水器测资料,利用Mann-Kendall法对3站年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序列作突变分析.同时利用滑动t检验以及Yamamoto法(子序列n=10年)对突变研究结果作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年均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明显突变,而年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该区四季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秋季和冬季气温均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而秋季降水量则呈明显减少趋势.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及其未来预测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全国甚至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川中丘陵区近50年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I)的关系.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气候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趋势和突变特征.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川中丘陵区夏季气温、年平均气温和秋季降水量与年PDOI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DO冷位相(1977年以前)对应着高温、多秋雨,而PDO暖位相(1977年以后)对应着夏季和年均温下降,秋季雨水减少.  相似文献   

11.
天津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其中春旱问题突出.因此,探讨该区年和春季降水量与气温的长期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8年降水与气温数据,根据气象行标当候(5 d)划分春季(10~22℃),利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和小波相干性分析该区降水量与气温的长期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0.9 mm/(10 a),而春季降水量总体上无显著变化趋势;年和春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区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②年降水量时间波动主周期为23 a,比气温和春季降水量主周期(27 a)缩短4 a;降水与气温的不同步可能导致气温高的年份春季降水少,加剧了春旱问题.③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在1995年前为负相关,3~5 a周期区间内春季降水量比气温在1985—1995年和2005—2010年落后1 a左右,年和春季降水与气温在全年和春季尺度上均为非线性的耦合关系.④春季植物生长关键期(3—4月份)降水量无显著变化,但气温却升高,这可能影响植物生长对水分潜在的需求,进而降低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重庆岩溶区水文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合水文数据与气象数据,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气温和降水对水文水资源要索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区降水变化对径流量影响显著,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年均降水量与年均径流量存在指数增长关系。同时由于降水的变化,导致重庆岩溶区干旱、洪涝和正常年交替出现,且旱涝持续时间长。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可能蒸散随着气温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气温升高,则蒸发量增加,反之则减少。从空间上,可能蒸散量大体上西部大于东部,北部大于南部。  相似文献   

13.
利用黄泛区沙丘上散生的黄连木树轮宽度进行生态学研究,以便揭示研究区黄连木的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的树轮差值年表中有较高的平均敏感度、信噪比和样本总体解释量,表明年表中含有较多的高频气候变化信息.年表序列与气候因子(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降水量和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的相关结果表明:树轮宽度与前一年7月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以及当年6月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前一年9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和前一年12月、当年2月及6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尤其与前一年7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当年2月降水量的相关性最高;与前一年11月至当年9月PDSI指数值都呈显著正相关,尤其6月和1-6月时段最突出.在此基础上,又对树轮序列中最窄和最宽年份进行了月均最高气温和月降水响应的实证分析,树轮宽窄变化与相关值最高的7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和2月降水量及1-6月PDSI指数值的对照分析,并建立了树轮指数与1-6月PDSI指数的模拟方程.最后,利用树木出现的时间推断沙丘的形成应该与1938年花园口决堤有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带"结"并考虑序列自相关的改进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1961~2013年的青岛降水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青岛年均降水量为709mm,夏季降水占到57.37%,降水主要集中在中雨、大雨和暴雨,共占到全年降水量的73.14%;夜间全年降水比白天多近100mm,并且降水差异主要集中于高强度降水,夏季和冬季表现尤为显著。全年降水总体有不显著的下降和集中化趋势,但具体指标及四季变化有升有降。不同强度降水指标的年度变化趋势中,除去大雨降水量表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余直接降水指标均呈下降或无明显变化趋势,与之相对的白天干旱指数则呈极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82-1999年的Pathfinder AVHRR NDVI指数数据集和2000-2010年的MODIS NDVI数据集分析呼伦贝尔NDVI多年和季节尺度变化;根据呼伦贝尔市及周边15个气象站点1964-2013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探究呼伦贝尔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变化以及NDVI变化与4个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9a呼伦贝尔的年均NDVI显著增大,其中春季NDVI值增大最快而秋季增大最慢;呼伦贝尔近50a的气温显著上升,尤以最低气温上升最明显,在季节变化上,冬季各温度指标温度上升最快;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以春季降水增加最显著,夏季降水波动最大;年均NDVI与平均气温、降水量显著相关,但是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在年、季不同时间尺度均有很大差异,在四季中以夏季NDVI均值与各气象因子相关性最强。温度、降水与NDVI的相关模态分离研究表明,平均温度升高时NDVI值偏大,而降水增多NDVI值减小。  相似文献   

16.
以2014—2017年信阳城区逐日气象要素(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温和降水量)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逐日数据(SO_2,NO_2,PM_(10),PM_(2.5),CO,O_3污染物浓度和AQI)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气温和降水量与主要污染物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2014—2017年信阳城区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重度、严重污染的日数较少.(2)日气温(最低、平均和最高)和日降水量与主要污染物SO_2,NO_2,PM_(10),PM_(2.5),CO浓度和AQI呈显著的负相关,与O_3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气温愈高、降水量愈多,空气质量愈好,即夏季空气质量优于冬季.通过统计2014—2017年逐日空气质量,四季空气质量从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依次由好转差.(3)相较于非雨日,雨日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降水过程中或者降水之后,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共同说明降水量对主要污染物具有显著淋洗作用,尤其是颗粒物PM_(10)和PM_(2.5).  相似文献   

17.
汤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汤河1970—2014年的降水、径流量数据,利用滑动平均、相关分析、累积距平及M-K突变检验法,对近45a间的降水量、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年际尺度上,1970—2014年降水与径流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减少速率为11.48mm/(10a),年径流量减少速率为45.27亿m~3/(10a);降水径流突变年份均发生于1976年;在年内尺度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占全年63.48%,年均降水不均匀系数为0.43,多年来有不显著升高趋势,年均径流不均匀系数为0.36,多年来有不显著降低趋势.(2)多年来,年降水量、年径流量显著相关;在年内,夏季降水与径流相关性最大,且径流与降水的相关存在延迟性.(3)空间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春、秋和冬季由北到南减少,夏季由北到南增多.径流与降水变化紧密相连,同时人类活动对径流调控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komarovii)这2树种分布上限的树轮样本,分别建立细胞个数(CN)、平均细胞腔直径(MLD)、最大细胞腔直径(MAXLD)及树轮宽度(TRW)标准年表,并分析了各树轮年表与1958—2002年月气温、月降水量的相关关系,从细胞尺度上揭示2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红松和鱼鳞云杉的CN与TRW均有很好的相关性;MLD、MAXLD能够反映与TRW不同的气候信息,主要表现在红松MLD、MAXLD与前一年10月气温呈现正相关关系,鱼鳞云杉MLD、MAXLD与当年8月降水呈现正相关关系;气温和降水均是红松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的限制因子,红松生长主要受到前一年冬季气温和降水及生长季6、7月气温的影响,而鱼鳞云杉生长主要受到生长季前期2月气温及生长季初期4月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山东省气候资料,分析了1961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对降水量、气温、干旱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东省气温呈现明显波动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现明显波动减少变化趋势,但是波动程度有差别;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温、降水和干旱灾害影响显著,厄尔尼诺年降水减少,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87.11mm,发生干旱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一般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拉尼娜年降水增多,高于正常年降水量53.37mm,气温仅比正常年份平均气温低0.1℃,发生干旱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减少,通常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M-K检验法分析了澧水流域某水文站59 a间的降水资料,发现降水有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的趋势.再用Hurst指数检验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发现Hurst指数为0.78±0.12,说明降水前后是相关的,而且这些数据显示存在一个30 a的非周期性变化.对这59 a期间张家界气象站共48 a的气温变化研究发现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且气温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之间呈现反相关关系,即气温上升,降水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