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更多新媒体涌现出来,令传统媒体受到了较大冲击影响。如何有效的巩固主流媒体地位,提升受众针对电视新闻的拥护度,符合其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成为当前应主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由受众需求角度入手,探讨了当前新闻采编包含的问题,并就如何使两者全面融合制定了科学对策。对提升电视新闻影响力,使之真正赢得受众认可,凸显电视新闻采编重要作用,有重要的实践意思。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因具有不确定性和危害性等特征,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更是我国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而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引领主流舆论,在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有报道滞后、报道缺乏深度及报道方式程式化、缺乏人文关怀等。对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现状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研究,提出提高新闻时效性、深度挖掘延伸报道等可行性策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电视新闻媒体需要准确、客观、及时、有效地进行全方位报道,帮助政府及民众平安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电视新闻往往只提取重要的信息量,提炼重点,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精炼的新闻词,只是告诉了受众一个事件,却很难激起受众的感情共鸣,难易吸引受众的眼球.电视新闻故事化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的弊端,将新闻的血肉完整的展示在受众面前,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搬演是一种介于现场纪录和虚构之间的叙事方法,是使用演员、置景、道具等手段来表现某一个曾经或可能发生过的事件的叙述方式。目前,随着电视新闻叙事故事化,搬演逐渐被应用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文章从搬演与情景再现的本质出发,分析了二者的区别。以此为理论基础,简要结合搬演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史,重点分析搬演在电视新闻叙事中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以及搬演对电视新闻可视性与电视新闻受众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最后结合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认为电视新闻叙事应谨慎运用搬演。  相似文献   

5.
周红 《科技资讯》2010,(33):239-23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对新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使新闻竞争加剧,特别是电视新闻的竞争。这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要求电视新闻必须要进行创新,否则不仅会失去大批的受众,而且难以承担宣传作用。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实力,获得更广大的受众。而电视新闻的创新的重担势必压在电视新闻编辑的肩上。本文将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语写作是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采编实践的精华与核心,过去没有摆在大学新闻教育的突出地位,以至造成了不少新闻采编人员不会写有新闻的导语、只会写无新闻的导语和无导语的新闻。无新闻导语的一度盛行给中国主流媒体新闻传播造成的伤害是令人担忧的,它埋葬的不仅仅是新闻事实本身,而且还葬送了受众对传媒的关注和阅读主流新闻的兴趣,最终导致掩没中国新闻媒体的主流声音。总之,导语不管形式如何怎样写作,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往下看或听,故应因事而导,不拘一格;因时而语,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是当前社会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为了提高电视新闻在报纸、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体中的竞争力,注重培养电视新闻拍摄中的剪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电视新闻拍摄中,要注重提高剪辑意识,电视新闻是与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介不一样的,为了给观众展现更丰富和更真实的信息,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在拍摄中具有剪辑意识,从而提高电视新闻传播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不断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把电视新闻制作得更具有吸引力,新闻语言的故事化表述正成为一种趋势。电视新闻语言故事化现象是对传统新闻传播形态的一种变革,在关注民生、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明勇 《科技信息》2009,(14):105-106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旨在揭示新闻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联,其报道理念是一种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新闻本体论,它认为新闻事实不仅仅是具体的新闻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新闻事件与社会、新闻实践与人的关系。深度报道的指向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方面指出了新闻文体以受众认知效用为主导的运作方向。本文剖析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涵义和特点,从选题、表现手法、如何把握好“新”和“深”、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五个方面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新闻迅速崛起的今天,原本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电视新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充分发挥电视新闻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综合运用好多种符号,使语言符号体系与非语言符号体系在节目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优化节目整体形象与系统,使电视在各种媒体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报道的研究,阐述了电视新闻策划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策划的电视新闻之间的区别.同时电视新闻要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对新闻事件进行充分研究,以取得最佳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观念层出不穷,受众心理需求在不断提升,对电视媒体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再加上电视台数量地急剧膨胀,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不断涌现,对电视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当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之间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我们可以发现",抢新闻"已经很难实现,新闻的同质化相当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创新力上,而最能体现创新灵魂的当属传媒的新闻策划。所谓策划上质量,策划出精品。可以说,在传媒日益同质化发展的格局下,新闻策划已经成为了各大电视媒介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3.
针对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偷拍和暗访现象,本文从受众和媒体两个方面,通过对电视新闻报道中所采用隐性采访手段的研究,对隐性采访及其特点、应遵循的原则和隐性采访的禁区,以及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应防止的误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偷拍和暗访现象,本文从受众和媒体两个方面,通过对电视新闻报道中所采用隐性采访手段的研究,对隐性采访及其特点、应遵循的原则和隐性采访的禁区,以及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应防止的误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硕  张楠 《科技资讯》2013,(18):204-204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媒体也逐渐崛起,并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极大的吸引的受众的眼球,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对传统的电视新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开始推动了受众的控制权以及选择权的增加,促进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同时电视新闻在传播方式方面也开始发生了改变。因此,本文将从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方向对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以及未来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现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深度报道"曾经被一些新闻学者认为是离经叛道。然而,70多年的新闻实践证明,深度报道的思想纲领不但成功地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且成为西方新闻业的主流价值取向之一。在当今的中国,电视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新闻从业人员和广大电视受众的关注,并已成为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的有力武器。这是电视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规律性反映,也是电视新闻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前言]: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年代,人们求知欲不断增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电视新闻事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网络和手机新闻等新生媒体的极大挑战,如何改革原有的报道形式,在科技发达、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主流媒体的霸主地位,成为了电视新闻业界研究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吴伟文 《科技信息》2011,(22):411-412
新闻编排也叫新闻组合,就是一组新闻节目中的排列和衔接。电视新闻画面自身具有严谨的结构要求和负载信息的能力。有些人认为电视新闻编排是排稿子、串片子,不用动脑子,其实,能否办好新闻节目新闻编排十分关键,不能机械操作,要有敏锐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做到别具匠心。体现着编辑政策水平、审美能力、编排技术等诸多少面,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是能否吸引受众的重要创作过程,直接影响到收视率。  相似文献   

19.
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如何进行报道,如何通过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传播使受众对灾难事件获得最大程度的理解,如何在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成为广大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以电视新闻媒体的视角,对灾难性事件在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颜纯武 《科技信息》2012,(4):184-184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独享新闻信息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媒体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电视新闻作为各类媒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为了行业内竞争的焦点。本文首先阐述了电视新闻策划所遵循的原则,接下来提出了电视新闻策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