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傣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原始宗教和佛教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至今。在傣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在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原始宗教和佛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其内容的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宗教色彩浓厚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宗教中诸如"万物有灵"、"万物一体"及"众生平等"等观念可以说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模式和质量会影响民族认同教育的整体效果。瑞丽傣族是我国西南边境的跨境民族,由于特殊的地域和宗教特质,家庭中的民族认同教育主体、内容和环境均有显著的特征。然而,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影响着瑞丽傣族家庭中的民族认同教育,民族认同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改善和提高瑞丽傣族家庭中的民族认同教育质量,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析傣族孔雀舞的事例来研究中国政府的文艺政策是以何种形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并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如何参与展示民族形象的。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象化,所以想通过民族舞蹈改变人们对少数民族既存的形象和想象,并期待民族舞蹈对展示的"想象的共同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傣族和日本民族都是水稻农耕民族,糯米食品在各自的日常生活、宗教祭祀、节庆、生命礼仪中均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其文化寓意的相似性,缘于大致相同的经济生活背景及对糯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韩燕 《科技信息》2013,(34):210-210
傣族传统广场舞是原生态的民族广场舞,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条永不枯竭的舞蹈源泉。现代广场舞的推广,使传统的广场舞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迎春 《科技信息》2012,(34):I0097-I0097
孟连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点,居于怒江水系与澜沧江水系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民族和文化,生活在云南的九大傣族支系,在孟连就有4个支系。孟连傣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孟连成为研究傣族文化的黄金宝地。  相似文献   

7.
姓名是个体人的符号,承载着丰富的群体信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命名方式,西双版纳傣族姓名的各种命名方式蕴含了傣族姓名的多种文化功能。傣族姓名的很多特征与汉族命名是相似的,但也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李晓文 《科技信息》2009,(8):234-234,237
傣族佛寺不仅仅是傣族文化教育和史料收藏的场所,还是集中展示雕塑、壁画、金水漏印、剪纸等艺术的场所,对传承和保护傣族传统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与云南傣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傣族语言属于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干栏”是其传统民居建筑。由于傣族很早就从岭南向南迁徙,两个民族分化后分别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因此,其“干栏”式建筑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佛教在傣族地区盛行之前,经历了漫长的传播适应时期,直到傣族社会自身的发展需要借助佛教的力量,二者才在滇西南傣区有了相得益彰的发展。佛教维护了傣族阶级社会的秩序和制度,同时,把男性在世俗领域的支配地位通过对祭祀权的控制延伸到了神圣领域。  相似文献   

11.
台语支民族有共同的历史来源,是中国、东南亚有影响的一个族群,但是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其早期历史十分不明晰,语言比较分析成了重构这个族群早期历史的重要手段。壮族、傣族是台语支族群两个重要的民族,通过词汇比较发现,壮、傣民族分化前就创造了发达的稻作文明,在稻田和水利建设技术、水稻育秧栽培技术、稻米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发展的畜牧、建筑村落以及节庆信仰等领域已与现代传统农村相差无几,可以说壮、傣民族分化前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以稻作文化为特征的农业社会文明。比较分析壮、傣民族早期共同稻作文化形态对进一步认识台语支诸民族历史文化源流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略论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及其艺术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舞蹈由劳动人民直接创作和享用 ,在一定环境中由参与者 (即兴表演者 )进行传承 ,于民族交融中发展。它的形成受地域、自然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哈尼族舞蹈的种类与动作特点 ,反映了原始图腾信仰与祭祀舞蹈  相似文献   

13.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镶嵌了“自然框架”.地域优势利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辽阔疆域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展望未来,如何在剧烈的环境变迁中保存各民族固有文化,使各民族居住地域与“美丽中国”相得益彰,将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随佛经而来的大量的巴利语借词对傣语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傣语中增加了多音节词;充实了傣语的常用词汇;巴利语借词深入到傣语的俗语谚语中;巴利语借词加深了傣语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作者成功地描写了青年人的懵懂情感和体现在作品人物身上的纯洁美好的人性;在描写优美景色的同时,做到了情与景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云南壮剧植根于民间,审美取向上与普通民众的精神、理想、愿望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着平民百姓对历史、对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的取舍,对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等的评价,并具有鲜明的包容、宽容意识,且都希望有一个光明、美好的结局。具体到各类型戏中又各有具体特色:在英雄戏中突出山窝里飞出金凤凰;在起义戏中突出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在清官戏中突出维护正义、惩治邪恶;在爱情戏中突出阿哥阿妹式的自由恋爱,突出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神话戏中突出神仙与普通民众的联系;在伦理戏中突出好人有好报;在生活小戏中突出平民百姓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7.
"打跳"是丽江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动之一,它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与当地旅游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同时以其独特的民族魅力带动旅游发展,旅游的发展又促进了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通过不断碰撞、融合,走向了发展的双赢渠道。  相似文献   

18.
“城郊型生态景观林业”网络体系建设工程是建设“生态园林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环保、美化功能的绿色屏障,对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保护人类生存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田林木柄瑶铜鼓舞保护的现场观察,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法,对田林木柄瑶铜鼓舞在申请区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探讨民族文化传承中地方政府和村寨民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