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多元统计方法。它克服了常规方法中需要知识阿尔奇参数m、n、a、b和Rw的困难,适用于注入水变化复杂的水淹地层。利用此方法的HPOR解释程序处理两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压力恢复法球状模型,从理论上得到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RFT)渗透率评价公式,并结合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实际资料,对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渗透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扩展了RFT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电磁响应方程出发,应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推导了三维各向异性地层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的差分计算格式,并利用所形成的算法考察了多种环境条件下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多分量感应测井各磁场分量不仅与地层水平电阻率和垂直电阻率有关,还与仪器方位角、井斜角、井眼轴与地层走向的桕对位置有关。根据仪器方位角与井斜角间的关系和各测量量,可反演出地层水平电阻率和垂直电阻率,进而改善电性各向异性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低孔低渗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其岩电参数特征与常规储层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是测井评价的一个难题。对南海西部海域大量低孔低渗样品的岩电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利用测井曲线反演地层胶结指数m值与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由算法反演得到的胶结指数m值与岩心岩电实验结果很接近,因此可证明利用算法计算得到低孔低渗储层含水饱和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脉冲中子-中子测井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各种条件下的套管井计算模型,模拟相应的热中子时间谱,进而计算地层宏观吸收截面.模拟结果表明:地层的宏观吸收截面随着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源距越小、地层水的矿化度和泥质含量越高、套管的尺寸越大、仪器越居中、俘获截面越高的岩性地层条件下,地层的宏观吸收截面值也越大;套管壁厚和水泥环对地层宏观吸收截面没有影响,但套管壁越厚、水泥环厚度越小,热中子总计数越低.利用脉冲中子测井数据确定地层含水饱和度时应对各种影响因素作相应的校正.  相似文献   

6.
含油气泥质砂岩薄膜电位理论及其在测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目前以纯地层条件推导的用于确定地层水电阻率的自然电位理论模型不适于含油气泥质砂岩地层。根据电化学原理,并结合泥质砂岩导电特性,以实验测量为依据,系统地研究了含油气泥质砂岩薄膜电位理论,并建立了改进的自然电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泥质砂岩薄膜电位与岩石阳离子交换容量、含油气饱和度、接触溶液浓度差密切相关。在浓度差一定的条件下,薄膜电位随岩石阳离子交换容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含油气饱和度的影响相当于平衡离子浓度的变化。利用自然电位测井资料确定含油气泥质砂岩地层水电阻率时,必须考虑阳离子交换容量和含油气饱和度的影响。利用改进的自然电位模型进行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用于确定泥质砂岩地层的地层水电阻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常规密度测井在套管井中的测井响应特性,应用MonteCarlo方法,从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利用Schlumberger公司的TLD仪器,计算得到了不同套管条件下光子通量的能量谱、光子通量与源距和地层电子密度的关系、长源距计数与短源距计数的交会图以及套管或水泥环厚度对长、短源距计数的影响等。计算结果表明,当套管和水泥环厚度小于4.4cm时,常规的TLD密度测井仪器在套管井中对地层密度的变化反应仍然灵敏。也就是说,在套管井中,密度测井仪器能够测量地层的密度;可以用双源距裸眼井密度测井的补偿原理来处理套管井密度测井的数据。但在套管井密度测井中,当套管厚度大于一定值后,仪器将难以正确识别地层的岩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测井资料和神经网络方法技术,研究沈84块高含水开发后期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采用过滤电位校正后的自然电位及水样分析资料计算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并与相应地层孔隙度、泥质含量、深探测电阻率组合,研究出参数分析方法和解释模型.经区块开发后期20多口井主要目的层段水淹层计算和评价处理,反映出该区块东部主河道砂体为主要含油砂体,储层厚度大,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油层单位面积储量及单井控制储量比较大,致使这部分断块沙三下主要油层组已进入强水淹或趋强水淹状态.文中列举了相应井段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纵向分布,为该区块沙三下综合治理和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常规的反演方法是对感应测井资料进行线性反褶积。上于感应测井获得的响应曲线是地层非线性时变滤波的结果。所以,感应测井响应可随地层电导率发生非线性变化。处理结果表明,围岩效应和趋胶效应基本被消除。  相似文献   

10.
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快速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砂岩油气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隐蔽型油气藏,由于其非均质性严重及裂缝分布的复杂性,这类油气藏的测井评价难度较大。双侧向测井被认为是目前常规测井中进行储集层裂缝识别和评价的最有效的测井方法之一。依据平板裂缝模型,按照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将裂缝分为低角度裂缝、倾斜角度裂缝和高角度裂缝等3种状态。在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裂缝性砂岩地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与裂缝孔隙度、裂缝倾角、泥浆电阻率、基岩电阻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形成一套适合裂缝性砂岩地层特点的双侧向测井响应快速计算方法,为利用双侧向测井资料快速反演裂缝参数提供有效的支持。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根据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快速计算方法反演处理得到的砂岩裂缝的参数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以M地区测井、实验、试油等资料为研究基础,采用电阻率相对值技术,建立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避开了地层混合液电阻率的求取.探讨了研究区两种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的应用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电阻率相对值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岩心分析饱和度匹配较好.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效果良好,为M地区饱和度计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精确确定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和阿尔奇参数是剩余油饱和度评价的核心技术,但是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混合液电阻率是动态变化的,同时当地层水矿化度变化较大时,胶结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随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影响了由阿尔奇公式确定的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提出首先采用变倍数物质平衡法得到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再利用W-S模型和阿尔奇公式建立动态m、n值计算公式,在求准一系列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再进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变倍数物质平衡法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混合液电阻率;采用随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的m、n值能够显著提高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系多样性影响下的砂岩储层流体识别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的地区测井解释难度大,易得出错误的解释结论。以测井响应机理研究为基础,依托阿尔奇公式中的电性、物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水层底部包络线法、视地层水电阻率法和自然电位与电阻率乘积法。分别以水系相对集中的A井考查水层底部包络线法和视地层水电阻率法识别水系的准确性,以水系相对变化大的B井区考查自然电位与电阻率乘积法直接识别流体性质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当水系相对集中为两套时,水层底部包络线法和视地层水电阻率法可以很好地识别不同水系,为在同一套水系中进行流体识别奠定了基础。当水系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自然电位与电阻率乘积法不受水系的干扰,直接识别流体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0.9%,对于其他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的地区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水驱过程中地层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变倍数多倍注入水物质平衡理论模拟方法,模拟分析淡水水淹时各种地质因素对地层电阻率变化规律和拐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并与岩心水驱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精度较高;地层物性越好、注入水与原始地层水电阻率比值越大,拐点含水饱和度越小,水淹进程就越快越强;束缚...  相似文献   

15.
高含水期地层水电阻率求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地层流体性质和地层压力的变化给应用自然电位曲线求取地层水电阻率产生不利影响的实际问题,从自然电位产生的机理出发,研究了应用自然电位曲线求取地层水电阻率的方法。对影响自然电位曲线的各种因素(井径、层厚、泥浆侵入、泥质含量、过滤电位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校正方法。应用实际测井资料解释,并与试油水分析资料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地层水电阻率值。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FF区低阻油气层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FF区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问题,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分析、低阻油气层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研究;最后针对研究区低阻储层识别的难点提出技术对策,建立了该区低阻油层判识标准,提出了多种低阻油层测井识别的辅助方法.研究表明,本区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是目的层孔隙结构复杂及储层微孔率高、地层水矿化度高、黏土膜改善了含油地层的导电路径等.采用岩心物理实验和试油刻度与测井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低阻油层的判识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岩石孔隙内的含水饱和度分布受测量方法和精度的限制,而CT、核磁图像等方法具有实验费用高、不适合频繁使用等特点,比较了电阻率测井原理及实验测量结果,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电阻值与离子浓度呈线性关系;油藏条件下,岩石电阻值与探针间距离呈线性关系,岩石内的含水饱和度值可以由测量的岩石电阻值计算得到。研究认为:为提高测量精度,实验前必须进行溶液浓度与电阻值关系和CT图像饱和度值与电阻值关系的两项校正。进行了平板模型的驱替实验,证实了这种方法能清晰反映出不同阶段的平面含水变化情况;相对于其他测量方法而言,该方法具有方便易行、安全等优点而适合实验室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能够过套管测量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碳氧比测井、中子寿命测井、中子伽马注钆测-渗-测、脉冲中子-中子测井(PNN)等。综述了套后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评价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测量原理、技术应用、适用性及实例,总结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石油勘探与开发过程中,油气层的划分主要依靠电测井资料。然而在注水开发油区或地层水多变油区,地层电阻率的大小不仅受到地层含油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层混合液电阻率的影响,从而给油气层识别造成困难。依据实验室模拟油田水淹过程的岩电关系,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出淡水水淹的减饱和油过程的岩心电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淹过程中岩石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为“S”型,目前国内外常见的“U”型曲线仅是“S”型曲线的一种特例。分析了曲线形态的影响因素,为正确评价地层的含油性提供了较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目前以纯地层条件推导的用于确定地层水电阻率的自然电位理论模型不适于含油气泥质砂岩地层。根据电化学原理,并结合泥质砂岩导电特性,以实验测量为依据,系统地研究了含油气泥质砂岩薄膜电位理论,并建立了改进的自然电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泥质砂岩薄膜电位与岩石阳离子交换容量、含油气饱和度、接触溶液浓度差密切相关。在浓度差一定的条件下,薄膜电位随岩石阳离子交换容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含油气饱和度的影响相当于平衡离子浓度的变化。利用自然电位测井资料确定含油气泥质砂岩地层水电阻率时,必须考虑阳离子交换容量和含油气饱和度的影响。利用改进的自然电位模型进行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用于确定泥质砂岩地层的地层水电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