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利用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来代替鱼粉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在发酵豆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豆粕组与高鱼粉含量的对照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非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在养殖结束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与体长的比值要高于对照组.在发酵杂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杂柏组与对照组及豆粕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能部分替代鱼粉用于凡纳滨对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2.
黄飞    张春晓    王玲    宋凯    骆源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9
为探究低盐度养殖条件下鸡肉粉的矿物元素组成对鸡肉粉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的效果,设计了3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对照组(FM组)含鱼粉30%(质量分数);实验组以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一实验组(PBM组)不添加矿物元素,另一实验组(PBMF组)补充矿物元素使其达到FM组水平.对初始重(0.3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进行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BMF组的对虾增重率显著高于PBM组,但显著低于FM组(P<0.05);PBM组的对虾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鳃丝总-ATP酶和Na+/K+-ATP酶活力显著高于FM和PBMF组(P<0.05);但PBM组对虾的血清Na和Mn含量显著低于FM和PBMF组(P<0.05);PBMF组对虾全体的Mn含量显著高于FM和PBM组(P<0.05).可见,在盐度2~3下,鸡肉粉的矿物元素组成不平衡是影响其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的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渤海滩涂对虾养殖业,研究盐度(30‰和4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仔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室内养殖,除斑节对虾外,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在不同盐度下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无论是在盐度30‰或45‰,其生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P<0.05),表明凡纳滨对虾更适于高盐环境养殖.  相似文献   

4.
采用视频记录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饥饿胁迫下凡纳滨对虾活动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初期(1~4d),凡纳滨对虾白昼活动频率和游走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饥饿中期(5~8 d),白昼活动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饥饿后期(9~12 d),昼夜活动频率和游走速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饥饿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采取降低活动水平的行为对策,减少能量消耗,将有限能量用于维持基本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5.
研究Cd2 暴露对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的急性毒性及对其肠和体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膜脂过氧化(LPO)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Cd2 对可口革囊星虫96 h的半致死浓度为35.84μg/g(鲜泥土).(2)可口革囊星虫肠SOD和CAT活性均高于体液,而MDA含量低于体液.(3)在0~80μg/g Cd2 胁迫下,可口革囊星虫肠和体液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对Cd2 胁迫的响应趋势各有不同.体液比肠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沿海虾塘的主养品种,其对低盐和低溶解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研究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a)耐盐力;(b)呼吸和氨氮排泄代谢的影响;(c)涉及代谢底物的呼吸排泄氧氮原子比O/N;(d)培养于各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的含水量和特定生长率(SGR).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耐盐力随仔虾生长发育而增强,仔虾的耐盐力可作为虾苗质量或抗逆能力的指标;急性盐度驯化对早期仔虾耗氧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急性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耗氧率都高于原生存盐度下的,这是仔虾应急的能量消耗;急性盐度驯化对不同日龄与不同盐度梯度下的仔虾氨氮排泄率影响不大;无论是升高的或是降低的急性盐度驯化,仔虾的呼吸与氨氮排泄氧氮原子比(O/N)都高于仔虾原生存盐度下的.凡纳滨对虾仔虾渗透调节的可能机制是:属细胞外渗透调节,首先消耗能量丰富的脂储用于活跃的离子转运.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含水量随盐度升高而降低;测定的特定生长率表明凡纳滨对虾最适的生长盐度为11~20.  相似文献   

7.
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呼吸和排泄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沿海虾塘的主养品种,其对低盐和低溶解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研究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a)耐盐力;(b)呼吸和氨氮排泄代谢的影响;(c)涉及代谢底物的呼吸排泄氧氮原子比O/N;(d)培养于各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的含水量和特定生长率(SGR).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耐盐力随仔虾生长发育而增强,仔虾的耐盐力可作为虾苗质量或抗逆能力的指标;急性盐度驯化对早期仔虾耗氧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急性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耗氧率都高于原生存盐度下的,这是仔虾应急的能量消耗;急性盐度驯化对不同日龄与不同盐度梯度下的仔虾氨氮排泄率影响不大;无论是升高的或是降低的急性盐度驯化,仔虾的呼吸与氨氮排泄氧氮原子比(O/N)都高于仔虾原生存盐度下的.凡纳滨对虾仔虾渗透调节的可能机制是:属细胞外渗透调节,首先消耗能量丰富的脂储用于活跃的离子转运.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含水量随盐度升高而降低;测定的特定生长率表明凡纳滨对虾最适的生长盐度为11~20.  相似文献   

8.
亚致死温度热休克对凡纳滨对虾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亚致死温度(35 ℃)热休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2 h,再进行致死温度(40 ℃)热刺激,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为54.2%.以亚致死温度对凡纳滨对虾热休克2 h,正常水温(25±0.5)℃下分别恢复2、6、12和24 h,再对其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注射感染,得到凡纳滨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1.43、98.07、76.92和63.28 h,与未经35 ℃热休克的对照组的平均存活时间(46.89 h)相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1).证明了适当的热休克应激,不仅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对高温的热耐受性,还显著地增强了凡纳滨对虾对WSSV感染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65℃温度范围内,温度显著影响可口革囊星虫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活力(P<0.01),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复合蛋白CM2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一组饲料含有25%(质量分数)鱼粉,记为基础组(D_1);另两组用CM2等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部分鱼粉,使饲料鱼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15%,分别记做D2和D3组。以这3种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0.65±0.05)g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7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CM2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对虾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D2组饲料干物质、能量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和D3组(P0.05);D1组蛋白质消化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对虾血清的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D2组对虾血清的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显著高于D1和D3组(P0.05);肝胰腺中的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在各试验组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复合蛋白CM2替代5%~10%(质量分数)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摄食、生长和体组成无影响,并可提高饲料的表观消化率,且对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免疫、抗氧化指标和肠道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鲍笼养过程中污损生物的有效防除,于2012年5-10月,用甲虫螺、疣荔枝螺和蛎敌荔枝螺三种不同螺类分别与鲍混养,其养殖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甲虫螺>蛎敌荔枝螺>疣荔枝螺.进而以甲虫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混养配比下,对防除污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研究,并探究甲虫螺防除鲍养殖中污损生物的效果.研究表明,随着甲虫螺数量的增加,笼内壁污损生物逐渐减少,其覆盖面积比例从52.8%降到了6.8%.当每笼中甲虫螺的数量达到6只时,污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已经降到较低水平,再添加甲虫螺,污损生物没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由此认为每笼放养6只甲虫螺,为最佳混养密度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不同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参试40个马尾松无性系不同器官生物量及N、P、K含量的测定,进行不同无性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全株生物积累量平均为15.94 kg.株-1,其中M7号无性系的生物量最大,但养分消耗量也较大。M18号无性系的生物产量较高,而N积累量小于平均值的20%,初步判断为N营养利用效率较高基因型。M4、M5、M7、M9、M13、M14、M18、M22、M23、M26和M30无性系的干材生物量大于平均值20%,但P和K营养积累量均小于平均值的20%,属于对林地养分消耗较小的高产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海水围塘养殖生态系统氮磷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云港市宋庄镇有机海水养殖基地围塘海水氮磷污染负荷的实验分析、比较和验证研究,提出了新的计算N、P污染负荷的方法—"新化学分析法"。研究表明,新化学分析法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且围塘海水养殖1公顷面积1个养殖周期的污染负荷分别为:混养组,氮42.1kg,磷10.01kg;单养组,氮85.4kg,磷20.6kg;同时证明海水混合养殖较单一养殖更能提高海水围塘生态系统的物质转换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设置盘鲍单养,以及与浒苔、石莼、绳江蓠、真江蓠4种不同藻类混养的实验模式,分析不同藻类对盘鲍养殖池中水质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显示,4种藻类和盘鲍混养都可以有效地吸收盘鲍养殖池中的营养盐.4种藻对NH+4-N、NO-2-N、NO-3-N、PO-4-P的吸收率,分别为,浒苔组:85%、71%、72%、72%;石莼组:96%、76%、68%、88%;绳江蓠组:90%、80%、82%、90%;真江蓠组:91%、86%、81%、92%.各混养组盘鲍的生长速度相对盘鲍单养组也有一定的提高,其中浒苔组的体重增长率为24.4%,石莼组为40.0%,绳江蓠组为28.0%,真江蓠组为36.5%.综合4种藻类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和对盘鲍生长速率的影响,认为石莼和真江蓠与盘鲍混养的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广西红树林区的主要经济动物有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可口革囊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文蛤(Meretrix meretrix)、青蟹(Scylla serrata)、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鲍罗豆齿鳗(Pisoodonophis boro)、弹涂鱼(Periophthalmidae)、(鱼喜)鱼(Sillago)、鲻鱼(Mugilidae)等。本文根据这些动物的行为生态特征,提出生态养殖的初步模式,同时讨论了生态养殖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河鲀的卵黄蛋白原可能参与河豚毒素(TTX)的体内转运过程。为了探讨该机理,建立了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卵黄蛋白原的vWD结构域肽段(rTF_vWD),并采用Biacore-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系统检测了rTF_vWD与TTX的亲和力,以及腹腔注射小鼠验证rTF_vWD对TTX毒力的中和作用。结果表明:rTF_vWD与TTX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3.1 mmol/L;将TTX与rTF_vWD共孵后肌肉注射小鼠,2 h内小鼠的死亡率显著下降,表明TTX与rTF_vWD结合后,TTX的毒性降低了。  相似文献   

17.
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的氮磷收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单养中国对虾(Penaeuschinesis)和对虾与台湾红非鲫(Oreochromismossambicus×0.niloticus)混养海水围隔氮磷收支的研究结果表明,投饵和施肥是围隔氮磷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底泥积累则占氮磷支出的绝大部分,放养的苗种和收获的养殖产品在氮磷收支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对虾与非鲫混养较单养对虾能够明显提高对饵料和肥料中氮磷的有效利用率,但由于混养时投饵和施肥量较单养时多,混养与单养在饵肥料中损失的氮磷量和围隔底泥中氮磷积累量方面实际差别并不大.因此混养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废水的氮磷含量,但不能彻底解决废水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海水围塘养殖区氮磷的变化规律以及围塘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沿海滩涂地区的海水围塘养殖池为研究案例,定点监测了虾-鱼-贝混合养殖池和对虾单养池的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总氮、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并分析了该养殖区各种水化学要素在养殖期间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方式下水环境中无机氮之间的转化是完全的,在高溶解氧时硝酸盐氮含量始终较高,而在混合养殖中,硝酸盐氮是该养殖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混养池中总磷和总氮、磷酸盐均正相关,与无机氮之间无相关;而单养区总磷也与总氮显著正相关,但与磷酸盐和无机氮无相关;在混养区对总氮主要作用的是物理过程,单养区则是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同时起作用;对NH3+-N的影响虽然同是物理过程起作用,但混养区是盐度,而单养区是pH值和溶解氧;影响磷的各种形态变化的主要是化学过程起作用,但在单养区对PO43--P的影响还有pH值;通过采用有机养殖技术,围塘养殖的水质基本符合养殖要求标准,说明有机养殖、混合养殖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应加强对这方面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受到病原菌感染后参与应答的主要蛋白的功能与调控作用,采用TMT标记、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级技术以及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暗纹东方鲀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12 h后脾脏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通过亚细胞定位、GO(Gene Onc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进一步分析.本次实验共鉴定到306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20个上调表达蛋白,186个下调表达蛋白;利用平行反应检测实验(PRM)对4个(1个上调,3个下调)与免疫相关的差异蛋白进行验证,其结果与蛋白质测序结果一致;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细胞核和胞外;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参与的主要生物进程有代谢过程、细胞进程和单一生物进程,主要的分子功能有结合、催化活性和机构分析活性;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核糖体、视黄醇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ECM受体相互作用、吞噬体、叶酸生物合成、药物代谢、酪氨酸代谢等通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病原菌感染暗纹东方鲀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