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单相矩阵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拓扑结构,建立Simulink仿真分析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相矩阵交-交变换器具有输出频率和电压连续可调、输入输出电流较接近正弦波、但输出电压波形存在畸变等特点.单相矩阵变换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提高交交型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交型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不大于0.866,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最重原因之一,因此对突破这一限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两种提高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的有效方法,即过调制法和谐波注入法.文中阐述了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并通过仿真和物理样机实验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使电压传输比提高到1.0左右,但其输出电压中的谐波含量都相应增大.比较了两种方法所产生谐波的特点及其抑制对策和适用范围,对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交-直-交矩阵变换器的中间直流环节上串联一工作在高频脉冲状态下的Boost升压电路,形成了一种基于Boost电路的交-直-交矩阵变换器BoostMC(Boost Matrix Converter).利用其在高频脉冲状态的升压能力,达到提高矩阵变换器的电压传输比的目的.推导了相关的数学模型,介绍了Boost电路的不连续导通(DCM)工作模式,分析了电路拓扑结构,重点讨论了升压电路的控制策略.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Buck-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划分以及不同模式下的输出纹波电压表达式,建立了PSPICE图形文件,对其临界电感、输出纹波电压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良好,验证了理论推导和分析的正确性,为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几种常用拓扑结构的分析,针对硬开关技术带来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全桥串联谐振双向DC/DC变换器,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简化了电压源负载交流电路,为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零电流关断实现提供理论依据。该变换器减少了变换器的体积和重量,并且减少了系统的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6.
电压控制模式的DC/DC变换器只有输出电压一个反馈量,工况(电压或负载)变化导致输出电压变化时,控制器才会自动调整,稳定性差且响应速度慢.平均电流控制是提高DC/DC变换器稳定性和动态调节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Buck型DC/DC变换器在电流连续模式下的交流小信号模型,求出该变换器的电流和电压控制环的开环和闭环传输函数,分析其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用matlab软件仿真,结果表明理论模型正确,并确定电流和电压控制器校正装置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矿井提升机平稳起降,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算法控制的环流变换器,目标是保证变换器电压输出波形为对称的正弦波.在具体的系统实现中,变换器主回路选择环流控制方式,采用高性能DSP作为模糊控制核心,通过加权平均判决的模糊决策算法对变换器主回路晶闸管的触发角进行调制,从而有效控制输出电压波形.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模糊控制的环流变换器的电压输出性能得到大幅改善,波形对称且非常接近正弦形,能够保证矿井提升机停位准确,减少冲击.  相似文献   

8.
为了消除Buck—Boosl变换器为代表的DC/DC(直流,直流)变换器最小相位性质的影响.对其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分析模型特性.采用非线性反馈控制电流内环.用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设计了神经网络控制器控制输出电压外环,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器动、静态性能很好.对变换器中元件参数的变化和负载电阻的扰动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PWM型降压式DC-DC变换器中的混沌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的PWM型降压式DC-DC变换器进行了研究,采用连续采样、恒频的PWM控制环调节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电路两方面证实了DC-DC变换器在革些特定的电路参数下会出现多脉冲、倍周期分叉及混沌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双极点双零点控制理论,设计了电压控制模式下升压变换器的补偿环路.通过选择在合适频率点处放置零极点来矫正系统的响应曲线,以达到增大相位裕度的目的.利用Cadence 16.6对所设计环路进行电路仿真,对比分析了补偿前后穿越频率点处的相位裕度和幅值.在负载电流跳变时,对不同输入电压下的输出电压稳定性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受到负载突变干扰时,变换器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满足宽范围输入电压的输出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发现四溴荧光素(HFinBr4)-六氢吡啶(Piperidine,P)在聚酰胺膜(PAM)的憎水性表面上能形成含多个HFinBr4发光分子的自组装环([HFinBr4)n-P-SOR,其中SOR是"self-ordered ring"的缩写)]与(HFinBr4)n-P-SOR的室温磷光(RTP)特性.以(HFinBr4)n-P-SOR标记麦胚凝集素(WGA)的产物(WGA-(HFinBr4)n-P-SOR)能与碱性磷酸酶(ALP)发生特异性的亲和吸附(AA)反应.生成的反应产物(ALP-WGA-(HFinBr4)n-P-SOR)能极大程度地提高生物靶上HFinBr4的分子数目,导致HFinBr4的RTP信号剧烈增强,比无形成(HFinBr4)n-P-SOR时的△I p增大7.8倍,据此建立了(HFinBr4)n-P-SOR亲和吸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solid substrate-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imetry,SS-RTP)测定痕量ALP的新方法(简称为(HFinBr4)n-P-SOR-AA-SS-RTP).该方法灵敏(LD为64.2 zg spot-1)、选择性好、简便、准确,用于人血清中痕量ALP含量的测定与人体疾病的预报,结果与酶联免疫法(ELISA)相吻合.同时,探讨了(HFinBr4)n-P-SOR-AA-SS-RTP测定ALP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技术,以MnCl2·4H2O、水杨酸(H2Sal)和二吡啶[3,2-a:2',3'-c]并吩嗪(DPPZ)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的新型配合物[Mn2(HSal)2(Sal)(DPPZ)2(H2O)2]2[Mn4(Sal)4(DPPZ)4(H2O)2],并使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a=13.8342(11)A,b=15.7681(13)A,c=23.1455(19)A,a=89.8250(10)°,β=83.9240(10)°,γ=64.2860(10)°,V=4518.2(6)A^3,Z=1.该化合物是由两个双核和一个四核Mn(Ⅱ)结构单元构筑的,而且在相邻的配合物分子单元之间,存在着分子内和分子间DPPZ配体不同方向上的π-π堆积作用,最终将其连接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一种电中性多吡啶铜配合物[Cu(phen)(PC)(H2O)](phen=1,10-邻菲罗啉,PC=2,6-吡啶二羧酸)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显示,配合物溶液加入DNA后,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减小,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表明二者发生了相互作用.循环伏安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呈现一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加入DNA后,配合物的峰电流明显减小,式电位发生正移,表明二者可能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不同浓度的DNA对配合物的影响,表明以[Cu(phen)(PC)(H2O)]作为电化学探针,能在3.3×10–6 mol/L~4.0×10–5 mol/L浓度范围内对DNA进行定量检测.计时库仑法进一步显示,配合物与DNA形成复合物后扩散系数明显降低了.  相似文献   

14.
图的第一类Zagreb指标M1(G)和第二类Zagreb指标M2(G)分别定义为:M1(G)=∑_uaV(G)^(d(u))^2 和M2(G)∑_uaVE(G)^d(u)d(v),其中d(u)表示G中顶点u的度.本文证明了荧蒽系统H的Zagreb指标仅依赖于H的顶点数、六角形个数和进口(inlet)数,并且得到了H的第一类Zagreb指标和第二类Zagreb指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Leray-Shauder原理证明了一类二阶常微分方程m点边值问题 u″(t)=f(t,u(t),u′(t))+e(t),t∈ (0,1) u′(0)=βu(0),u(1)=(m-2)↑∑↓i=1aiu(ξi) 解的存在性,其中f:[0,1]×R^2→R是连续的,e(t)∈L1[0,1],β≥0,αi∈R且具有相同的符号,ξ∈(0,1),i=1,2,…,m-2,0〈ξ1〈ξ2〈…〈ξm-2〈1.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液法合成了[Cr2(HLact)6]配合物,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9.496(3)A,b=12.239(3)A,c=15.017(4)A,α=96.873(5)^0,β=91.189(5)0.γ=92.312(6)^0,V=1730.7(8)A^3,Z=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一组离散型不等式(1/2√n)p≤[(2n-1)!!/(2n)!!]p≤(1/√2n)p(p>0)和(1/2√n)p≥[(2n-1)!!/(2n)!!]p≥(1/√2n)p(p<0),讨论了级数∞∑ n=1[(2n-1)!!/(2n)!!]p(p∈R)及其由它衍生的相关类型级数的敛散性问题,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实...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配位聚合物[Cd(2,2-′dipha)(H2O)(phen)].3H2O,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单晶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68 0(5)nm,b=1.193 1(6)nm,c=1.215 6(6)nm,α=71.697(5)°,β=71.741(5)°,γ=74.355(6)°,V=1.242 7(10)nm^3,Z=2,T=293(2)K,R1=0.038 0,wR2=0.075 5.  相似文献   

19.
海南产三叉苦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产三叉苦[Melicope ptelefolia(Champ.exβenth.)Hartley]茎用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提取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thalicaciddibutylester)(1),香兰素(vanillin)(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木栓酮(riedelin)(4),β-胡萝卜苷(一-daucoster01)(5),leptonol(6),苯甲酸正丁异丁酯(phthalicacidbutylisobutylester)(7),methylleptolA(8),异吴莱萸酮酚(isoevodion01)(9),leptenA(10),evodione(11),东莨菪素(scopoletin)(12),其中化合物(2)、(4)、(7)、(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给出变系数递归方程a(n)Sn-b(n)Sn-1=f(n)解的形式(其中:a(n),b(n),f(n)是n的函数),以及一些特殊的变系数递归方程解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