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52-53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徐大平谢耀坚徐建民曾杰黄烈健康丽华焦如珍陈少雄曾炳山杨曾奖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南方主要速生阔叶树种新品种选育及培育技术”是集成多个研究课题形成的成果,涉及桉树、相思和西南桦的树种/种源和家系筛选、种子园建立、优良无性系选育、无性繁殖和工厂化育苗、高效栽培技术和高产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45-4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落叶松现代遗传改良与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成果是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产优质多抗松杉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14)、"落叶松速生丰产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24806);"十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落叶松优良品种选育及培育技术"(2002BA515B0401、2004BAD5150401);国家转基因专项"优质杂种落叶松抗干旱基因工程育种"(J2002-B-005);国家948项目"欧美落叶松及其杂种优良种植材料引进"(2001-04);国家重点项目"落叶松、云杉优质纸浆材良种区域化"(2003-016-L16)、"落叶松杂种种子生产技术"1998(12)等项目支持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2,(3):59-59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结构化森林经营”成果是在国家林业948项目“天然林恢复和经营模式技术引进”、“林分计算机模拟作业技术引进”和“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课题“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东北天然林经营技术研究”(2006BAD03A0803)项目支持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0,(18):F0004-F0004
1项目介绍目前,我国茄子生产缺乏相应的棚室专用品种,多数品种在棚室低温弱光下表现坐果难、病害重、商品性差,影响生产效益和种植积极性。茄子育种急需创建优质、高产、抗逆材料,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刘庆忠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25-25,30
该课题是执行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与澳大利亚项目合作协议,完善早熟优质大果甜樱桃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利用两国优异种质中有价值的基因,提高早熟优质丰产大果型甜樱桃品种选育效率,促进甜樱桃生产向优质、高效、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核心种质DNA指纹库的构建及其S基因型鉴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30-31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育种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我国燕麦育种技术水平;通过选育加工专用型燕麦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高我国燕麦主产区的生产水平;通过燕麦深加工技术和新型健康食品的研究,延长燕麦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课题实施,使我国燕麦整体技术水平、产业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推进产区农民脱贫致富和燕麦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1):25-25
本课题由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主持,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和安徽合肥(国家)林业局中心共同开展。本课题以多种竹藤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竹藤资源材性问题,系统研究竹藤材特有的细胞壁次生生长和木质化过程,重点研究竹藤材性与干燥、防护和胶合等加工利用性能的关系,健全竹藤材改性、防护技术体系,为竹藤工业化利用建立数据和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9.
张怀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机模拟技术方向首席专家,多年来从事探索林业可视化模拟的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0.
本项目主要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白育的优质高油份黄籽杂文油菜晶种“黔黄油21号”为技术核心,围绕该品种进行亲本保优繁殖技术、优质高产制种技术和高产、尚效、安全眦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解决当前优质油菜生产上存柱的产茸较低和油产品质量退化问题,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保征和提高油菜产品的品质,充分发挥优质油菜品种的牛产应用和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收入,发展我国绿色经济和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8-5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全国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的“十五”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课题(编导2001241121),从蔬菜作物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2005年,通过上百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选育和创新优良的育种材料41份;培育新品种34个,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4个;获奖成果2项,发表论文共81篇,其中SCI收录5篇。课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豫谷11是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五”期间,承担国家863计划子课题“谷子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研究”课题选育的新品种,2004年经第一届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鉴定通过,2005年被评为全国“一级优质米”,2006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该品种具有6大特点:一是食味品质好,粥粘,味香,颜色鲜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3-53
我国森林资源匮乏,木材供需矛盾突出;但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约7亿吨农作物秸秆(其中约60%~70%是稻草和麦秸),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有鉴于此,2002年,南京林业大学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联合,开展以木材(竹材)和农业剩余物为原料、研制开发新型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9):52-54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黄淮海地区是夏玉米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5亿亩以上,产量约占全国玉米总产的35%,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夏玉米生长季高温、干旱、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严重制约了该区玉米生产发展.品种是玉米生产的核心.为了解决该地区玉米高产与抗逆的矛盾,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课题)的资助下,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充分发挥自身玉米科研优势,与其它单位协作,以求实现黄淮海地区玉米高产抗逆育种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6-16
承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协作单位: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负责人:陆元昌曾伟生 对我国现有相关监测体系的采样布设、数据获取、管理、处理、分析和服务的内容、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生态系统科学、“3S”技术、群团抽样等现代技术与地面调查等传统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50-50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白山主要中药材育种及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04BA907A17),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1.我国小麦改良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国家"863"计划项目"小麦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鉴定.其中,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创建耐盐、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种质及新品种,是一项重要突破,总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云南茶树优质良种选育、有机茶生产及名优茶创新研究”成果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云南省“十五”科技项目“大叶茶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有机茶生产及新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内容,该成果获2008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8,(5):52-52
“十五”国家863计划“优质鲁西肉牛新品系选育技术研究”项目由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等具较好育种理论基础和丰富经验的地方科研、教学单位为依托,以现有中国西门塔尔牛和鲁西黄牛种群为基础,分别组建父系和母系基础群。建立了西门塔尔牛高产父系、高产耐粗饲鲁西黄牛母系繁育核心群各400头,登记良种西门塔尔牛母牛1339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18-18
黄淮麦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在1.5亿亩以上,总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的五分之二。筛选、创制高抗小麦主要病害和逆境胁迫的育种材料,探索小麦广谱、持久抗病抗逆育种新途径,培育适合黄淮麦区的高产、多抗、持久抗病抗逆小麦新品种是产区生产实践的迫切需求,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是黄淮麦区生产上最主要的小麦病害,常年受灾面积在4亿亩次以上,损失的粮食总量可达50亿公斤。胞囊线虫病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威胁巨大的新型病害,发病程度逐年加剧、受灾面逐年扩大,目前已在河南、河北、山东等13个小麦主产省发现该病,仅河南省普查发病面积就达1700多万亩,可能造成20%~40%的产量损失。选育抗病品种是从源头上保证黄淮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然而黄淮麦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多数易感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和胞囊线虫病,无高抗赤霉病品种。除病害外,逆境胁迫也是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小麦育种缺乏优良抗逆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