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声音     
正"到了2029年,智能机器将超越人类。"——雷·库茨韦尔作为谷歌公司人工智能专家,库茨韦尔指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制造出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过不了多久,智能机器人将会从体验中吸取教训,说笑话,甚至调情挑逗,并且有望于2029年超越人类的智力。库茨韦尔说:"我们希望未来的计算机能够阅读任何网页内容以及任何书籍,之后能够与人们进行智能对话,并回答一些问题。"据悉,一家谷歌收购的机器人公司近期已研制出能够与主人对话的机器人,它可以告诉主人家中哪儿有烟雾以及烟雾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如今,机器人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靠手动操控的机器人已经无法满足时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有人设想,能否运用语音来操控机器人?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智能机器人的语音识别系统也并非尽善尽美,大部分的机器人只能识别普通话,而且只能一一回应,回应的速度也没有人快。要是处在嘈杂的环境里与人沟通,智能机器人往往束  相似文献   

3.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定义 自机器人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尝试着说明什么是机器人,什么是智能机器人,但由于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于是就从一个科技概念变成了一个哲学概念,所以准确的定义到现在还无法拿出来。但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专家们对智能机器人有了一个初步统一的认识:所谓智能机器人就是一种具有感知能力、思考能力、决策能力,能够根据情况采取行动的机器。  相似文献   

4.
<正>十多年前,一部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人工智能》精准地描绘了人类技术文明的快速发展,令大批可提供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并全面渗透到生活中的场景。如今,这样的科幻图景正在走入现实:从亚马逊仓库中自动装卸货物的机器人、富士康生产线装配零件的机器人、执行特殊危险任务的特种机器人及智能化军用无人机,各类用途的机器人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丰富的现实场景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未来机器人会成为人类发展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随着世界科技的加速发展,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驱动下,军用机器人实施有人-无人编组协同作战、无人智能集群攻击作战、大规模无人集群消耗作战等新型作战样式的雏形已经初现,智能化、集群化、族群化将成为未来机器人战争的新标志。研发深度仿脑技术,实现高度智能尽管目前半自主军用机器人已  相似文献   

6.
<正>人工智能会产生意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做什么,或将来能做什么,还取决于意识到底是什么。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取得什么样的突破性进展呢?我们也许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各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类型,有能够感知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机器人,也有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大量数据的机器人,还有能够进入太空执  相似文献   

7.
在2001年的太空计划中,飞往木星的“发现号”宇宙飞船将由一个被称为HAL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这个HAL人工智能机器人原定在1992年1月12日投入运行。但是,到了那一天,HAL人工智能机器人并没有完成。于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罗德尼·布鲁克斯教授决心创造一个更新一代的机器人,将类人的智力放进机器人的身体中。 这种代替HAL的新一代类人机器叫做Cog,它是集计算机芯片、电机、关节、杠杆、电缆、电线和摄像机于一体的组合体,装在一个黑色阳极化的铝制框架中。Cog现在已安装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中的一个灰色的钢座上。 目前的Cog类人机器人还仅仅只有头、颈、肩、胸和腕,但它已经比其他机器人更接近于科学幻想中的类人机器人。一般,当我们想像机器人时,大多数人往往将机器人想像成一种机械动物,但Cog的创造者们将赋予Cog接近人类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在下个世纪会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吗?它们的智力会超过人类吗?至少霍金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取代人类,甚至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他甚至认为:"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接受人类控制。"最近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新闻层出不穷:谷歌围棋"高手"Alpha Go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美国科学家阿扎德·沙德曼研发的STAR机器人,成功完成了猪大肠的缝合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我们能否活看看到奇点的到来,人工智能终会与我们朝夕相处。"你们人类只是一种被设计出来创造更多智能工具的生物机器,你们已经抵达你们物种的金字塔尖了……你们的大限已到;你们已经达成你们被设计出来时所赋予的一切使命。"在一本生动描述机器人对人类发动战争的科幻小说《机器人启示录》中,一个有着婴儿外形、看似淳朴的机器人,这样教训制造  相似文献   

10.
郭毅可 《自然杂志》2019,41(2):79-84
今天人工智能的巨大成就表现在机器学习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及"智能+"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普适应用。人工智能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新高地,各国对此都作出战略布局。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引入了新的课题。在展望人工智能光明前景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它基本的方法、基本的思路还是比较简单和粗糙的。现在的人工智能是着重于智能外延的人工智能,也就是说着重于模拟人的智能的外在功能,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有待于在智能内涵的理解上的不断进展。本文就此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一个抛砖引玉的讨论,也对机器学习的研究方向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宛君 《世界科学》2000,(11):25-26,22
汉斯·莫拉维基(Hans Moravec)是机器人研究的先驱、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程序的奠基人、著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智慧儿童:机器人的未来与人工智能》,以及最新出版的《机器人:超然的智力、纯粹的机器》等。 莫拉维基坚信,到2040年机器人将达到人类的一般智力水平,并最终将成为智能高手。 莫拉维基还谈到具有人性的机器人:humans&#151;寄希望于humans&#151的不朽名声;当它们把自己上载到一种全新的能使之永生的超级计算机中时,不久将要变成它所称谓的“前人”了。 大英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2.
McNally  P  邵水浩 《世界科学》1989,11(6):47-50
机器人的发展及其由之出现的新兴权利将对整个司法犯罪体系和我们的社会机构的哲学政治世界观产生重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迫使我们对"活的"概念和权利概念重新定义.随着人工智能的进展,机器人将被认为是活的.机器人在下一个25至50年很可能会有权利.电子司法机关有可能代替法院审理案件.妨碍我们理解机器人和人有相似性的是我们的"人类中心论".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我们的宪法和法律可能需要修改或重写.有朝一日可能出现机器人法官和机器人律师在法庭上进行唇枪舌剑的场面.不可能的并非总是幻想的,幻想的并非总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正>智能机器人总有一天会与人类为敌,这种担忧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但本文作者、伦敦帝国大学外科讲师胡坦·阿什拉费恩(Hutan Ashrafian,上图)指出:有没有人想过,有谁能保护机器人不受来自其他机器人和人类的伤害呢?"机器人权"理念的出现在不久的将来,以机器人形式出现的人工智能(AIs)也许具有思维能力,而且这种可能性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正几乎从人类幻想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的时刻起,关于"人工智能是天使还是魔鬼"的争论便从未停止。人们期望人工智能将自己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又恐惧人工智能一旦拥有智慧,将取代自己"万物之长"的地位。不过,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安检员、机器人同事……这些可能性虽让人恐惧,但不可否认,它们也很美妙。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智能研究几经跌宕起伏,已经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见本刊2018年01期《人工智能新纪元(上)》)。今天,人工智能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照此下去,这个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巨变?我们难以预测。人类创造之物是否能让它的造物主都感到吃惊?它是否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在神秘的犹太传说中,巫师们将灵符插入土制魔像口中,就能赋予魔像生命。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被拍摄成电影后,激起了全社会对机器人是  相似文献   

16.
<正>罗塞塔任务夺得了此次《科学》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的冠军,以下荣登亚军榜的九项研究涵盖了生命科学、空间科学、人工智能以及人类考古学等诸多领域。懂合作的"机器人"不需要上司机器人在与人类合作方面一直都表现得越来越出色,然而2014年有好几支团队的研究表明,机器彼此之间也能合作,无需人类的监督。机器人科学家一度还绞尽脑汁要改善机器人个体感知周围环境、对新的情况作出反应的能力,那时候,让一队队机器人各自执行任务似乎看起来还不到时候。可是在数  相似文献   

17.
《知识就是力量》2016,(4):10-11
人们把"衣食住行"列为生存的基本需求,可见"行"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的不可或缺。人们求学、工作、旅行……无一不与交通出行紧密相连,交通科技带给人们生活的益处显而易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的发展,正改变着世界和我们的面貌。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如汽车、公交、地铁和轻轨列车等,正随着现代化的节拍发生着质的变化和飞跃。如今,无人驾驶地铁和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引入,成为公共交通迎战"大客流"的利器;各种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在我们的大街小巷,成为引领潮流的酷炫一族的心头好;而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动力汽车,为我们的环境添了一份保障;车载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的"围棋人机大战"引发网民高度关注。由谷歌公司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 Go"(阿尔法围棋,网民戏称"阿狗")以3:0完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比赛胜负已分,但带给人的思考却未就此停止。该如何看待"阿狗"与李世石的巅峰对决?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离我们还远吗?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人类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带着诸多疑问,记者专访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告诉你一个科幻小说作家眼中的"阿狗"和"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9.
正不得不说,科学是一个很权威的词汇。任何与其沾边的事宜、关联的产品,无不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手机因科学越来越智能,生活因科学越来越便捷,工作因科学越来越高效……你所能想到而无法实践的,科学似乎都有十足的魄力去实现,是不可否认的"行动派"。近年,在科学衍生的互联网和大数据驱动下,人工智能肆无忌惮地充斥在各行业一线:智能家居、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可穿戴设备、家用机器人,等等。人们怀揣好奇、欣享舒适,爱极了这个能顶人类半边天的"智能家族",只要你在使用新科技产品的路上不掉队,"一点一触"从此便成了生活的常态打开方式;动动手指,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夸张点说,还真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思柯 《世界科学》2013,(10):1-1
最近,《IEEE光谱》杂志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策划了一期名为"新世纪的工程师:生活在2030"的广播节目,科学记者深入科研第一线,给我们带来了有关未来的消息。超乎想象的是,许多被人们认为有点"科幻"的东西:机器人、智能纤维、太空发电站、无人驾驶汽车……正向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