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17):60-60
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  相似文献   

2.
人在旅途     
一个读了万卷书,又准备行万里路的青年问一位智者,我该带什么上路?智者没有说话,拿起一个空杯子往里面倒水,水溢出来他仍未停手。青年提醒他说已经满了,智者这才罢手,然后递给青年一些空杯子。青年诧异,智者说:人的一生要吸取各种养分,如果你带太多的东西,就容不下新知识,那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一位哲人,带着他的学生打开了一座神秘的宝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往口袋里装宝物,宝物上分别刻有:骄傲,妒嫉、痛苦、烦恼、谦虚、正直、快乐……宝物特别漂亮、迷人,学生们见一件爱一件,装满了自己的口袋。回家的路上,学生们才发现…  相似文献   

3.
言论     
代价不是不计代价,而是要明白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这绝不是一句废话。孤独这是为自由付出的代价。失意过分在乎失意的感受不是拿命运的捉弄来捉弄自己,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缺陷也许你个子矮,也许你长得不好看,也许你的噪音像唐老鸭……那么你的优势就是你不会被自己表面的浅薄的亮点所耽搁。误会如果出于恶意,那么解释也没有用;如果出于善意,就不需要解释。专门说到“误会”倒不是因为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被人误会的时候更多,而是这个年龄的人想不开的时候更多。谣言这是一种传染病,沉默是最好的疫苗。除…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6,(23):47
任何男人都不能忍受被女子抛弃的痛苦,却甚是喜欢将这种痛苦让女人去接受——欣赏别人的痛苦,在某些人眼中,是一种享受。男人追不到一个女人时,总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说自己和那女人有了某种特别的交情,聊以泄愤,也聊以解嘲。这是大多数男人都有的劣根性,实在很可怜,也很可笑。  相似文献   

5.
仰望幸福     
《科学大观园》2010,(10):1-1
人生烦恼无数。总认为幸福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却纠缠在自己这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相似文献   

6.
箴言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笑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1,(10):1-1
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这个思路太奇特了,尽管这有点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找点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这个理由又是这样的善解人意,幽默可爱。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奇才——文学家弥尔顿是瞎子,大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天才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哑巴。如果用"上帝咬苹果"的理论来推理,他们也都是由于上帝特别喜爱,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意识的信使和译员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纪元前5世纪记载了他对脑机能的若干令人震惊的观察。这是在一篇论癫痫的医学论文中。这种疾患当时称作圣病。让希波克拉底的话作为我们讨论脑和精神的开始吧。他写道:“有些人说,心是我们进行思考的器官,心感到痛苦和忧虑。但是这并非如此……人们应该知道,唯有由于脑我们才有烦恼、痛苦、忧虑和悲伤,以及愉快、欢乐、喜笑和戏谑。尤其是通过脑我们才能想、能看、能听,辨别丑和美、恶和善、憎和爱。……对于意识来说,脑是信使,因为当一个人呼吸的时候,气首先到达脑,从而散布到身体其他各处。虽然气在大脑留下了它的原质,以及一切它所有的智力和感觉力……所以我断言脑是意识的译员。”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脑从气中取得能量的概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7,(23):24-25
他在日记中写道——不知道该怎么说,我这个烦恼从小就有,可能别人不觉得这是问题,甚至还会很自豪,可我却不这样想。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非常愿意玩弄我的小鸡鸡,因为很多人都说它很大很漂亮。那时我还不懂事,却感到小  相似文献   

10.
请你悦纳另一个自己.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芒火四射,一个暗淡无光.悦纳前一个自己容易,悦纳后一个自己难. 平淡,是另一个自己.世界上很少有人喜欢躲在灯火照不到的地方,渴望被关注是人之常情.然而,一个人要被社会关注,需要许多前提条件,比如出了比较大的名,做了相当富有的人,当了高级别的官,假若这些东西你一样也不占,也许就只能安于平淡.接受自己的平淡,用心经营一份有趣味有激情的生活,比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所谓的“辉煌”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尖酸刻薄型的人,是公司内较不受欢迎的。他的特征是与人争执时往往挖人隐私不留余地,同时冷潮热讽无所不至,让对方自尊受损、颜面尽失。这种人平常也以取笑同事、挖苦老板为乐事。你被老板批评了,他会说:这是老天有眼,罪有应得。你和同事吵架了,他会说:狗咬狗一嘴毛,两个都不是  相似文献   

12.
探索情绪与烦恼的本质时,无可避免地必须从终极真理的层次去追根究底,而这势必会牵涉到"高层心理学"的佛学概念。如果采用这种现代心理学语汇来解释佛家所谓的"苦"之源起,或许应该说人的痛苦主要是源自于追求生存保障、安全感与慰藉而虚  相似文献   

13.
深夜,一位中国人走进德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那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这是规定.中国人委婉地提出建议,说反正现在店里也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更恭敬了,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国人走到售票窗前,要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那一站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您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那么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丁先生和太太结婚已经4年了,丁先生是一位喜欢自由的人.夫妻俩在结婚前便商议好过"丁克"的家庭生活.按理说,小俩口没有子女的烦恼,应该不会有什么矛盾.但是,最近丁先生却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来文静内向、不爱说话的太太变得爱唠叨,无论巨细,也无论是工作生活上的,都喜欢对他诉说半天,更让他生气的是,太太还喜欢把生活琐事件件说给朋友听,丁先生很苦恼,更担心妻子是不是心理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说起四大发明,就不能不提到蔡伦。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或改进者的蔡伦可谓家喻户晓,可是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人生轨迹,而他的最后归宿则更不为人所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漂亮,活泼可爱,此乃人之常情,但在东汉初期的汉章帝时代,如果谁家的孩子是个智商高的小帅哥,父母在欣慰满足之余,却有着深深的隐忧,因为当朝天子是个热爱艺术("章草"书体就因他而得名)的唯美主义者,喜欢派人到全国各地挑选秀外慧中的少年入宫为其服务,说得直接点,就是当太监。而出生于湖南耒阳农民家庭的蔡伦就不幸被选中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巴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的一种名为“季经”的新避孕药把女性从每月1次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它使女性的月经减为一年4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季经”。这给女性健康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但是也有一些人说,这只是市场运作的成功而已。“这学期我们8周内进行了12次测试,”一位21岁的大学生鲁斯·艾文斯说,“我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11~12点,这令我非常疲倦。最使我痛苦的是经期的疼痛和紊乱。”现在,对埃文斯和更多像她一样的女性来说,这种叫做“季经”的新避孕药真的使每月1次的月经麻烦眼看就会结束了。服用这种避孕药的女性可以有连续84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3,(9):74-75
1、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也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2、休闲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苦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来武装自己。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  相似文献   

18.
惊世一诺     
马德 《科学大观园》2010,(17):58-58
汉明帝时.汝州有一个秀才叫张劭,到东都洛阳去应举。这一天,他住在客店里,听得隔壁有人喊救命,并有痛苦的呻吟声,时断时续传出来。张劭问店小二,隔壁住的是什么人。店小二说,是一个害了重病的人,就快死了。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裔美国人凯文·纳达尔自己同自己结了婚。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坚持单身的彻底的独身宣言,更多的人将其视为一出闹剧。凯文的婚礼在曼哈顿举行,婚礼上他身着正式礼服,许多亲朋好友到场祝贺。凯文不想和别人结婚,他仍然想过他的狂野单身生活。他自称是个工作狂,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同时又想过这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一直不知道到哪里去结婚,也不知道怎么样结婚。  相似文献   

20.
拥抱痛苦     
诗人说,人生是快乐的,但是,人生的快乐,不在于它没有痛苦。正因为我们一次次地战胜人生的痛苦,我们才一次次地感受人生的快乐。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诗人所肯定的,是痛苦的效率价值,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痛苦会使人反思,重新做出资源配置安排。例如,生病,会让人痛苦。拿出一些时间锻炼,便可少生病。做生意赔钱,会让人痛苦。下一次换一种方式做,便可能赚到钱。第二,痛苦,可能迫使人们修改目标函数,而新的路可能通向成功。如果从中醒悟到某些人不适合当老板,选择给别人打工,也未免不是聪明人。第三,痛苦是一种压力,压力是动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