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大志 《科技信息》2012,(26):390-390,392
本文针对小康矿深井软岩巷道失修严重,翻修频繁,安全生产形势严竣等问题,在现有支护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底板卸压槽方案,经过生产实践验证,解决了深井软岩回采巷道支护的难题,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动压影响条件下深井软岩大变形巷道难以维护的问题,本文对东欢坨矿巷道围岩弱结构变形特征和锚固支护机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的围岩变形特点,对现有锚网索支护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继而提出了该矿深井软岩大变形巷道锚网索支护的设计方案:锚杆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底角锚杆控制底鼓+锚索缩小顶板岩层拉应力区范围+金属网形成柔性支护体系。井下实测结果表明,锚网索联合支护可实现大变形软岩回采巷道的有效支护。为其它矿区类似条件下的动压巷道合理支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文韬 《科技信息》2010,(29):I0378-I0378,I0310
运用注马丽散加固材料对巷道顶板和两帮加固,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巷道漏顶、片帮支护时间,为泉店煤矿首采面的早日安装和回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决了在高应力、大倾角地质条件下软岩巷道支护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软岩巷道支护历来是巷道工程的难题,文章通过对锚网喷巷道一次性支护的不足的描述,并通过试验,将展现出二次支护的理念与特点,解决了软岩巷道支护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煤矿巷道所受的地应力越来越大,尤其在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井下巷道支护及保持其稳定性更加困难.根据深部软岩条件下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研究高地应力软岩环境下巷道科学的支护方式是保证煤矿采掘深部煤层的关键.矿井支护实践证明高强高预应力变形让压锚杆均压锚杆能够有效的解决深井高地压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崔家沟煤矿2209综放工作面回风顺槽巷道变形监测、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岩石成分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和手段,对现有巷道支护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综合加固支护方案,梯形微拱可缩性支架+锚网联合支护。研究表明,综合加固支护方案较好地解决了2209综放工作面回风顺槽的支护问题。本文对复合层状顶板软岩回采巷道支护问题的研究,其阶段性成果对类似条件下回采巷道支护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倾角"三软"突出复杂煤层开采深度及巷道断面的不断增加,回采巷道的支护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对李子垭南二井3102回采巷道顶板的监测分析,对回采巷道断面及支护参数进行优化,使其回采巷道能够适应"三软"突出复杂煤层条件,有效控制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提高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曹庄煤矿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进行了井下原岩应力实测,采用基于实测地应力的锚杆支护优化设计方法,优化了巷道支护设计参数。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方法,对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谭诚  朱静 《科技信息》2010,(30):I0311-I0312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炭赋存条件复杂,巷道压力显现日趋激烈,相当一部分巷道布置在岩石松软、变形剧烈的岩体、煤体或半煤岩体中,深井巷道"失稳"普遍存在,采用合理的软岩支护形式与支护参数保证深井巷道稳定已经成为煤炭开采是否能正常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孙疃矿南大巷为基本开拓巷道,受地质构造影响,围岩主要以煤线、泥岩、粉砂岩等为主,其顶板为典型离层型顶板。目前复合顶板特别是高地应力作用下的锚杆支护技术一直是一个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由于复合顶板巷道围岩为差异性很大的非均质层状赋存,采动后或因岩石强度低,或因分层薄,其挠度比上部岩层大,向下弯曲,而上、下部岩层间又没有多大的粘结力,在围岩应力作用下表现为顶板极易离层、冒落,难以形成承载结构,强烈的两帮移近、片帮及整体下沉,导致复合顶板下沉而离层破坏。该类回采巷道若采用传统支护方式如工字钢支架、U型钢可缩支架支护时不仅在掘进期间围岩变形剧烈,而且在掘后较长时间内也难以趋于稳定、变形量大,在服务期间需多次返修,巷道维护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0.
综放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放回采巷道为全煤巷道,受采动影响巷道围岩变形大,破坏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该类巷道支护问题,通过应用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对山河煤矿首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支护方案,确定了锚杆、锚索的长度及间距排距和预紧力四个关键支护参数。巷道矿压观测数据表明该方案有效的控制了巷道变形与破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