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笔 《创新科技》2001,(4):56-57
20世纪人类在和平利用空间方面硕果累累,熠熠生辉;进入21世纪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应用将会更快发展,令人可喜。同时,蔚蓝的太空被涂抹的军事色彩日益浓重,太空垃圾污染已成为重大隐患,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2.
人类战争从陆地发展到海洋、空中,现在正在向一个新的空间——太空发展。可以这样说,太空将成为人类未来战争的新战场。常规在空中翱翔的飞机由于其飞行领域仅仅局限于空中,不可能成为太空“格斗”的“利剑”,而目前的航天飞机又由于造价昂贵、应变能力差和生存能力低等原因,同样无法成为太空军事竞争的武器,军事争夺的日益紧迫呼唤着全新兵器的早日降生,于是,一种新型的作战兵器——空天飞机的设想萌生了。  相似文献   

3.
 在日益激烈的太空战略制衡中,电子战将成为未来争夺太空战略主动权的重要作战形式。针对太空军事博弈中运用电子战创造攻方优势、争取战略主动权的问题,分析了达成电子战攻方优势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重点发展多种太空领域电子战技术的制衡手段,为中国找准太空力量发展需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说美国想要通过卫星群占领太空领域的制高点,那么俄国的"非对称"太空策略则是将发展反卫星武器作为其"杀手锏"。一提起反卫星武器,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一幅激光摇曳的星球大战画面。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地球之外的空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太空的探索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随着人类真的走出地球,来到太空,却将这片美丽神秘的空间变成了一块军事较量的领域。在各种太空武器中,反卫星武器正逐渐成为太空角逐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5.
《科技知识动漫》2009,(1):84-87
1990年4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呼啸着冲向太空,携带着一台太空望远镜,这是人类首次将望远镜带到大气层以外的空间,清晰地观测太空。  相似文献   

6.
 空间核动力因其突出优势成为美俄等大国打造强大天基能力、抢占太空战略优势的关键核心。近期,美国政府陆续发布关于空间核动力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以确保其在太空竞争博弈中保持领先。为准确把握美国空间核动力发展的重点和目标,对美国空间核动力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发展态势进行了解析,得出以下结论:美国正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太空军事化的战略部署,把发展空间核动力上升为国家战略,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有关政策、目标、原则、路线图等,并强调建立高层次的组织协调机制确保战略政策高效实施。美国空间核动力将基于其雄厚的技术基础取得快速发展,为美国太空军建设和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7.
伽利略系统作为世界上笫一个完全向民用开放的全球性卫星定位系统,在精确度、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明显高于美国的系统和俄罗斯的格罗纳斯系统,不仅要在与美国的太空争夺中分得一GPS杯羹,而且企图挣脱美国的束缚,在未来的空间情报战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8.
冷战之后,美国继续争夺关键地缘要地。美国利用9.11后的反恐形势将美国的影响扩大到了中亚地区,在东欧形成了同俄罗斯的争夺之势,并在太空部署全方位的导弹防御系统。这说明,地缘政治依然是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太空技术,已经把人类的视野拓展到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进入21世纪之后,更多而又更为艰巨的太空任务将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得以完成和实现,比如太空旅游便可把全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美国富翁的太空旅游已为人类的这一梦想拉开序幕。据美国航天局2000年10月26日宣布,美国将在今后10年内陆续进行6项火星探测任务,为在2011年取回火星岩石样本奠定基础。这一系列火星探测计划之目的是寻找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的证据,其中包括将在2003年进行的一项探测器计划、两项机器人探测火星表面的计划和2005年进行的火星探测器计划,以及2007年进行的移动科学实验室计划与“侦察”计划。如果这6项探测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岩石取样的任务可望在2011年完成。另据目前的最新消息,美国宇航局局长戈尔在乔冶·华盛顿大学举行的纪念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0.
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打开对外层空间开发和利用通道的同时,也把太空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领域。特别是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到21世纪,军队将会充分运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广阔的太空开辟新的战场,进行前所未有的军事对抗。展望21世纪太空战场,高技术兵器竟相角逐,高素质军队的智能抗衡,将会描绘出一幅前所未有的战争画卷。天兵天将横空出世随着太空的军事化发展,特别是太空战场的开辟和建立,21世纪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军种,即“天军”。天空战场上的“天军”,就是以航天司令部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太空,也就是外层空间,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在航天技术领域,通常将地表120km以上的区域称为空间或太空。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性的航天工程,那么,人类为什么还要斥巨资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呢?首先,人类永无止境地探索自然奥秘的本性,促使人类在继陆地、海洋、天空之后,向更新、更广阔的太空迈进;其次,在太空,人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是任何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再次,地球面临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促使科学家关注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并把太空作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球上频发的战争和环境危机,使人们开始把人类未来的梦想建立在开发地外空间上,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太空移民计划。也许移居太空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设想,然而在太空建旅馆,已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已有商业公司正在投资开发太空旅馆,并有望在2020年以前建成。届时,它将比目前太空游客到空间站观光更舒服。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火车、飞机、轮船这些交通工具可以方便地把你带到地球上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可地球以外的地方——太空呢?太空,就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未来,太空会成为人们旅游的新胜地吗?昂贵的旅行到太空旅行,你首先要支付巨额的费用。我们进入太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运载火箭,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来摆脱地球引力。如果将地球上任何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如一瓶1升装的可乐),送至距离地面约36000千米(相当于76900个东方明珠电视塔相叠加的高度)的地球  相似文献   

14.
正1、Space X公司计划2018年送两名太空游客绕月飞行Space X公司计划2018年将两名游客送入太空进行绕月飞行。此次飞行将耗费约一周时间,飞船将接近月球表面,但不会着陆,随后将飞回地球。2、太空生活不影响果蝇"生娃"长期太空生活到底会不会妨碍人类生育后代或导致物种改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科研人员派出果蝇去试了试,结果发现这种昆虫在两次往返近地空间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同时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环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与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大规模和持续  相似文献   

16.
正成功发射升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被称为是天宫一号的升级版,这个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重达8.6吨的人造太空器在太空中虽然只是一个难以分辨的"小不点",但他却是能供航天员居住的"太空之家"。那这个太空之家又有什么新看点、新科技,科普君将带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一旦进入太空,其活动就超过一国范围。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是一门具有鲜明国际性的技术。为了维护太空秩序,保障航天安全,合理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保护地球和太空环境,就需要研究和制定一系列各国共同遵循的法规——空间法。目前,国际上研究与制定空间法的机构主要有: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国际宇航联合会、国际科学联合会的空间委员会(COSPAR)等。  相似文献   

18.
紫晓 《科技潮》2001,(7):81-84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海湾战争”、“波黑行动”、“沙漠之狐”和“盟军行动”等局部战争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那些由美国上演的以空间系统为主角的现代战争,我们至今仍记忆犹新。今天,人类刚刚进入21世纪,太空大战的威胁依然存在,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系统的应用,必将推动战争军事理论的转变,使人类为之不寒而栗的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相似文献   

19.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2,(3):71
19世纪的太空画媲美NASA照片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近日公布了一组由19世纪太空艺术家特鲁夫洛所创作的太空画,其中一些画的精确度堪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拍摄的太空照片媲美。近太作的天空在特鲁夫洛生活的年代,太空摄影技术还十分落后,拍出的图片模糊不清,于是哈佛大学天文台雇佣特鲁夫洛创作太空画。他通过高倍望远镜观测太空,共绘制了7000幅太空画,为当时的人们展示出了较为清晰的天体形象。为了表达对特鲁夫洛的敬意,火星和月球上分别有一座环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设施农业的航天育种中心,也是一个观光好去处。太空种子,非"黑科技"物质。简而言之,并不是飞去太空"镀了一层金"就能被称之为太空种子,它既要上天,又能入地。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太空环境的经历会让空间诱变材料的变异率提高,育种周期缩短,但每一次植物的种子进入太空后,其基因变异的类型、频率是随机和不可控的。当返回地面后,一般要经过至少三到五年的稳定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