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对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保存率和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受到中度或中度偏下遗传控制。较树高、胸径而言,以材积为指标进行选择可获得更大遗传增益。据连续4 a调查数据从参试家系中综合选择出6个优良家系和12株优良单株,选择效果明显。同时,选择出9个生长不良的家系为第2代种子园疏伐对象,以此措施提高杉木第2代种子园种子遗传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和华安西陂林场12年生162个家系马尾松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林3 个年度生长性状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年龄的家系方差分量、家系遗传力的变化,估算在一定选择强 度下的遗传增益和选择效率,共选出22个优良家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2.6 m、 16.9 cm、0.135 8 m3,遗传增益分别为3.8 %、14.4 %、27.5 %;在优良家系内进行优良单株选择 ,入选47个优良单株,平均树高14 m,平均胸径22.8 cm,平均单株材积0.257 1 m3,遗传增益分别 为7.1 %、15.7 %、43.5 %。  相似文献   

3.
苏南杉木优质高产优树的子代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苏南杉木50个优树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林12a木材基本密度测定表明,优树子代有显著变异,家系间变异〉家系内变异。木材性状与树高有显著中等强度负遗传相关与胸径,材积的负遗传相关不明显。性状变异的大小为树高〉胸径〉基本密度。供试群体中有9个家系子代生长和材性优于对照。经材积生长与材性性状两阶段独立选择法联合改良,选出句东24,漂黄1,句12,句14四个优质高产的当地杉木优良家系,12a材积遗传增益达1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和筛选优良马尾松种质资源,对3块已达主伐年龄(27、28、29 a)的马尾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生长及形质性状进行分析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各子代测定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在家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受中度或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具有很强的家系及家系内单株选择潜力; 遗传和表型变异系数以材积最大,胸径居中,树高较小。性状间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材积之间呈强度遗传和表型正相关关系,冠幅、枝下高与各生长性状间呈中等偏上的正相关。利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出21个马尾松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4.05 m、17.07 cm和0.157 6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65%、12.33%和39.21%。利用家系-单株联合选择法评选出54个优良单株,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达到15.53 m、24.98 cm和0.341 4 m3,平均遗传增益为13.61%、44.95%和164.98%。试验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马尾松种子园定向培育供应良种,也可用于选择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5.
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遗传型选择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福建邵武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对25年生的试验林进行系统测定,探讨了家系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本材红心材比率、彤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存在较小差异,而在个体水平上差异较大,木材红心材比率在家系、个体水平上差异都很大;参试家系在树干通直度、圆满度,分枝角等形质性状上差异不大,在树皮率指标上存在很大变异。家系生长性状与木材红心材比率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很小;生长性状与树皮率指标问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行杉木优良家系选择时在早期(4年生)以树高指标采用较低的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中期(7~10年生)以中等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后期(18年生左右)以较高的选择强度进行决选。从参试的63个杉木自由授粉子代家系中选出生长、材性、形质性状兼优的优良家系7个、优良个体12株。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和利用杉木种质资源,对8年生杉木第3代种质资源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在生长性状评价的基础上对优良种质进行选择。结果表明:杉木林分生长良好,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31 m、11.88 cm、0.062 91 m3,年均生长量分别达到1.16 m、1.49 cm、0.007 86 m3。各年度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157%~6.061%、1.826%~2.769%、4.895%~6.907%,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348~0.690、0.167~0.328、0.217~0.367。从参试的97个家系中选择出25个速生优良家系,其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70 m、12.60 cm、0.072 21 m3,分别较群体均值大4.19%、6.06%、14.78%,遗传增益分别为1.88%、1.98%和5.42%。这一结果可为杉木第3代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尾松全轮伐期半同胞家系的遗传变异并进行选择评价,为马尾松高世代遗传改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6年生马尾松初级种子园169个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分析了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性状的方差分析、遗传力分析和家系选择。 【结果】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马尾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的半同胞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改良潜力较大; 分别有2.96%和5.33%的家系材积生长量低于古蓬种源和武鸣种源,表明建园优树无性系具有较好的基因型; 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55、0.466和0.423,属中等至高等遗传力; 3个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19、0.128和0.111,属低等遗传力; 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均表现为树高>胸径>材积,即树高具有较强遗传力。【结论】以家系材积均值和材积变异系数作为选择指标进行马尾松优良家系选择,其中37、98、107、113和137号5个家系入选,可作为优良家系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林大面积减少、选育程度提高以及遗传多样性减少,有必要开展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筛选遗传品质优良的马尾松家系和单株,为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种群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本文以74个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测定其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并将主坐标降维分析与遗传增益分析相结合筛选优良家系与单株。结果表明,马尾松桐棉种源各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化明显且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家系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材积(0.224 5)、胸径(0.107 5)、树高(0.091 0)。采用主坐标分析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42%、0.71%、6.68%;从8个优良家系中筛选出23株优良单株,各性状遗传增益分别为5.50%、1.88%、29.15%,选择效果显著。综上,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和单株可为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种群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极佳的种质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的面积3.0公顷,包括46个无性系,于1966年进行嫁接。实生苗种子园的面积0.6公顷,包括30个自由授粉的家系,于1967年栽植。 根据子代测定的结果,优良母树的后代,在相同立地条件和一致的经营管理下,在7年生时,材积生长比一般对照大“14—39%;种子园的后代则比对照大33—74%。然而,当半同胞子代在四个不同地点测定时,其树高生长比对照大6—22%。 7—13年生的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广义遗传力是按家系和单株估算的。单株树的树高和材积遗传力估值是0.2,而直径的遗传力估值为0.3。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估值是0.4。2—4年生时,全同胞家系树高狭义遗传力估值是0.3。 期望遗传效益是在各种不同选择强度下计算的(P_1=0.01;P_2=0.1,0.2和0.3;P_3=0.01,0.02和0.05)。对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在材积生产和其它生长性状方面的遗传效益进行预测。杉木各生长性状的遗传效益的估值如下:树高6.54一6.7.%,胸径19.12—19.68%,材积27.38—23.09%。然而,从第一代实生苗种子园在胸径生长方面预测的遗传效益值接近于20—26%。 第二代亲木的选择是在于代测定的材料中进行的。当假定把整个杉木育种方案的成木与期待增加的收益结合起来考虑时,其所得到的净收入值,证实了子代测定的实用价值。研究证明,每一公顷种子园的期待净收入元。  相似文献   

10.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一片15年生杉木第二代子代测定林的主要生长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参试家系为238个)结果表明,参试的各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间的差异表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4088号家系等表现最好的33个家系,15年生时平均单株树高、胸径、材积值分别为1390m、1574cm、015485m3,遗传增益分别为158%、412%、和987%,平均现实遗传增益为2836%,这些优良家系适合在福建顺昌洋口周边II类立地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目前收集的濒危树种降香黄檀种源的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为广东地区降香黄檀造林提供优良种源。【方法】 对广东省阳江市11年生降香黄檀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观测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心材比率,在生长和材性性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依据聚类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进行早期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 8个种源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材积和心材比率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 < 0.01)水平,其余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 0.05)。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材比率与胸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降香黄檀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种源地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影响,来自年降雨量较少、气温较低地区的降香黄檀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大,心材比率也较高。依据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8个种源大致划分为具有明显地理格局的两类:一类为东部沿海种源,另一类为中西部山脉种源。 【结论】 降香黄檀的遗传分化与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均有一定的关系。初步挑选出生长快、材质优,心材比率高的白沙种源可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降香黄檀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2.
选择杉木第2代种子园8个家系,分不同苗木等级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在杉木小径材培育年限16 a内,对1~5年、8年和16年生杉木的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苗木,造林后的前4年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方面差异达显著水平,但随着年龄增大其差异明显减弱,5年生后差异不显著;年抽高的影响表现在造林的前2年,第3年差异不显著;家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家系与等级苗间交互作用不显著;造林成活率有一定的差异;子代和亲代在生长性状上存在着极密切的相关关系。生产中在选择优良家系或品系壮苗的基础上可取得40%以上材积增益。同时家系和个体的早期生长量受到苗木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优良家系或优良个体的选择在苗木5年生以后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目前收集的濒危树种降香黄檀种质资源,并选择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为早期降香黄檀良种壮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广东省阳江市百盛园基地与开平市镇海林场的两个8年生降香黄檀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在基于生长性状统计遗传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早期优良家系的选择。【结果】8年生的降香黄檀林分生长良好,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4.30 m、6.31 cm、0.006 1 m3(百盛园)和4.97 m、6.07 cm、0.007 9 m3(镇海),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18.37%、34.39%和63.93%(百盛园)以及18.31%、32.61%和60.75%(镇海)。降香黄檀不同生长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22~0.41和0.34~0.54。在两个试验点上,不同生长性状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正相关。两个试验点之间存在显著的环境与基因型互作,B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1(树高)、0.53(胸径)和0.51(材积)。从参试的两个试验林共有的45个家系中选择出10个速生优良家系,其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5.06 m、7.31 cm、0.009 2 m3,分别较群体均值大9.28%、18.28%、33.33%,遗传增益分别为3.37%、6.24%和12.86%。从优良家系中选出的12株优良单株,其树高、胸径、材积性状比家系平均值分别增加了53.04%、73.42%、232.78%,遗传增益分别为15.57%、24.60%和64.07%。【结论】降香黄檀的种质资源中存在丰富的家系间以及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可为降香黄檀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10年生木荷生长和材性性状家系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0年生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和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选择生长兼材性优良的家系,为木荷高世代育种和改良提供材料。【方法】以2008年在福建建瓯营建的113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探讨树高、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规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生长和材性兼优的家系。【结果】10年生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均在家系间呈极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受遗传效应影响较大,而树高和胸径除受遗传控制,还受遗传和环境互作的影响。树高和胸径在产地间差异极显著,而木材基本密度差异不显著。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胸径(12.13%和7.74%)、树高(8.28%和3.58%)、木材基本密度(2.82%和1.92%),说明胸径在家系间变异较大,木材基本密度变异较小。遗传力估算结果显示,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木材基本密度(0.48和0.42)、胸径(0.44和0.35)、树高(0.32和0.26),它们受中度偏强的遗传控制;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树高与胸径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基本密度间无相关性,因此,生长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可独立选择。以分别大于家系胸径均值的10%和木材基本密度平均值为选择标准,选择出13个生长兼材性优良的家系,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99%和1.18%,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16.08%和2.42%。【结论】供试木荷生长性状除遗传控制,还受遗传与环境互作的影响,木材基本密度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胸径具有较强的变异性;木材基本密度受遗传控制较强。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可独立选择。本次从113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中选择出了13个生长兼材性优良的家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和施用不同比例N、P肥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方法】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9年生立地指数2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9块标准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间伐和施肥的配套试验,间伐保留密度为1 200、1 500和2 250株/hm2,N肥施用量为0、100、200 g/株,P肥施用量为0、250、500 g/株,连续观测4 a。【结果】不同间伐密度和N、P肥施用量对杉木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有较大影响,最小密度与最大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N肥施用量和P肥施用量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影响较小,不同N、P肥施用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间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存在显著差异,N、P肥施用量对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影响较小。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量增量并不显著,但较高水平N、P肥施用量能促进林分蓄积量增量显著提高。低间伐保留密度显著影响杉木大径材出材量,而1 200株/hm2保留密度下大径材出材量最高,1 500和2 250株/hm2保留密度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中径材出材量。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