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仁青 《少儿科技》2014,(1):10-11
<正>北极是个"聚宝盆"北极地区(以下简称北极)是指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广阔地区,即北极圈(北纬66°34′)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泰加林带。这片终年严寒的地带并不像它表面看起来那样单调、沉寂,实际上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有着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魅力。在皑皑的冰原上,北极熊、北极狐、北极驯鹿、北极麝牛  相似文献   

2.
北极与南极的最大不同在于南极是一块冰冻的陆地,而北极却是一片冰冻的海洋。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既没有国家、又没有居民的孤独陆地,  相似文献   

3.
筑梦三极     
《大自然》2020,(1)
正南极、北极和第三极(青藏高原)常被人们统称为"地球三极"。北极是一片冰雪覆盖、陆地环绕的海洋,南极是一块冰雪覆盖、海洋包围的大陆,第三极是一座常年冰雪覆盖的高山。冰雪之下偶尔露出一片海洋、一块陆地和一丝生命气息,时刻提醒着我们:地球上仍有我们知之甚少的世界。三极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远方。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踏上南极大陆、到达北极点,还是登顶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科学家和探险者们都付出了艰  相似文献   

4.
科技短讯     
我科考队率先登上南极冰盖之巅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这个最高点,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又一壮举。 科学家将通过建立中山站至冰穹A的气候环境监测系统,全面完成国际横穿南极计划中由我国承担的考察任务。 目前,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冰穹A最高点区域进行冰芯钻探,已获得近100米的浅冰芯,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区域获取的惟一一支冰盖顶点冰芯。我国初步具备海啸预警能力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海啸预…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南极考察和北极科学考察在南大洋和西北冰洋开展的连续围绕大气和表层海水pCO2及其相关参数观测和海气CO2通量评估,阐述南大洋和西北冰洋碳池的年际变化性,分析探讨其脆弱性,并展望了极区海洋碳池探测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6.
闲话南北极     
关于南北两极的秘奥,自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发达,已渐渐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北冰洋中的岛屿已成为各国探测的对象,工作人员纷纷前往,美苏等国的北极工作站早已推进到北纬83度地方。但南极大陆还罕有人迹可寻,而南极是地球最大的神秘宝藏。它的面积两倍于美国,大部分深藏在数千呎厚的冰雪里,冬天温度低至摄氏零下一百度,直到现在还没有人敢在南极的大陆度过冬天,根本没有方法估计南极冰冠下究竟埋藏些什么矿产,第一流的科学家也只能估计冰的厚度大约是一万呎。冰  相似文献   

7.
<正>1.北极是海洋,南极是大陆,这是如今众所周知的常识。而在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北极几乎没有陆地,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航海家南森用深入北极的壮举证明了这一点。2.南森是一位律师的儿子,1861年10月10日出生在挪威克里斯蒂安尼亚(1925年起改称奥斯陆)附近,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祖先曾考察白海,小南森同样志愿探索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都知道,不同于南极地区有大陆,地球的北极地区主要是散布着浮冰的海洋——北冰洋。最近,科学家证实了在远古时期曾经存在北极大陆。他们分析了北极地区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地岛、北地群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的岩石样本,发现北极大陆不仅存在过,而且与别的大陆"合并"过两次。岩石圈首次合并是在数十亿年前。北极大陆当时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一部分,后来在约7.5亿年前彻底解  相似文献   

9.
回顾北冰洋海平面观测和研究现状,总结了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特征和变化机制。北冰洋海平面季节变化受海冰生消、蒸发降水和陆地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由比容变化主导;年际到年代际海平面变化受北极涛动影响显著,可用风场异常导致的淡水分布来解释。盐比容变化是深水洋盆海平面变化的主导因素,由之引起的质量变化控制陆架海域和北冰洋平均的海平面变化。近期波弗特环流区域海平面上升极快,与波弗特高压持续增强及淡水积聚有关。气候变暖会导致北冰洋海平面持续上升。海冰快速减退和格陵兰岛冰川融化对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数据的短缺和观测的不确定性目前仍然制约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工作,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有望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月28日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北极政策》白皮书一周年。1年前,随着白皮书的发布,中国政府首次向外界清晰阐释了中国在北极问题上的政策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主张,并提出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冰上丝路")。这一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在"冰上丝路"沿线国家中,俄罗斯不仅是最大的北极国家,也是北上经北冰洋通向欧洲最短距离航道的必经国家,更是最先向中方提出共同  相似文献   

11.
正1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可望被利用北极航道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线,包括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该航道的开通和利用能快速便捷地连接东北亚、欧洲、北美、俄罗斯,成为全球很重要的海上航行新通道。相比传统的航道,北极航道具有里程短、无海盗、无吨位限制等优势。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北冰洋海冰快速退缩,使北极航道的开通成为可能。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到本世纪末,北冰洋夏季将成为无冰的海洋,北极航道有望全年通航。中国  相似文献   

12.
仁青 《少儿科技》2014,(2):38-39
正地球的最南端是冰封的大地,这里天寒地冻、风雪肆虐,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它就是南极大陆(以下简称南极)。不像其他大陆那样,有不同肤色、种族的人在繁衍生息,南极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进行科学考察,多国的建筑师、科学家不得不在南极修建科考站。迄今为止,中国已在南极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也正在建设中。在南极盖房子可不简单,不仅施工的难度大,而且所建的房子有许多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海豹档案     
科名:海豹科纲名:哺乳动物纲分布地区:温带和寒带的沿海地区身长:约1.5米体重:120~150千克主食:鱼类、甲壳类和贝类游速:约27千米/小时全球海豹共有18种,北极地区有7种,南极地区有4种。它们善潜水,一般可潜100米左右。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中,而产仔、哺乳、交配和换毛时则在陆地或冰块上。海豹档案@安东  相似文献   

14.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自1999年7月1日于上海正式启航起, 至9月9日靠港为止, 共历时71天。本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北冰洋的海、气、冰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考察的具体科学目标有3个: 一是探讨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是了解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 三是了解北冰洋临近海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中国渔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9月27日,参加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的我院海仪所范秀涛、刘雷两位同志圆满完成任务返回上海。本次极地科学考察,区域南北纵贯4 347海里,东西横跨7 493海里,涵盖白令海、楚科奇海、挪威海、格陵兰海、冰岛周边海域(含大西洋)、北冰洋中心区和加拿大海盆,到达  相似文献   

16.
北极是四周为大陆所包围的海,中间的北冰洋,面积1310万平方公里。 北极地方气候,全年可分夏冬两季。夏季没有黑夜,日光斜照,气温仍然不高;冬季没有白昼,漫漫长夜,异常寒冷,最低气温常低到-3℃---40℃。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由于海陆分布和海流关系,气温最低的地方并不在极点,而是在西伯利亚的勒马河下游以东和格陵兰北部,同时被称为“世界的寒极”。极区有冰山,猛烈的风暴夹着雪花飞舞,陆上和海上都覆盖着冰雪。 南极大陆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南极大陆几乎全部掩盖在广大的厚  相似文献   

17.
尽管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与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相似,但北极与南极却有很多不同之处,因而北极和南极科学研究的内容与重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正>7月20日,我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我国首次环北冰洋考察,也是"雪龙"号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作为中国首次执行北极业务化观测任务。在本次考察中,中国北极考察队将首次实施环北冰洋考察,同时,"雪龙"号将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此次极地考察以"雪龙"号为平台,将开展北极航道综合调查、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调查等考察工作,在白令海、  相似文献   

19.
图说直销     
正安利护驾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队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起程,奔赴北极。安利12款家庭护理、个人护理产品因符合极其严格的"南极条约",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独家专用产品",伴随考察队员一起飘洋过海前往北极。  相似文献   

20.
<正>[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11月10日消息称,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例如穿越中央航道、试航西北航道、开展环北冰洋考察。自199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考以来,中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本次科考是中国第一次完成环北冰洋考察,以北极点为中心,顺时针航行"环形"始自上海,穿白令海峡至楚科奇海,经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