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视点     
<正>万钢:"科技奥运"建设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5月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国务院新闻办就"科技奥运"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科技奥运"建设已经明显推动了我国交通、建筑、气象等传统产业的整体提升,同时也促进  相似文献   

2.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有来自近200个国家的运动员及国家首脑聚集首都北京,全球几十亿观众同时关注,这给北京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我们提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同时,奥运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步入了我们的视线,并且也引起了国家信息安全部门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网络发展迅速,但与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技术措施、管理手段还不尽完善。笔者通过对奥运网络安全现状分析,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福柯的"话语"超越了语言文字本身,被看作是一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的建构,"话语"的范畴得到了放大,并发展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文化要素。通过对比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的奥运话语,阐释了话语背后的深层意义,分析了二者的奥运话语建构与国家形象建构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探求如何通过奥运话语建构达到国家形象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科技奥运"是当前奥运会及世界体育竞技赛事发展的主流趋势,现代科技在促进大型体育赛事高质量筹办的同时,更能彰显国家的科技发展状况,带动产业升级优化.文章在讨论科技与奥运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分析了韩国平昌冬奥会"科技奥运"实践的需求分析、计划与组织构建、工程实施、成果验收4个阶段.我国科技奥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科技体育赛事带动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的内涵,文章建议政府在战略规划层面合理定位体育科技举措对产业的作用,在实施内容上选择更具有社会化及融合化特征的科技,以形成科技与体育文化的创新链机制,实现科技赛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5.
奥运营销与"非"奥运营销的理念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奥运营销必然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在界定广义奥运营销涵盖奥运营销与"非"奥运营销两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奥运赞助商的三大奥运营销理念及策略,即奥运文化内涵挖掘、品牌战略、系统整合,以及非奥运赞助商的"非"奥运营销理念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科技即与奥运互相渗透、紧密联系在一起[1]。2001年1月17日,中国向国际奥委会递交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报告》,明确提出了"科技奥运"理念,将科技与奥运的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科技奥运"就是要以科学精神组织奥运,以先进技术支撑奥运,以科技奥运成果惠及社会[2],它既是成功举办"有特色、高水平"奥运  相似文献   

7.
于敬 《今日科技》2007,(9):49-51
"科技奥运"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保障,也是落实"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重要支撑手段。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对科技奥运理念做了最新的诠释。科技奥运就是以科学思想统领奥运战略,有效集成满足奥运需求的科技资源,为"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先进、可靠、适用的技术保障;通过奥林匹克精神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使奥运成为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并惠及社会的平台,科技助奥运、奥运促发展让科技为"奥运"插上腾飞翅膀。科技奥运涉及到信息、能源、环境、气象、交通、场馆建设等多个领域。筹办奥运会5年多来,北京奥组委配合科技部、奥科委和各有关部门、承担单位,围绕上述各个领域,启动了多个课题展开联合攻关,大力推进科技奥运项目的实施,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和平龙     
<正>龙腾奥运共舞未来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中国龙"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民族魂。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中国龙形象的神秘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现"团结合力"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简述价值取向的哲学意义,并结合奥运的宗旨,从整体上分析了各国对奥运的价值取向;回顾奥运追求和平的历史,得出北京奥运追求世界和平的价值取向;回顾韩国等因承办奥运而带来国民生产总值猛增的范例,提出我们要以北京奥运为契机促进经济发展的取向;讲述奥运文化的西方性和北京文化,指出北京奥运在弘扬奥运文化的同时,要向世界展示我国古建筑的蕴义和中国人民的优良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0.
科技珍闻     
《科技潮》2007,(9)
风向标4措施推进奥运科技行动计划日前,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秦勇表示,为推进"奥运科技(二○○八)行动计划",我国将主要采取实施科技奥运重大项目、启动"科技奥运专项"、集  相似文献   

11.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08,(6):42-43
圣火首登地球之巅5月8日9时17分,人类首次将象征"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点燃。"这是奥运与登山的首次结合,充分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张志坚说,"这是奥运史上一次空前的壮举。"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北京将迎来750万"奥运人口"的用餐。参照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奥运村消费各种食品的数据资料,有关部门预测08年奥运会期间各国代表团、新闻记者、工作人员近25万人,加上各方游客,总共预计每天需要蔬菜130吨,而如何保证所供应蔬菜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科技界声音     
我对奥运的最大愿望是希望通过奥运的申办、准备、实施(包括太多太多的实践)对中国未来(奥运后)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人文方面的)有一个大的促进,永远发扬光大奥运的精神,坚持"科学、人文、绿色"。  相似文献   

14.
2008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各国运动员与游客对中国在本次奥运上的完美表现交口称赞。奥运这一盛事的成功举办更是离不开在幕后辛勤付出的志愿者们,正是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各国运动员、记者以及游客体验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这支庞大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也活跃着一支来自直销行业的志愿者团队,他们就是来自于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奥运会的特色之一,就是对众多先进科学技术的大量运用,也就是北京承诺奉献给世界的"科技奥运"。"科技奥运"是奥运史上首次提出的将科技与奥运结合的新理念。"科技奥运"的成功举办,将最大程度地展现我国多年来自主创新的成果,体现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中華和平龍     
<正>龙腾奥运共舞未来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中国龙"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民族魂。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中国龙形象的神秘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现"团结合力"的精神实质。由我国八大民主党派、国务院五个部委、全国政协两个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浅析“博客+奥运”的网络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开始,博客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占领市场。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博客已作为大众网络传播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不断参与到当今社会生活中。在奥运盛会日益临近的今天,"博客"与"奥运"逐渐结合起来成为新时期的"奥运博客",随即成为中国奥运年中一种新的网络传播形式。"博客"与"奥运"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博客+奥运"的网络传播形式存在的社会意义是什么?本文将从传播的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科技奥运与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于5月20日~25日在京举行。在奥运即将召开、举国上下抗震救灾之际举行的本届科博会凸显了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的强大力量。据统计,本届科博会共签订招商引资、技术合作和贸易项目153个,总签约额29.2亿美元。其中,参会的各省区市签约项目106个,占全部签约项目的70%,可谓收获颇丰。前来参加科博会的有联合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半导体联盟等8个国际组织,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个境外代表团组以及大陆35个省、区、市的企业界代表团。本届科博会共举办展览会、论坛和科技经贸合作项目推介等活动78场。超过18万中外人士通过展览会、论坛和科技经贸合作项目推介等参与交流,2056家海内外企业参加了展览会。其中,以"让北京更美好,让奥运更精彩"为主题的科技奥运展览,是本界科博会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以科学精神组织奥运,以先进技术支撑奥运,以奥运成果惠及社会,科技奥运成为实现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重要支撑,奥运会也将成为展示中国高新技术和创新实力的窗口和舞台.  相似文献   

20.
要闻点击     
北京市科委运用科技手段支持奥运安全保障工作北京市科委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支持奥运安全保障工作,已取得"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远程监控报警系统"等17项科技奥运成果,集中运用于奥运安检、公共安全、反恐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