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抵制“官尘暴”对学术的侵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事业是一片净土,它以追求真理、弘扬正气、推动社会前进为务,它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它是一项繁难、复杂、绞脑汁的艰苦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关怀、领导,否则它将寸步难行。然而,对于一个具体的学术项目(或日科研课题)而言,却不能搞“官本位”,领导说了算,而要靠学者们的刻苦努力,深入钻研。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说不完的话题,都有无穷无尽的未知数,需要学者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任何一点一滴的学术成就,都是学者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而整个学术史,就是一条行千迴百转,浩浩荡…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项学术成果的诞生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多个方面。因而整饬学术道德的工作就是件相当艰巨、不容乐观的任务。无论是失德的现象,还是整饬的努力,我想可以分三个层面来谈: 一、创作层。就是指从事科技工作、进行著书立说、潜心学术研究之人。学术创作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探索真理的过程,无论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求真。一是“为学不做媚时语”。说真话,写事实和以探求未知为己任应该是学术创作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公众的心目中,学人是社会的良知,真理的…  相似文献   

3.
学术领域一直是知识分子默默耕耘的“圣洁领地”,但是,由于社会的、经济的、名利的等原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严重的学术失范、道德滑坡现象。对此,不少有识之士痛心疾首,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笔者在这里无意对形形色色的失范现象和各种各样的非道德行为给予痛斥和批判,只想从学者自律的角度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学术失范有人认为是商品经济冲击的结果,但它难以解释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学术失范的水平远没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平“发达”?可见,学术失范主要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学术领域的反映,是社会…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2):111-114
始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成为前前后后30多年难以忘怀的学术情结与学术使命;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使许多当代学者在结合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学术思考当中,呈现了更多的丰富性和柔韧性,我的经历,或许也是某种折射。  相似文献   

5.
警惕“学”、“术”分家的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一词,古已有之。“学”。‘才”二者本不可分。在学术领域里,‘学”为‘学识”,‘才”为研究方法。“学术”本身是很纯洁的东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与“术”二字又是可分开来用的,后者多指带有某种实效或功利性的手段和方法。如果把“学术”也变成了一种“术”,使其失去“学”的本性,那就意味着“学”、“术”分家,就会滋生出许多假“学术”来,鱼目混珠,良萎难分,严重败坏学术界的风气。时下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往往是由“学”、“术”分家引起的。在严肃的学者们看来难以容忍的许多事情,对于泡制者来说…  相似文献   

6.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生发展及其在近现代引起的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的家乡,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那末,地理环境对社会有没有决定作用?如有,又有着什么样的决定作用?这一命题几千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的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学家等学者的兴趣和探索。被人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地关系理论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在近现代常被卷入政治斗争。显然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之争早已越出学术领域,但本文只从学术角度来对它的曲折历程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7.
学者的类型与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学者队伍真可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余年的分化,群体内部的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学者概念,笼统地谈论学者的道德,已不能客观地反映目前学界的真实情况。因此,重新界定学者概念,当是讨论学术规范和道德问题的必要前提。 目前我国的学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传统意义上矢志为学、心诚不二的学者。这种人坐拥书城、孜孜求道,深入社会,体察民情,心系国家,信仰真理,淡泊名利、珍视名节、学术精当、言中无私、行端立正、德高望重,在学术圈内圈外都颇受人敬重,…  相似文献   

8.
1.我国科学文化的缺陷与科学精神的失落 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文字狱”、“以及“反右”和“文化大革命”等等,对于中国人文科学精神的摧残,比西方宗教迫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我们一直缺少人文主义的文化基础,在政治强权的重压下,始终没有能够构建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理性等社会良知的社会风尚。 2.学术界、科技界人士独立人格的缺失 现代中国的学术和科学,是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为主的社会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过分严酷的外部环境致使科学、学术发展严重地依赖政治领导人和政治形势的开明与否,大多数科…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学术自由乃学术之生命,学术之自由一旦被掳滁,学术就死亡了。学术自由之对于学术,犹如空气和水,丧失了它,学者们的思想就将被窒息,学术的生命就将枯萎。对于此,几十年来,我们这些过来人,实在有着深切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学术研究的最高和最根本的要求是“立道”和“立德” 。所谓立道,就是要向宋朝学人张载所说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张载《近思录拾遗》)学者之道,就是要探索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求真务实和为民请命。这是自然和社会(归根结底是社会)赋予学者的“绝对命令”(康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把立道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立道又和立德密切相关。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告诫人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者要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  相似文献   

11.
开辟“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专栏的目的 ,不是为了“一吐为快”或“解气” ,而是为了唤醒所谓“学者”的学术道德良知 ,并在此基础上共建良好学术规范 ,以促进学术的真正繁荣。其实 ,学术批评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运作方式 ,它既能达到对有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人的张扬 ,又能达到对无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人的鞭笞。我们所说的“学术失范” ,并不简单是一个学术政治化、世俗化、功利化、道德良知失缺等等问题。严格地说 ,近六、七十年来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规范 ,许多所谓的学术活动都是在没有规范可遵循的状态下运…  相似文献   

12.
对于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常用“腐败”、“不端”、“越轨”、“失范”描述,虽然不能尽达其意,但也能明其所指。将学术、教育问题一并讨论,乃是基于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都是指向学术圈、文化人、知识分子。但是,本文在此无意讨论知识分子的个人学术品质、道德、良心和责任,而是要揭示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所隐伏的时代性根源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数字人类的出现在有效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环境等快速变革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如犯罪、伤害、偏见、隐私泄露、尊严受创等伦理问题。充分应用数字人类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前提是要使数字人类将人类当作目的,而非工具,归根结底要对人类做出善的行为,从而有效规避数字人类对人类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知晓数字人类需要被作为“完全道德代理人”而存在,进而将其放置于与人类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在重建学术规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学术违规现象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学术现象,它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政治的、经济的等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整顿和重建学术规范的任务并不是学术界自身所能最终完成的。然而,我认为,学术界自身在重建学术规范中担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的覆行则有赖于我们充分认识自己的独立性,有赖于我们采取一致的行动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学术规范的制定、学术规范的实行和对学术违规的制裁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说通过外部的力量来改进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前途是渺茫的,那么,学术界自身的力量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术失范现象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表明各类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正演变为显在性的社会问题。学术界的越轨行为,不但会侵蚀科学研究事业,而且极大地危害到作为整个学术事业基础的基本规范和价值。故而加强对其控制刻木容缓。学术规范是维护学术界的普遍价值、促进知识创新发展的保证。这些规范主要有两类:一是认识(或技术)规范;二是社会(或道德)规范。前者是与知识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要求,如遵从真理、具备共同的专业基质或范式等。而后者是对科学研究人员行为的要求。如卜默顿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要社会规范:普遍…  相似文献   

16.
根本的规范: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人类活动系统的规范,在某种意义上是达到系统目标的条件与手段。学术界或学术共同体的目标就是知识的增长和学术的繁荣,这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可是如何促进,用什么规范和社会契约来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学术的自由和学术创新,一切其他学术道德规范主要由此派生出来。爱因斯坦说:“我所理解的学术自由是,一个人有探求真理以及发表和讲授他认为正确的东西的权利。……显然,对学术自由的任何限制都会抑制知识的传播,从而也会妨碍合理的判断和合理的行动”。(《爱因斯坦文集》第三集,许良英…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4):80-80
在学术界加强学术规范、严肃学术风纪、整饬学术道德的氛围中,李醒民主编的文集《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4月出版。本文集是在《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至2001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笔谭”专栏中的文章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对于原有的文章,大多数作者都做了修改和增补,各文的字数也由原先的1500字增加到3000字左右。由于时过境迁,与少数作者难以取得联系,只能按原文收录。另外,还添加了数篇发表在其他刊物的同类文章。72篇文章大体按内容分配在“失范概览”、“原因剖析”、“规范建设”、“道德整饬”、“学人自律”五编中。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我国各项学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学术界有一种极坏的风气正在迅速蔓延,突出表现为:抄袭剽窃;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篡改史料或伪造文物);对待批评者进行人身攻击;以高价购买书号推销假冒伪劣图书。目前学术风气之坏,有人认为是商品经济浪潮冲击的结果。这样的解释,很难回答为什么商品经济比我们发达很多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极坏的学术风气并不比我们“发达”,可见商品经济是否发达与学术风气之好坏并不成正比。我认为,这是社会上的腐败风气在学术领域的反映。我同意杨玉圣先生的说法,可…  相似文献   

19.
北大历史上,曾有“一钱二周三沈”之说。“一钱”是指钱玄同.“二周”是指周氏兄弟周树人(鲁迅)、周作人,“三沈”则是“沈氏三兄弟”沈尹默、沈兼士、沈士远。他们兄弟仨.在北大历史上,以杰出的学术成就,皆为学术巨擘而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20.
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是人类基于自身认识需求和发展需求而从事的一种精神层次的活动,它的运作规律与物质层面的经济活动有着质的区别。经济活动以利益最大化为其追求目标,而学术活动体现的是非物质尺度所能衡量的真善美。但现实往往是另一番景象:从事学术活动、著书撰文为的是取得职称、奖金、社会地位种种实惠,只要有利就可以替人捉刀代笔,……,拜金主义涌入了神圣的学术殿堂。不可否认学者圈中确有坚持操守、埋头苦干者,而学术界中也几度发出整饬学术道德的呼声,但是在浓重功利气氛的包围中,这种力量显得势单力薄,难成气候。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