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朴学,以考据为特征,以"实事求是,无实不证,无征不信"为理念,是清儒对宋明理学进行批判的利器。借助朴学,清儒在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引导学术向经学回归的同时,拨乱反正,返还学术以求本真。  相似文献   

2.
戴震是清代学术集大成者,他在考据学中所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揭露政体之弊端,关心百姓之日用,才是"实"、才是"事",找出其中的原因和办法才是"理"、才是"是",而考据则是寻找规律的过程,即:"求"。这对乾嘉学派的形成及其治学特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清代为数不多的既讲考据,又有思想的朴学家(汉学家)之一,他求实的朴学作风,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3.
乾嘉学者的生存状态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乾嘉时期,随着朴学思潮的盛行,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学者社会”的局面,从皇帝到贫民无不席卷到朴学的大潮之中,因而学者的生存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辞官归隐、布衣终身、亦官亦学、作幕生涯、亦商亦学、作馆等几种主要的方式。而学者的这种多样的生存状态,反过来又促进了“学者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清代《诗经》研究的实际,本文将清代《诗经》学分为3个发展阶段:清初经世致用思潮与《诗经》朴学研究之风的开启、乾嘉时期《诗经》朴学研究的极盛阶段和后期今文经学影响下《诗经》辑佚学的全面发展,并概况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的派别,意在为清代《诗经》研究描绘出一个轮廓和线索,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清代学术,其命名一般有“汉学”、“朴学”和“考据学”三种说法。比较而言,“考据学”的说法更合适一些。因为,“汉学”会引起歧义,而且因学者们对其所指范围的看法不同,往往会遗漏重要学者和学术成果;“朴学”之名又难于体现清代学术特性。所以,既能较好反映学者治学特点,又能对清代学术兼容并包的“考据学”之名似乎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6.
孙诒让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大师,曾师从张之洞,与章太炎为忘年交,学术上为后者赞为"有醇无疵",是清代著名的朴学殿军.在金石文字学方面,孙诒让也是成就卓著,主要表现在丰富的学术成果和独特的治学方法上.  相似文献   

7.
两汉的经今古文与训诂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今文经学的重要著作的《公羊传》、《穀梁传》训释经书牵强附会,任意解说;而古文经学的重要著作的《左传》、《毛传》训释经书则偏重名物,言简意赅。此训诂的文风直接影响到清代的"朴学"。  相似文献   

8.
段玉裁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朴学大家,在音韵和文字训诂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通过考察段氏文集及其家族文献,我们发现,作为学者的段玉裁在诗文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的文学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清代考据学者对于文学的普遍态度,其文学创作也体现出当时极其兴盛的经学研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9.
今文经学自东汉迄清曾长期迁延不彰,却忽从乾嘉朴学中一飞冲天、一呜惊人,形成常州学派,僭越考据学主导地位,影响后世政治思想、文化学术和社会意识形态。何以如此?从学术自身看,这是乾嘉汉学的固有缺陷与今文经学之公羊学说长期摩挲的结果,而庄存与正是此时今文经学复兴的揭橥者。  相似文献   

10.
孙诒让是清末朴学大师、教育家,温州师范学堂(温州师范学院前身)的创始人。《温州师范学院学报》从1963年创刊以来,一直对孙诒让的学术研究十分重视。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对孙诒让的生平、教育事业、科技贡献、朴学研究、图书思想等进行了研究,成绩很大,应该给以总结,以利于学术发展和进一步推动孙诒让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 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学者称亭林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一生多坎坷。后半生多在飘泊的旅途中度过,但未因辗转流离停止过学术研究和著述。《日知录》是他的主要著作,内容“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顾炎武在研究学问上,特别强调“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因而开创了有清一代朴学之  相似文献   

12.
请您回答     
1.西萨摩亚独立国总理一于2月18日一23日访华。 2.今年2飞月,1979年成立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改名为 3、3月6一12日,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一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4.2月22日,五位华人朴学家获得了美国科学和工在领城的劫_”。“请您回答”答案1.托菲劳·埃茶·阿莱萨纳2.国际移动卫星组织(Inmarsat)3.丹麦4.总统奖请您回答~~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徽商是一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商人集团,"贾而好儒"是其重要特色。徽商的生存方式主要表现为先儒后贾,或先贾后儒,或贾儒结合。而翰林院编修程晋芳则被学界认为是一位"由贾入儒"的文人代表。该文从程晋芳的家世、生平、藏书、著述以及文人交游方面着手,对程晋芳做了较为详细的学术史梳理,并提出了已有研究的存疑商榷之处,如关于程晋芳的从商经历、朴学思想以及其与《儒林外史》关系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考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其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众多文坛名士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应运而生.冯镇峦的评点则无愧于<聊斋>诸家评点之翘楚,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提升了小说的地位与价值,顺应了小说观念古今转变的历史潮流;他综观"作品-历史"的宏观视角,继承了古代诗论文论的独特传统,并折射出有清一代文史知识的丰厚积淀及朴学之风的巨大影响.冯镇峦的<聊斋志异>评点可看作文言小说评点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朴学家群体中,段玉裁是其中的皎皎者,他在小学的三大领域——音韵、文字、训诂中都有重大的创获。在汉语上古音的研究方面,段氏的主要成就是:1、支脂之三分;2、真文分部;3、侯部独立;4、十七部次序的有机排列;5、同谐声者必同部说;6、古无去声说。对于段氏的这六项成就,自来评论甚多,而总的倾向是肯定者多,否定者少。王国维在《周代金石文韵读序》里说:“古韵之学,自昆山顾氏,而婺源江氏,而休宁戴氏,而金坛段氏,而曲阜孔氏,而高邮王氏,而歙县江氏,作者不过七人,然古音二十二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9,(6)
钱超尘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医古文专家、中医训诂专家和中医文献专家,迄今著作达300万字,在高等医药院校的医古文教学和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钱超尘出身于河北省玉田县一个教师家庭,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1年因成绩优异被保送攻读研究生课程,从师陆宗达,专攻训诂、音韵、考据,陆宗达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语言学家,他师事黄侃、问学章太炎,尽得章黄《说文》真传。钱超尘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研究、批点《尚书》、《诗经》、《周易》、《礼记》、《左传》等古籍,终日伏案,寒暑不辍。经过3年的学习,他奠定了坚实的古文字基础,并养成了朴实的学风。作为"朴学"第六代传  相似文献   

17.
请您回答     
1.为纪念国际和平年及儿t基金会成立_周年,首届环球接力地从_开始,途经6大洲、_个国家的65个土要城市,历时86天。/ 2.41局联大通过了《_宣言》。发展权概念是_年由联合国第33届会议_委觅会正式提出的。 3.1986年7几在日内瓦成立的“国际朴学丈化中心—世界实脸室”是一个_国际科研机构,甘在捉进__方和_方的科学技术合作。 4.荣获1986年诺贝尔文学笑的___作家沃尔.索英卡是第_仁获得该笑的昨洲人。《幼您回替》普秦1.40;联合国,572.发展权利;1977;人权3.民问;东西,南北4.尼日利亚;一请您回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到了清代学者手里,有了长足的进步,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著名的乾嘉学派。试研究一下清代的一些小学名著,我们不能不佩服朴学家实事求是、无微不信的学风;轻主观而重客观、轻演绎而重归纳的科学精神。但乾嘉大师,有时也不免凭臆造字。如段玉裁以30余年精力为《说文解字》作注,对汉字研究有很大的贡献,但改字太多,有的改对了,也有一部分是改错了的。段玉裁关于假借的论述,也散见于《说文解字》中(以下简称“没注”),本文试图将这些论述作一综括,并加以简要的评述。段玉裁在《说文·叙…  相似文献   

19.
爷爷的菜园     
正爷爷的菜园不大,种的蔬菜可不少。有穿着紫袍的茄子,它们戴着绿帽子,像是参加晚会的贵妇人一样。玉米的长势最好,一株株像小士兵一样,昂首挺胸地站在田边,神气十足。要是有不认识的人靠近它,它会举起红缨枪,瞄准入侵者。西红柿挂满枝头,像一盏盏红灯笼,照亮了整个菜园。豇豆最文静,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一阵风吹来,摆动纤细的身体,翩翩起舞,很是好看。辣椒最威风,它们有的穿着碧绿的外套,有的穿着大红袍,很是耀眼,生怕别人看不到它们美丽的衣裳。朝天椒虽然不太显眼,但可爱炫耀自己了,像骄傲的公主。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 高移目标 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学校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解放思想,高移目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富民强校水平,努力实现办学层次的新提升和办学空间的新拓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好字优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彰显特色,增创新的发展优势。要上下团结一心,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