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是一个地区获取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并分析了特色产业集群--柳江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特征,认为产业集群建设是提升县域产业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县域政府应因地制宜地服务大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为技术水平不高且依赖性强的产业集群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同时,大力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依托当地行业协会实现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崛起之策、成功之道、必由之路,是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显示:产业集群现已成为中国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与发展趋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快速成长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此,文章深入揭示了产业集群的本质,中国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规律,总结了各类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形式在中国成功发展的背景和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群落演替理论的产业集群进化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产业集群与生物群落在生态学机制上的相似性,采用类比方法,运用群落演替理论和顶极群落理论研究产业集群进化问题。根据E.P.Odum提出的群落演替的特征变化规律,从能量学、组织结构、个体生活史、物质循环、选择压力和稳态六个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的进化路径,提出产业集群生态链进化路径、结构进化路径、生态位进化路径、物质循环进化路径、生存策略进化路径、稳态进化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迅速、精确地实现对创新集群的识别和持续监测,提高创新集群策动水平,本研究设计了以归纳性空间统计分析、产业与创新态势分析、产业创新链条分析、企业创新网络图谱分析以及产学研合作网络图谱分析为核心的,基于融合视角的创新集群识别方法体系;提出了涵盖集群演化分析工具与集群发展指标体系两个层面、对创新集群发展进行定量跟踪与综合分析的监测方法。本研究成果在上海市建筑设计产业集群等多个案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5):1-1
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立项工作已经完成,共立项1799个项目,主要支持产业化引导示范、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业化环境建设等三类。其中: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同一地域内的企业结成网络,在知识分享和交互中享用外部性的一种产业组织方式,多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政府的适度干预是可行的.国外集群政策的发展经验也是在创新体系的框架下,构建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主体间的对话平台.我国的科技政策应促成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国内外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权威文献的借鉴与文献聚合法,从众多的统计指标中选出55个构建科技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山东省科技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将51个省(直辖市)进行聚类分析。借助超效率DEA模型对总量科技竞争力和结构科技竞争力的效率进行评价,基于对山东省科技事业现状的考察和山东省科竞争力的评价,提出了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切实有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培育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经济如何培育产业集群?这是公共管理部门最为关切的问题。产业集群不仅仅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而且包含着深刻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本文针对当前在培育产业集群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从科技研发、产业实践、观点倡导三方面介绍了倪光南为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所做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清晰界定地区科技竞争力的概念基础上,从科技投入能力、科技配置能力、科技支撑能力、科技管理能力与科技产出能力五个领域,遴选了45个评价指标构成了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的理论评价体系,采用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理论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筛选和验证,进而建立了包括科技投入能力和科技产出能力两个领域共14个指标的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以该评价体系为工具,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我国31个省市的科技竞争力进行实际测度、排序和分类。Kendall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地区科技竞争力排序与国家科技进步水平排序具有很高的效标关联效度,说明本研究的地区科技竞争力测评结果是可信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增加叶氮向光合机构分配的进化促进外来植物入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未生物入侵是全球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探索入侵机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生长和防御具有权衡关系,资源从防御向生长的再分配可能导致外来入侵植物竞争能力提高,但其内在机制并不清楚。氮分配的进化假说认为。在入侵地外未植物对天敌逃逸的进化响应是降低叶氮向防御系统分配,增加叶氮向光合机构分配,进而提高资源捕获能力和利用效率,促进入侵。  相似文献   

12.
和谐就是力量--兼评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和谐--无论是结构状态的分布有序还是功能状态的进化有道,都蕴涵着无与伦比的力量与神奇.自我和谐是个人身心微观和谐发展的调适力,人我和谐是社会中观和谐发展的协和力,物我和谐是人与自然宏观和谐发展的自然力,以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和谐是发展之源,和谐就是力量;反之,自我失衡是身心微观灾变之端,人我失衡是社会中观模糊或畸形运作之始,物我失衡是一场没有胜利的逆变,以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失衡是畸变之兆,失衡就是耗散."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工具理性张扬的命题,而"和谐就是力量"则是"知识就是力量"的合理升华,是东方智慧的集大成.通过物理学与伦理学的二维证明我们发现,"和谐就是力量"不仅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物理学定律,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和谐伦理命题.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与社会分化——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卢曼看来,社会系统总是处于极端的复杂状态,同时也处于一种复杂化的过程之中。系统的复杂性征使其在面对环境的影响时,出现各种内在的危机和各种不平衡现象,并产生一系列的运作难题,使社会系统无法以其原来对付环境的原则进行实际运作,迫使社会系统不断地进行复杂性的化约和自我的区分化以化解危机,而社会系统也在此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演化和进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发展新能源所具有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发展新能源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及重点领域,并提出了三大基本战略:多能源协调发展战略、新能源带动战略、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战略,最后探讨了实现战略目标的5个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薄高密度芯片倒装键合,我们在超薄芯片的表面作用机理与高效剥离、基于飞行视觉的多自由度高精对准与高效贴片、键合界面接触电阻的建模计算及精确控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要创新工作包括:(1)揭示了微薄芯片拾取过程中剥离与碎裂的竞争行为及其影响机理,发明了基于串并联混合机构的四自由度贴片装置及其力/位控制方法,实现了超薄芯片的无损拾取和多自由度高效高精贴片;(2)发明了基于多反射镜的飞行视觉定位装置,提出了多自由度调平、图像质量改善与超分辨率重建等图像处理方法,实现了高精快速定位;(3)揭示了超薄芯片倒装键合界面形成机理,发现了导电胶倒装键合中接触电阻“弯曲效应”,提出了键合压力、温度、基板张力等协同控制方法及装置;(4)研制了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胶倒装热压焊工艺的高密度芯片倒装键合原型机,实现了最大芯片尺寸5 mm×5 mm、芯片间距15μm的高密度芯片封装。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结构的多维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分析了科学精神的含义及其构成的六大要素,即求实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批判精神和自由开放精神,深入地分析了科学精神诸要素在知识层、活动层和社会层上的具体表现,并阐述了它们在各层次相应的结合方式。最后本文构建了科学精神的立体网络结构,即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理性精神和求实精神为基本点,以竞争精神为动力,以批判精神为武器,以自由开放精神为保证的立体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7.
省部共建实验室可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类.与国家级实验室相比,省部共建实验室有其独特发展定位,布局分布呈现区域特色.可以通过建立竞争、淘汰机制,不断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加强共建项目的过程管理评估以及健全科技投入管理机制,优化投入结构等5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环境正义:环境伦理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伦理是实践哲学的一部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与此同时,作为对传统的环境保护运动的补充和社会正义这一永恒主题在环境领域的延伸的环境正义运动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环境正义实际上是对传统民法原则的讨论和校正,其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也是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现代环境设计观的人文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功能主义的设计现受到了批判,设计界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随着生态心理学的诞生,环境设计的人文评价标准与生态标准得到了链接,环境设计需要从广义的生态观点出发,满足人的深层生态需要,创造符合自然界内在价值的人工环境。这一环境设计观的变化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已经受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冲击,对此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环境设计伦理观。  相似文献   

20.
多晶材料的强度随晶粒尺寸减小而提高。但理论分析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当材料晶粒尺寸小于某个临界值后,进一步减小晶粒尺寸可能导致材料软化。多晶体材料极值强度的出现是由于塑性变形的控制机制由晶格位错运动逐步转化为晶界行为。本研究组研究了具有不同孪晶片层厚度的纳米孪晶纯铜的极值强度,结果发现强度随孪晶片层厚度下降而提高。当孪晶片层厚度为15nm时,材料强度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减小孪晶片层,强度反而减小、出现软化现象。随孪晶片层减小,样品的塑性和加工硬化能力单调增加。分析表明纳米孪晶铜中极值强度的出现是由于随孪晶片层尺寸减小塑性变形机制从位错孪晶界相互作用主导转变为由孪晶片层结构中预存位错运动主导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