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超出自己体质限度的运动却仍然会危及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就如心脏病患者不能参加紧张激烈的比赛、高度近视者不能参加跳水运动一样,一旦运动超出了自己的生理负荷,就变成了一种伤害。任何一种健身运动,任何一项强度要求,它的适应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2.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超出自己体质限度的运动却仍然会危及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就如心脏病患者不能参加紧张激烈的比赛、高度近视者不能参加跳水运动一样,一旦运动超出了自己的生理负荷,就变成了一种伤害。任何一种健身运动,任何一项强度要求,它的适应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度。如今的健身房热闹非凡,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在运动中得到健康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命都不能独立于生命共同体而生存.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主题"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人类与生物多样性生死与共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5,(21):72
任何职业或多或少都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如果这种损害超过一定限度,就成了职业病.根据职业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职业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意识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可归结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人的意识现象不能例外,它也是一种物质的运动形式。恩格斯说过:“物质的运动,不仅是粗糙的机械运动、单纯的位置移动,而且还有热和光、电压和磁压、化学的化合和分解、生命和意识。”心理、意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的运动形式。我们所以说人脑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这是因为人脑的运动(活动)把五种物质运动的形式融合在一起,高度综合地表现了五种物质运动的形式。这也是人脑同别的任何物质根本区别的地方。然而,人脑活动高度综合表现的五  相似文献   

6.
延缓衰老、增长寿命,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愿望.人们幻想可以像神仙那样长生不老、青春永驻,可谁也不能逃脱严酷的死亡规律.任何一种生物的寿命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用统计物理讨论活细胞内微粒的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承华 《科学通报》1994,39(3):219-219
早期把活细胞内的微粒运动归为布朗运动.60年代初实验发现,活细胞内的微粒还发生时间上间歇、方向无规的跳跃运动.跳跃运动是由活细胞内ATP分子的化学能转为微粒的机械能而引起的运动,而布朗运动是由分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跳跃运动是一种生命活动的形式.在细胞外无生命的微粒只能做布朗运动而不发生跳跃运动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些初学摄影的爱好者来说,景深也许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景深呢?景深就是焦点前后可以接受的一个清晰范围.任何时候我们都只能让焦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画面保持清晰,超出了这个范围,画面就开始变得模糊了.  相似文献   

9.
仿佛为了证实自己的话,他眯着眼睛,竖起一根手指,说道:"安特罗波斯!"——契诃夫《套中人》2011年10月31日,地球70亿人口日。头2012年10月21日,刘宁骑着自行车,去市中心的一个酒店参加同学聚会。本来刘宁就不想去,原因就一个,这些年自己没取得过任何成就。  相似文献   

10.
正在你的微信朋友圈有没有这样一批"晒跑族",他们每天分享自己的跑步里程,并将其当作一种生活乐趣。作为一项容易"上手"的运动,近年来跑步在中国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无论是日常健身还是参加比赛,跑步已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而马拉松是跑步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原本只是大型体育赛事的马拉松,短短5年之内就成为我国最火爆的全民体育项目,它迎合了公众对快乐、健康、健身的需要,又被各地政府和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运动与寿命之间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观点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坚持运动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障;另一种观点认为千年神龟靠静养,磨损不停的机器一定会首先坏掉。有人还以著名运动员很少有长寿的为理论依据,轻率否定运动的意义。最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运动医学博士唐纳德·科斯梅尔的一项研究表明,奥运会奖牌获得者的人均寿命比其所在国的人均寿命要长3年。著名运动员不能长寿的说法完全是臆断,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2.
人的容貌、力气、体重等在人生旅程中大抵都会有所变化,但在你身上确实有些东西是伴随你终生不变的,那就是"生命的印记. 世界上每个人都存自己的一些特点,我们把能将人类的个体从群体中准确地区别开来的生理特点或生理现象,称为"生命的印记".,比如,人类很早就发现和应用的指纹与脚印就是一种生命的印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已发现许多种生命的印记了,例如唇印、齿印、血印等等.实践证明,这些生命的印记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领域,以及人体保健等方面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假面躯壳     
正美国科幻小说家约翰·斯卡尔齐写过一本《生命之锁》,描写一种神秘病毒使得部分感染者的身体被完全禁锢,只能通过意识来操纵机器人躯壳或者人类化身。而以下的这篇微型科幻小说《假面躯壳》中的构想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类的意识能够储存起来,并输入任何一具躯壳里面。富裕人士能够拥有自己的躯壳,而穷人们只能分时共享躯壳,就像现在的我们使用共享单车一样……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05,(11):72-72
任何职业或多或少都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如果这种损害超过一定限度,就成了职业病。根据职业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饮食.可在定程度上降低职业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儒家提倡"担当",道家提倡"超越"."担当"是一种社会责任,"超越"是人的自然本真,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境界.人与大自然里的其他动物一样,天然地要玩耍、要游戏;人为了生存就得劳动、就得创造意义,这是人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16.
最新数据显示,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遥远的南极深海。科学家对此感到吃惊,因为这超出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2007年所做的最坏估计。有关专家指出,所有的迹象都暗示,地球可能已进入一个气候剧变的危险时代。除了气候剧变,地球还受到其他全球性灾难的威胁。这些威胁有些来自于自然,有些则是人类自己干蠢事埋下的隐患。至少有五种灾难,其中任何一种出现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横扫地球上的一切文明。  相似文献   

17.
巨石搬运之谜迄今,人们在安第斯山中相继发现了很多巨石建筑,姑且不说它们当时是做什么用的,仅就其建筑工艺和搬运技术而言,均超出了同时代人技术能力的限度。  相似文献   

18.
毁灭与更生     
生命的故事应该从40亿年前讲起,那时的地球刚刚诞生了6亿年,据说最早的生命就诞生于那个时候,生命发展到肉眼能够看到的程度大约是6亿年前,此后生命经历了无数磨难,它们的发展史比任何一部虚构出来的故事都跌宕起伏,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前天体物理学家根据一系列实验和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存在黑洞的假设.黑洞有一个重要的特性:一切物质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就被引力抓住,永远也不能逃脱.这种奇异的吸引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差不多在提出黑洞的同一时期(六十年代),一位美国科学家洛伦兹(Lorentz)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流体运动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七月布伦特兰开始履任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当时她就为该组织提出了极为雄心勃勃的议程:“我们能够战胜恶劣的健康状况,我们能为战胜贫穷和苦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看来生命中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比这更有意义。”这种情感听起来就象试图挽救世界的纯粹理想主义者的情感。但请不要指望布伦特兰会大谈特谈帮助那些不幸的人是多么高尚的一件事。她更愿意讨论自己如何计划将工作做下去: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