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1970年世界10大银行中,美国一国占6家,英国为2家,法国和意大利各1家。到1980年,日本仅有第一劝业银行进入10大银行之列。可是到了1987年底,按总资产计算,世界10大银行中日本一国就占了前6名。第一劝业银行的总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名列第一。最近资产超过富士银行的住友银行跃居第二。富士银行名列第三。三菱、三和和日本兴业银行分别为第四、第五和第六。80年代初一直是世界最大商业银行的美国花旗公司,现在名列第八。70年代作为世界最大商业银行的美洲银行已落到世界第27位。在10大银行中,欧洲银行只有3家,全部属法国。它们是农业信贷银行、巴黎国民银行和农林金库银行。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是一个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从石油、天然气到各种金属矿产都依赖进口。但这个“资源小国”却拥有另一种优势——众多的科学和技术人才。若按人口比例计算,以色列算得上是世界脑力资源首富。据统计,以每1000人为单位,美国拥有自然科学家2人,日本为2.4人,以色列则达2.5人,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工厂”问题上,妄自菲薄的声音甚嚣尘上。在一篇《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的文章中,作者称中国的劳动力“廉而不优”,“我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仅是日本的1/26、美国的1/25,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还高于韩国、匈牙利和墨西哥。”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最近公开称:“我国制造业虽然名列世界第4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4.
1989年,日本汽车占领了美国30%的市场,日本的家用电器在美国甚至世界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当高。靠应用技术发家的日本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经济发展势头如日中天,沾沾自喜的日本人开始嘲笑“美国工人已到了缺乏劳动道德的地步”,美国企业正在丧失竞争力。然而,话音未落,1993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却翻了个,首先是美国曾经落后很多的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重新取得了竞争优势,几家权威的国  相似文献   

5.
进入八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陷于经济停滞的困境。据估计,198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欧洲共同体十国平均为负0.5%,唯独日本仍保持约4%的增长速度。近来,日本有些人已开始称日本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就是说,按照他们的计算,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苏联。日本一位有影响的教授高坂正尧不久前在自民党机关刊物《自由民主》上著文指出:当前“世界面临两大问题,即苏联问题和日本问题”。苏联是搞军事扩张,日本则从经济上“加剧动摇世界的力量均衡”。因此,八十年代日本的发展航向是举世瞩目的。  相似文献   

6.
人才,这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然而从古至今,它却从未像今天这样被重视,被渴求,被珍惜。 原因其实很简单:继土地、能源、原材料后,人才,这一特殊资源,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今天的我们面对着:美国制定了“培养21世纪美国人”的计划;日本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方针和“培养世界通用的21世纪日本人”战略;欧盟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在17个国家中,日本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名列世界第一,高中生数学成绩为第二名。有关专家分析,日本中学生数学成绩之所以遥遥领先,除了因为日本数学教材体系合理、学习时间多和教师经验丰富,还因为在日本中小学里男教师比女教师多。据统计,日本初中男教师占总数的77%,高中男教师占92%。……美国初中男教师只占49%,高中男教师只占51%。他们说,这也是美国中学生数学成绩名落孙山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男子汉”的  相似文献   

8.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日本应该修改宪法当中‘不保持军队及其他战争力量、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战争’的第九条或是制订新宪法。”“日本人已慢慢知道在亚洲惟一能相信的只有台湾。”“世界上的道义一直在衰退,很羡慕日本能保有武士道诚信精神。”“美国20年来没有改变过围堵中国的目标,今后可能会让日本处理台湾问题,日本应该代替美国理一理亚洲的外交战略。”———曾自诩“22岁之前是日本人”的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又有惊人媚日言论。他接受日本《产经新闻》专访时公开声称日本应修改“反战宪法”,并鼓吹美国应让日本处理台湾问题。“如果一个…  相似文献   

9.
芬兰的生活水准名列世界前茅,而且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芬兰人常常为此而自豪。然而芬兰人也不无遗憾地发现,在异国,芬兰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据芬兰一位旅行家在美国的调查,仅有1/3的美国青少年能说出芬兰位于北欧,而能说出两个以上“芬兰名人”大名的还不到1%!即使同处欧洲的英国和法国,人们提起芬兰,联想到的也是寒风、白雪、驯鹿外加圣诞老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平均寿命是世界上最高的.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十分严重。为了让老人能靠退休金在城市中独立生活,安度晚年,日本各地公共机关正在建造提供护理、食膳等生活服务项目的“银发住宅”。“银发住宅”的最基本原则是帮助老人独立生活,住宅内的一切设施及服务都以此为基准。迁入“银发住宅”的条件是60岁以上老年夫妇或单身老人。费用按居住16年计,签约时一次付清,无日后房租涨价之虞。如提前死亡,可按年退还费用。“银发住宅”分一居室、两居室两种,面积约为40—60平方米,住宅内配有扶手和坡道。并配备厨房  相似文献   

11.
世界第二大国,大在哪里?德国一家名为别尔杰尔斯曼基金会的新闻调查机构于今年开展了一项国际社会调查,调查小组对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1万名调查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国,中国和日本则名列第二、三位。81%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既已结束,我们不妨“指手划脚”一番。一、美国此次在亚洲用兵公然地绕开联合国,开了一个恶例。美国自恃“新罗马帝国”,凭着国力强大而肆意妄为,联合国只是美国人世界大棋局上的一枚漂亮的棋子,一旦需要便“挟天子以令诸侯”,不需要则挂出“此路不通,绕道而行”的牌子,这实在令所有喜欢美国民主自由精神的人士扼腕。美国人须知一句东方格言———“好事不因坏人去做而成为坏事,坏事不因好人去做而成为好事”。二、看到有媒体分析美国的意图是要在伊拉克推行民主,像二战之后在德国和日本一样在中东建设一个民主样板。但…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细川首相于2月中旬肩负重任,首次出访美国。美日两国首脑就多方面问题举行了会谈。会谈在有的问题上比较融洽,但在最主要的议题——美日贸易问题上却谈崩了。崩在美国坚持要日本接受用以衡量日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数值指标”,而日本方面坚决不接受,大声对美国说“不”。这样,过去美国坚持施压、日本被迫让步的“模式”,在这次美日首脑会谈中没有能够行得通。  相似文献   

14.
仝伟 《科技潮》2013,(1):13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仍然表现欠佳,但2011年全世界知识产权申请量继续出现强劲增长。按专利申请受理数量来计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继2010年超过日本特许厅之后,在2011年又超过美国专利商标局,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服务机构。而在2011年之前的100年中,只有德国、日本和美国3个专利局曾经占据过世界最大专利局的位置。(2012年12月13日《科技日报》)  相似文献   

15.
十年演变日本人常说:“十年一昔”,意即“十年就会有大变化”。有些日本人对照十年前和今天日本在国际上的形象,也颇有此感。一九七○年前后佐藤执政时期,日本在世人眼里是个“经济巨人”,却被贬为“政治侏儒”,其经济迅速发展产生的“辐射”,令人侧目而视,以至被讥为“经济动物”。人们甚至从这种称作“利己主义的重商精神”联想到战前,对它的走向表示关切。连它的最重要的盟友美国,也曾感到忧心仲忡。在改善对华关系上,美国搞了据说事先未与日本磋商的“越顶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中国人一说起日本,总是“小日本”如何如何。“小日本”这个看似简单的称呼里,包含复杂的意味,值得作一番梳理。为什么叫他“小日本”与幅员辽阔的中国相比,日本确实显得小。然而,若是按领土面积或者人口计算,日本至少也是一个中等国家,假如把日本移到欧洲,则不折不扣成了一个大国。不  相似文献   

17.
杨毅 《世界博览》2009,(8):40-42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指出:“组织的目的是解放和动员人的能力,而不是取得对称、和谐或一致。”对于名列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而言,这一点尤为致命。  相似文献   

18.
提起美国,人们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据说,如果你问美国人他们怎么看自己的国家,十个人就会有十种回答。这也不足为奇,因为美国终究太大,也太复杂。但自两极格局解体以来,美国一些人却千方百计要世人对美国抱有一种统一的认识,那就是“美国是世界的当然领袖”。而在行动上,美国却又常常同它的宣传不一致,闹得人们无所适从,不知怎么看美国好。  相似文献   

19.
“马歇尔计划”本来是美国在二次大战后“援助”欧洲穷朋友的,如今一些爱说俏皮话的美国人把一项拟议中的计划,叫做“日本的马歇尔计划”,而美国成了“援助”对象。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一个美籍日裔实业家,据他说,日本的大企业主也许愿意向美国提供100—500  相似文献   

20.
按人口消费水平计算,美国才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克林顿的调整十年前,当世界各国在墨西哥城召开第二次世界人口会议时,美国袖手旁观,称“全球人口增长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坏”。当时美国对控制人口基本上持反对态度。华盛顿还停止向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提供援助,并批评该机构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计划,美国同时还停止了向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提供援助。十年后,人口的飞速增长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致专家们发出“人类正在成为自身最大的敌人”的严峻警告。这样美国人也不得不面对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