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人口分布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本文用1:20万的云南省数字高程模型,以ArcGIS10.0 为软件平台,利用 SpatialAnalyst 中的栅格邻域计算工具窗口分析方法提取出云南省县域尺度的地形起伏度,加以分析云南省地形起伏度的规律,结合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的耦合指数,在 Geoda 软件支持下对各区县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的耦合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云南省地形起伏度空间分布整体趋势为东南低于西北,南部低于北部,中部地区居中,地形起伏度数值随着海拔高度、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的多项式合曲线拟合度为 0.5217。其县域地形起伏度介于 1.30~4.61 之间,利用 Geoda 软件分析得出云南省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耦合指数的全局自相关 Global Moran’s I 指数为 0.5822,表明云南省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密度的空间分布存在较显著的集聚特征,对其局部空间的 Local Moran’s I 值进行显著性检验,局部空间自相关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陈丽 《科技资讯》2015,13(4):28-29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GIS软件和Geo 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年的县域人均GDP数据,对宁夏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426,在空间上相关性很强,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空间上经济水平差不多的地区空间上分布较集中,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s I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ESDA-GIS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View GⅠ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2004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4年总体上经济空间差异较大,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和几何中心均有较大偏移;全局Moran’s Ⅰ指数为0.3911,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S Ⅰ散点图和LⅠSA集聚图,并采用空间插值获得局域Ⅰ值分异图.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90m分辨率的SRTM DEM为源数据,分析云南省地形起伏度的分布特征.筛选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云南省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11×11;地形起伏度由西北向东南梯度递减,与海拔关系密切,两者存在线性关系;地形起伏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空间负相关关系,呈高—低,低—高,高—高,低—低四类空间分布集聚,其中高—低水平区集中在云南省西部,低—高水平区集中在云南省中部.  相似文献   

5.
昆嵛山腮扁叶蜂幼虫空间自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全局Moran’s Ⅰ和局部Moran’s Ⅰ方法对昆嵛山腮扁叶蜂幼虫空间分布的自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嵛山腮扁叶蜂幼虫在样地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的程度,没有形成特定的空间分布格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也没有局部空间聚集现象。由于样地环境比较单一,因此只考虑昆嵛山腮扁叶蜂易感林木的空间自相关对昆嵛山腮扁叶蜂空间自相关的影响。用相关性分析昆嵛山腮扁叶蜂全局Moran’s Ⅰ值和易感林木全局Moran’s Ⅰ值的相关性可知,昆嵛山腮扁叶蜂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受易感林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状态具有时空性,自身又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城市交通状态空间自相关特性,对交通管制、居民出行行为以及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出租车GPS空间数据库,划分交通小区并计算各交通小区平均行程速度和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对贵阳市中心城区交通状态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时空Moran’s I指数形成良好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一定的空间聚集性,且随时间的推移空间自相关性呈波动式变化,工作日与休息日分时段时空Moran’s I指数变化态势明显,交通状态表现为时空集聚性强;2)局部时空Moran’s I指数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模式在空间上维持良好的稳定机制,高高聚集呈现城市外围区域指向性特征,低低聚集呈现城市核心区指向性特征;3)工作日与休息日早晚高峰时段各种类型区分布格局保持高度共轭协同,仅有小部分区域出现异质情况;4)时空Moran’s I指数时空聚集区域在空间上表现出由弱聚集向强聚集,再向弱聚集状态转变。在高峰时段表现为强聚集趋势,在非高峰时段聚集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7.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作为真实地形的一种数字化模拟,网格间存在着某种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是一种常见的空间自相关程度量化指标.为了研究Moran’s I与DEM网格大小之间的关系,文章在分辨率为30 m×30 m的DEM上随机选取了35个采样点.又以每个采样点为中心,选取n×n(n=3,5,7,…,25)大小的DEM网格,计算并记录对应于每个网格的Moran’s I指数值,绘出各采样点的Moran’s I指数值随n变化的曲线.研究发现:大多数采样点的Moran’s I曲线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同时发现少数采样点的Moran’s I曲线出现局部的变化异常.对这些异常进行分析后发现,Moran’s I值随n变化的趋势与DEM网格高程值的离散程度(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View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1990-2006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时空格局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16年来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在总体上呈现缩小趋势;局部空间差异缩小,河西和陇南所辖县域表现出与周边地区同步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s I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并采用空间插值获得局域I值分异图.研究表明: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清楚地解释经济发展空间异质性问题,并且具有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空间相关性分析理论,借助GeoDA统计分析软件,对云南省126个县(包括区、县级市、县和自治县)2008年的人均GDP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分析,即分析2008年云南省各县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均GDP与农村人口比例的空间关联性,以及人均GDP与各县土地面积的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的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为0.134 1,说明人均GDP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人均GDP与农村人口比例在空间上呈现负相关性;人均GDP与县域土地面积在空间上呈现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量分析陕西省地形与城镇空间格局的特征,阐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以GIS为主要技术,以地形起伏度为主要指标,使用区域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1)陕西省的地形起伏度在0.091~4.274的范围内,整体态势为南比北高,西比东高。2)陕西省的城镇大多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低于1的较为平坦地区。3)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的拟合曲线为指数形式,相关系数为-0.81,呈现显著负相关。4)陕西省地形起伏度与GDP的相关性不明显,地形条件对经济的影响日趋减弱。结论地形对城镇体系的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城镇化战略往往是从地形起伏小和最佳区位条件处开始孕育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肖太梁  杜鹏 《河南科学》2014,(3):425-429
基于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相关分析,在ArcGIS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采用人均GDP为指标,对东北地区236个县域空间格局特征、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对2003—2012年空间格局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空间关联分析,在总体空间格局上各县域人均GDP的分布存在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集聚结果包括HH,HL,LH和LL 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Moran′s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研究了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间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空间集聚性和邻近省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星级酒店业、景区游览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邮电业等对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邻近省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低低聚集区占比较大,广泛分布于西部地区,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不合理的两极化分布;星级酒店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对提高入境游客消费水平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景区游览业和邮电业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入境过夜游客在相关业态消费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2年1月—12月粤港珠三角区域15个空气污染监测网络子站监测的数据,根据各个区域的空气污染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研究。在研究时段内,全局Moran's I结果表明:在2012年1月、4月、5月、6月、8月、9月、11月中,粤港珠三角区域15个监测站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全局Moran’s I为负值,即存在负空间自相关。而在2012年2月、3月、7月、10月、12月中,15个监测区域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全局Moran’s I为正值。但Z(I)检验统计量的结果来看这种空间格局不显著。故空间分布呈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4.
众创空间作为创客活动的物理层面的载体,其发展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为研究我国众创空间区域分布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197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为样本,使用Geoda95i软件绘制了四分位分布图,计算了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使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众创空间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众创空间空间分布存在正的空间相关关系,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第二,不同区域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各省份Moran指数和相邻省份Moran指数平均值,可将31个省份划分为众创空间的"高地""洼地""贫瘠地"和"孤岛"4种类型;第三,经济层面的GDP和技术层面的有效专利指标是推动省域众创空间发展的重要动力,政策层面因素对省域众创空间发展影响并不明显;第四,各省市众创空间建设应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以避免盲目发展,应加强区域协同以提升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鉴于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本文以较小的评价单元村级为研究单位,使研究结果更为精细。在构建耕地破碎化及区域贫困评价体系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模型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绘制耕地破碎化-区域贫困散点图进行相关性分析,借鉴物理容量概念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建立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耦合关联评价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百色市田阳县52个贫困村2015年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空间格局及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贫困与耕地破碎化空间分布规律有差异;耕地破碎化程度总体较高,空间分异东部耕地破碎化较严重,西部耕地破碎化较轻微,耕地破碎化Moran’s I指数为0.210,空间正相关,存在集聚现象;区域贫困程度空间分异东部与西部的区域贫困程度较高,中部地区贫困度较低,区域贫困程度未通过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2)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具有一定空间相关性,大部分行政村散点落在耕地破碎化-区域贫困散点图的Ⅳ-Ⅰ与Ⅴ-Ⅰ区域内,其耕地破碎化程度较高但区域贫困度较低,耕作条件相对滞后。(3)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从高度协调(Ⅰ)到临界失调(Ⅵ)跨越六个等级。耦合协调发展度Moran’s I指数为0.129,空间正相关性,存在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地形条件对广东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进行最佳计算单元的计算分析,提取广东省地形起伏度;利用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进行人口和经济空间化建模,生成人口和经济密度图;在系统分析地形起伏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揭示广东省地形起伏度与人口、经济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广东省地形起伏度总体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空间分布与海拔、坡度2个地形因子呈较强正相关,地形起伏度区域面积占比呈现较强的地形梯度效应。(2)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划分人口稀疏区与密集区,进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人口空间化建模,其模拟精度更高。(3)与其他地形因子相比,地形起伏度对人口、经济的影响更强,与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对经济密度的影响更大。(4)人口和经济均呈现向地形起伏度低值区集聚的现象,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7.
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差异变量指标,选择标准差、极差、极差率和变异系数这四个统计学指标,通过Excel表格计算并绘制出2011年~2015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图,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方面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呈逐年扩大的态势,各县域间贫富差距增大,形成两级分化.然后基于ESDA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对甘肃省2011年~2015年人均GDP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和计算,得到甘肃省2011年~2015年人均GDP Moran's I系数变化图和人均GDP Moran's散点图.从全局和局域两方面对甘肃省县域各单元间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GDP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体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两个空间集聚区.即以酒泉市和兰州市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地区,以临夏、甘南、陇南和定西等组成的经济落后地区.最后分析了县域差异变动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差异常用测度方法与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1992—2012年间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580篇核心期刊文献的基础上,统计出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几种常用测度方法:变异系数、Theil指数、标准差、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把这几种测度方法分为非空间测度方法和空间测度方法两大类.同时,分析了这些测度方法在构造上的差异,然后通过不同测度方法测度了1999—2011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轨迹.研究认为:非空间测度方法的结果表明,在探究区域经济差异变化机制时,应以长期的变化趋势作为分析的基础;Global Moran’s I,Moran散点图和Local Moran’s I三种空间测度方法相结合可以用来研究区域经济总体空间差异、局部空间差异的演变以及经济发展的局部空间格局变化.最后,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探讨了不同测度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在测度区域经济差异中的优势和局限.  相似文献   

19.
地形起伏度是反映地形特征的重要指标,对人口空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基于GIS/RS技术,集成DMSP/OLS灯光数据、NDVI等多源遥感数据对沱江流域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空间化,并从DEM中提取地形起伏度,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空间分布值域介于496.67~9 896.4 km-2之间,其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从城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的态势,精度验证表明,人口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地形起伏度值域介于0.229~7.054之间,且由北向南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态势.人口空间分布与地形起伏度的关系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其关系散点图呈现"L"状分布.当地形起伏度为0.805时,两者关系出现拐点,即地形起伏度大于0.805时,人口空间分布陡然降低,单位面积内人口数呈现平缓减少的空间分布态势.对地形起伏度进行自然间断点5级分类后发现,地形起伏度前3级(0.229~0.509)的区域占全区总面积79.85%,分布着占全区88.23%的人口数.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1997-2011年人口和GDP数据,计算各区县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二者的耦合指数,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人口和经济集聚特征,人口与经济耦合类型,并在Geoda软件支持下对各区县人口与经济耦合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点;根据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将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划分为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等3种划分类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1997-2011年研究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具有较高空间集聚特征但呈下降趋势;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局域集聚程度也较高,并且空间集聚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和研究区东北部.重庆主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口集聚程度高;研究区东北部地理环境较差,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人口集聚程度低.为了降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不均匀程度,建议调整产业政策向研究区东北区域倾斜以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回流;并且研究区东北区域也应抓住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同时还可采取改善重庆主城至研究区东北区域的交通条件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