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是核心。课程体系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它而展开。本文从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设置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课程、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统一、理论和实践课程并重和"够用""实用"和"可拓展"相结合等五方面,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林海峰  毛瑞丽 《科技信息》2011,(14):191-191,195
《实用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我院首批试点的十门示范课之一,课程建设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结合学院"探索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大胆进行改革。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剖析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专项技能,提炼教学任务,整合课程内容。探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创新考评机制,建设完善了课程教学资料,为学院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专业定期的人才市场调查,对园林行业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按照企业的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并结合园林生产的季节性要求,为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技能增长与认知规律,构建了"三学段渐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利用"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实训—顶岗实训"三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4.
王娟  饶晶 《科技信息》2011,(16):214-215
高职动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按照"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以动画设计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的依据,重新设计教学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着岗位技术需求来设计的,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企业工作过程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以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和培养职业能力创新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和校企(院)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着重就我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双证书制度实施等一系列方面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经验总结,以期与大家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6.
王坤  戴护民  胡卫才  贾凤英 《科技信息》2011,(13):585-585,610
深化教学改革是突出高职教育的关键,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平台、多证书、强技能"教学机制,按照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及职业规范设计实训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相似文献   

7.
朱海洋 《科技信息》2008,(29):264-265
职业指导是隐性课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不断推进,职业指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连接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职业岗位实践的无形纽带,换句话说,"工"和"学"的结合需要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指导来无缝融合,学生具备了真实岗位的职业素养和掌握了具定岗位的职业技能,才能"零距离"适应严峻的就业环境,那么如何推行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指导,是高职院校开展特色职业指导的前提,本文就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指导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8.
深入了解企业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采用“工学结合、岗位导向、团队意识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岗位职责、岗位技能和团队意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科技信息》2010,(12):392-392
根据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提出了"六业相扣"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提出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的设想。这种方案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朱鹏  段安元 《科技信息》2011,(7):I0207-I0207,I0138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一样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随着当代社会高科技术迅速发展,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就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工学结合模式的探讨,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古光甫  巴世光 《科技信息》2010,(10):I0198-I0198
天津职业大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共同探索"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多赢。  相似文献   

12.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的重要途径。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软件服务外包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弹性课程设置,是软件技术专业推进内涵建设满足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状况,提出适应产业发展的高职智能交通人才培养目标,加之对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深入分析,探讨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同时运用工学结合理念,在基于产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专业建设规划出发,分析了软件技术专业定位、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思路:探讨了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岗位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质量保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创建实训条件;完善教学管理和监控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倡导素质与技能并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寻并构建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3+3"模块化高职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成功实施,适应了六安的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要求,创新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围绕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从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架构、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实训教学组织及毕业考核实践等环节,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特点探索适应金融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金融行业的调研、分析,结合金融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状况,设计实施“四环相扣、双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金融行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8.
赵琪  牛秀粉 《科技信息》2009,(36):139-140
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推进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在高职高专领域,大家都已认识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但对"工学结合"的理解和具体实施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从分析工学结合提出的背景出发,探讨了工学结合的内涵、本质,在总结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雪瑛 《甘肃科技》2014,30(19):69-7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之一。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出发,对会计与审计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内外结合 理实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长期办学实践经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践了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校外"打工实习"和校内"教学车间"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从"内外结合、理实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核心及保障等方面分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