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均对微乳液区的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油包水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复配,以环己烷为油相制备高度分散、液滴均匀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通过目测及测定体系电导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复配、四种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探索该微乳液形成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复配表面活性剂中Tween80的含量为60%、乙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1.0时,可得到作为微反应器的理想微乳液体系;随温度升高,W/O微乳液体系相图的稳定区域减小,盐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增溶过程及其微乳液相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NMR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形成的胶束对间二甲苯和苯甲醇的增溶过程,并比较了两者的增溶位置和增溶过程的异同.同时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辛烷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醇对其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当醇的分子量改变时,通过测定CTAB/水/油/醇体系的四组分相图,得到微乳液的类型和区域面积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几种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微乳体系的相行为。阴离子表面活性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ABS)、重烷基苯磺酸盐1#和重烷基苯磺酸盐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AEO9以及AEO20。通过微乳液最佳盐度、获得中相微乳液的盐浓度范围、最佳中相体积分数以及获得单相微乳液所需的最低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参数表征表面活性剂的耐盐能力和增溶能力。结果表明,单一磺酸盐的增溶能力和耐盐能力取决于其平均摩尔质量和浓度,磺酸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对增溶能力和耐盐能力有显著影响,但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若增溶能力提高,则耐盐能力下降,反之亦然。重烷基苯磺酸盐1#和重烷基苯磺酸盐2#分别与质量分数为10%~20%的AEO9或AEO20混合,耐盐能力有显著提高而增溶能力仅有微小下降;ABS与AEO3混合,当AEO3质量分数为10%~30%时,增溶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用δ-γ型“鱼状”相图研究了微乳液体系十二烷基磺酸钠(AS)/醇/烷烃/NaCl水溶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微乳液发生Winsor I(2)→III(3)→II(2)的转变。从亲水-亲油平衡(HLB)方程计算得到了中相微乳液的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如平衡界面膜的组成、表面活性剂和醇单体分子在油相中的溶解度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无机电解质、有机相与去离子水配制微乳液,研究微乳液的稳定性,利用配置的微乳液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探究方法可行性以及最佳参数条件。方法 采用Shah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分别以正丁醇、NaCl、Na2CO3、Na2SiO3、有机相正庚烷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液,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研究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分析该微乳液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洗脱率。结果 配制的微乳液Ⅲ对含油量为10.6%的石油污染土壤去除率达到90.47%,清洗后的土壤含油率为1.01%,对比单一表面活性剂SDBS的石油烃脱附效率提高了32.31%。结论 该微乳液脱附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或其他复配溶液药剂,可作为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备选技术。  相似文献   

7.
用拟三元相图考察了OP-4[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和OP-7[壬基酚聚氧乙烯(7)醚]为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非离子型微乳液体系(OP-4 OP-7)/苯甲醇/煤油/HCl在有或无萃取剂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时的相态及其增溶性质.结果表明,微乳液体系中无P204时,相图中存在W/O单相区、WinsorⅠ、Ⅱ和一个较大的WinsorⅢ区;加入P204后,微乳液系统的相态变化趋于简单,此时形成的W/O微乳液适合作为液膜提取稀土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微乳体系的相行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油相种类、锌离子浓度对微乳液拟三元相区大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微乳体系.研究表明,当m(CTAB)∶m(正丁醇)∶m(正辛烷)=1.2∶1∶4.4时,微乳体系具有较高的增溶水量.采用该配比,在微乳体系中制备出粒径小、尺寸分布窄的纳米氧化锌,并用扫描电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对纳米氧化锌的形态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蔗糖和乙醇在蔗糖甘油酯微乳液生成中有利于O/W型微乳液的生成 ,并使W /O型微乳区域面积变小 .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低时 ,要加溶更多的菜籽油则需要更多的蔗糖 ;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高时 ,少量的蔗糖就能加溶更多的油  相似文献   

10.
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苯甲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己烷、苯、甲苯、正庚烷和四氯化碳在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nTAC,n=8,12,14,16)胶束溶液中的增溶量.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碳链越长,对有机物的增溶量越大,苯甲醇在R16TAC溶液中的增溶量最大,为1.125mol/L.有机物从水相到胶束相的相转移自由能与其本身的极性和RnTAC的碳氢链长有关,极性越小、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越长,增溶越容易。  相似文献   

11.
以环己烷为溶剂,Tween-60 Span-80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采用反胶束微乳液法制备纳米α-Fe2O3.首先研究了V环己烷:V异戊醇=5时Tween-60 Span-80质量分数及w(Tween-60)对微乳液体系加溶水的能力的影响,得到体系加溶水的最优组成为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33.9%,w(Tween-60)=88%.在此基础上,采用反胶束微乳液法制备纳米Fe2O3,探讨了铁氧体的失重及晶型变化规律和x=nFe3 :n(Tween-60 Span-80)对Fe2O3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超过400 ℃时,铁氧体逐渐转化为α-Fe2O3,600 ℃时,铁氧体已全部转化为棕红色的α-Fe2O3;氧化铁颗粒的粒径随着x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李志敏 《甘肃科技》2009,25(12):33-35
介绍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土温-40,油相为甲苯,助表面活性剂为元水乙醇,三次去离子水体系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并测绘出该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分别对21℃、25℃和270C恒温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2:1,1:3,3:1时的W/O型微乳液体系相行为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升高体系温度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均能使微乳液体系增溶油和水的能力加强。在相图上表现为微乳区面积增大,微乳区域形状的改变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提取分离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用于提取分离水溶液中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进行研究.以三元相图为实验方法,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溶剂以及促进迁移载体的选择和用量;分析了不同内水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OP-7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煤油为油溶剂、N235为促进迁移载体组成有机相,以NaOH溶液为内水相的微乳液膜体系,可有效提取分离活性染料艳蓝-K.  相似文献   

14.
将金属套管式微通道用于油包水(W/O)乳液的制备,系统考察了连续相中大豆油和正己烷的体积比、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套管环隙尺寸和微孔孔径等对乳滴粒径的影响。得到的较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大豆油和正己烷体积比8∶10、表面活性剂Span 80的质量分数1%、微孔孔径5μm、套管环隙尺寸250μm,可制备出平均粒径约为13μm且分散性良好的W/O乳液。与高速均质机和Y型微通道的比较发现,其所得乳液分散性和稳定性优于后两者,可望满足实际工业应用需求的高通量(至少可达1L/min)。此外,实验考察了微通道结构参数对乳化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压降随微孔孔径、套管环隙尺寸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几种微乳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出了与现有报道组成不同的多种稳定的微乳液体系.在研究过程中,选价格低廉的表面活性剂OP-10和渗透剂JFC作为表面活性剂.实验结果表明,OP-10作表面活性剂可以大大提高微乳液体系的最大增溶水量,提高产率,从而得出最经济制备工艺,相对降低生产成本.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微粒结构、粒度、形貌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PMBPNa在有机相形成反向胶束过程的量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滴定微量量热仪研究了PMBPNa在苯,甲苯,二甲苯作溶剂时形成反向胶束过程,用处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微乳液的方法来处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微乳液的过程,获得了PMBPNa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胶束生成常数和有关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一植物源杀菌剂存在高成本、低抗菌性且抗菌谱较窄及植物精油不稳定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抗菌复方精油微乳液.采用协同指数法确定精油的最佳复配组合,并利用相转化法制备其微乳液,通过分析拟三元相图中微乳液区域的大小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油相含量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以丁香油-肉桂油-大蒜油复配精油(质量比8∶1∶8)为油相、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蒸馏水为水相,当Km=5∶1、油相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2∶8时,制备的微乳液抗菌性能显著,且外观及稳定性等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CTAB-甲苯-正丁醇-水微乳液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活性剂CTAB/正丁醇/甲苯/水体系微乳液的相组成和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做出活性荆CTAB/正丁醇/甲苯/水体系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率法验证该三相图的正确性。对CTAB/正丁醇/甲苯/水拟三组分体系进行了结构参数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界面层中助表面活性剂与表明活性剂的比率(I)与(ω)水与表明活性荆的摩尔比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制备纳米Fe2O3的微乳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油水比的电导率变化,研究了甲苯(M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1-B),三氯化铁溶液(FeCl3)微乳体系的形成及影响体系稳定性的因素。实验表明:当MB和H2O总质量一定.SDS质量不变,正丁醇/甲苯=0.3时,水油体积比(Vw/Vo)小于0.6形成油包水(W/O)型微乳液,当Vw/Vo在1.3附近形成水包油(O/W)型微乳液。表面活性剂的种类,pH值,盐值影响微乳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辛烷、十二烷或十六烷为油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按1:1质量比复配的复合型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PEG-400为助乳化剂制备高分散的油包水型(W/O)微乳,并在其静态体系中生成甲烷水合物,把它和纯水体系以及表面活性剂体系(含等量的乳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微乳中甲烷水合物的诱导时间缩短,生成速率和耗气量明显增加,生成的水合物成粒状,含水率低.另外,选择油相时应选取不生成水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小而且对甲烷溶解度尽量大的有机溶剂,并对微乳液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