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在其代表作《交往行动理论》中对“生活世界”进行了探讨,他的生活世界理论为其交往行动理论提供了基础性支撑,提出了很有价值的“体系--生活世界”双重社会分析结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内部论题,体现了极强的理论延展能力,是很有价值的现代哲学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切口,考察了其颇具现代性色彩的传播思想,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公共领域的缘起、发展和转型进行审视,探讨了媒介发展在公共领域型变中的作用,尤其着重思考了网络传播能否带来公共领域新的勃兴.认为网络传播的兴起,可能导致出现具有公共领域性质的第二条媒体通道,即在保留传统媒体的功能的第一条媒体通道之外,出现脱离第一通道控制、纯粹表达不同的个体或团体公众参与的意见平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概述和分析,介绍了哈贝马斯的基本理论观点及其局限性,指出了哈贝马斯理论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上可资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提出交往行为理论,力图重建现代社会的结构,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内涵,正确认识这些概念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遵循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改变生活世界,重塑舆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凸显了公民(或公民团体)的主体地位及其内部的能动交往活动。该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启示作用,对我们思考中国公共领域和公民问题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等方面也有极强的借鉴作用。公共领域和公民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要素,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直接的构成性意义,如何保持公共领域的独立性,如何调动公民积极理性地参与公共生活,并从中实现公民之间的团结与认同,是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工具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呼唤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其思想对于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平等交往主体的新型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语言学和哈贝马斯交往行动哲学理论的角度,对当代汉语新词语的衍生类型、语义特征、衍生变异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以及交往行动与新词语衍变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寻,以期能全面认识汉语新词语当代衍变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围绕语言展开,对语言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将其与修辞学联系起来,探究其对于修辞学的价值。研究发现:修辞也是一种交往行动;修辞的导向与交往行动的导向一致,即都为理解,达成一致;修辞能力的培养需要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如文化对交往行动的影响一样,文化对修辞的影响也是整体性的、动态的,同时修辞对文化存在反作用;交往行动需要交往理性,修辞活动也需要修辞理性。这些能为修辞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语言交际理论着眼于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它对当今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交际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以创造性、智能性、多功能性区别于传统教学.交际教学理论可以对语文教学各方面起到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交往行动理论的回顾,了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支持,分析主体间性的跨文化研究,梳理常见的误区,区别多元文化论与主体间性的文化研究,以实现对跨文化交际的更好理解。  相似文献   

13.
马云飞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1):102-107,118
《红与黑》的创作显示了司汤达对交往辩证法的深刻掌握。交往辩证法要求,历史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交往自由的实现,它是欲望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合一:前者要求交往自由的实现;后者阐明落后的交往模式必然被先进的交往模式所取代。只有勇敢地打破交往界限,才能推动社会与历史的发展。小说中于连.索黑尔的存在是一种否定的力量,他生活的目的在于打破陈腐的交往形式,去创造一种新形式的交往。因为交往自由的要求不为落后的社会所接纳,他自己成为了自己要求自由交往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提出"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分析了法律的双重理论。布迪厄批判了语言的纯粹研究,认为语言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并不仅仅是沟通的手段。本文梳理了哈贝马斯的法律思想,并以布迪厄的理论对交往理性作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对外语教学中跨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的商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跨化交际中的话语表达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商颖 《科技信息》2010,(19):I0195-I0195,I0213
互动是教与学之间在学习、思考、感觉以及行为之间的和谐振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有效手段。听力逐渐成为语大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听力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笔者把互动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生们的听力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在听力互动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经亨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一生与时俱进 ,积极进取 ,在浙江大胆进行民主主义教育改革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亨颐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格教育”思想 ,他的“人格教育思想”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 ,不仅对我国近代教育的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也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地跨文化交际,译文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作为信息文本和感染文本结合体的酒店,时外推介材料英译时,译者应依据翻译目的和翻译纲要,结合译文读者的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和交际需要,采用删减、改译、编译等适应性手段,从而实现酒店对外推介的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达到吸引更多海外旅客的最终日的。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文论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冲击波,蔚然而成一股理论潮流。诠释学将人的理解上升到本体论高度,凸显所有解释都是翻译,所有翻译都是解释。顺着诠释学开辟的道路,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及读者反应论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长驱直入翻译研究,并形成了跨学科趋势,自然而然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但自诠释学以降的这条翻译研究路径过于强调读者的主体认识论,忽视了翻译研究中各因素的合理交往,因此有必要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以期在作者一译者一译本一读者等多元因子之间建立合理交往,实现翻译研究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