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oS攻击目的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危害性极大.虽然目前提出的DoS解决方案很多,但各有优缺点.针对以往防火墙面对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时的漏判或误判行为,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分析和双阈值策略的防范机制,采用可通信表记录可信任站点,使用双阈值并添加入侵检测提高系统性能,该方案利用Netfilter框架,在NF_IP_PRE_POUTING处注册了自己的防火墙模块,实现了对DoS攻击的入侵检测以及当攻击产生时过滤异常包等功能.通过实验环境测试了系统,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Dos(Denial of Service)拒绝服务攻击,在分析Dos的攻击原理 现有的检测,防范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检测,防范Dos的分布式模型,并提出了利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技术实现该模型的方案,分析了实现后的检测系统自身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式检测防范模型能有一定程度上对付DoS攻击,能在更高的层面处理分布式攻击。利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检测其他的入侵攻击。  相似文献   

3.
拒绝服务攻击是AdHoc网络安全领域中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Agent的安全路由协议,Agent可根据其邻节点的可信度定期更新以适应AdHoc分布式路由计算环境,有效提高网络的可信性,降低网络安全计算的复杂度;根据拒绝服务攻击的特征抽取出Agent安全规则与检测算法.采用NS2网络模拟器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检测出拒绝服务攻击并进行及时响应,使网络性能迅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代理的协同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的协同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CDIDS),该模型依靠基于主机的代理HIDA和基于网络的代理NIDA,运用异常检测与特征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入侵检测;在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系统通过入侵检测控制中心实现检测/响应模块的协同工作,为单个主机的攻击与大规模的网络入侵提供应对策略,并采用协议分流的方式提高NIDA模块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UTM产品能提供全面的防火墙、病毒防护、入侵检测、入侵防护、恶意攻击防护,支持多个网络接口、NAT地址映射、路由转发及策略路由,有效利用UTM的策略路由,实现多网络接入服务,提高网络带宽,节约网络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上各种攻击事件不断发生,相应地各种安全措施也越来越多。而入侵检测技术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针对当前入侵检测系统中存在的一般性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实现了基于该模型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网络攻击,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分析的空间相关性选择正常流算法(SSNFF)的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利用SSNFF算法进行DDOS信号的提取,对提取的DDOS信号利用基于极大曲线长度阈值的去噪算法与阶越点判定算法进行入侵发生点的检测,克服了原有利用模极大值检测入侵点算法中不同幅值突变大小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进而给出一个使用中的判定模型,并对实际采集到的网络流量和仿真攻击流量的混合流做了计算机模拟验证,最后给出试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与防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DOS)具有难于检测与防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检测与防御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告警的频率与分散度来检测DOS攻击,并采用分阶段切换的方式将状态检测由正常模式转为紧急模式,丢弃不属于正常TCP会话的数据包,以实现对DOS的防御。性能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及时发现、防御DOS攻击,有效地阻止DOS攻击所造成的系统破坏。  相似文献   

9.
基于聚集算法的DDoS数据流检测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路由器的嵌入式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防御算法。针对DDoS攻击的本质特征,对IP数据流进行轻量级协议分析,把IP数据流分为TCP、UDP和ICMP(网间控制报文协议)数据流,分别建立相应的聚集模式,根据该模式来检测DDoS聚集所占资源,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过滤攻击数据包,从而保证合法数据流的正常转发。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准确地检测到DDoS攻击,处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通过控制多台傀儡机对目标机进行攻击,该类型攻击的攻击路径隐蔽,对攻击者跟踪困难。文章分析该类型攻击的特点,设计了针对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网络跟踪系统。网络跟踪系统由跟踪控制,主机定位,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四个模块构成,模块之间分工协作,监控、收集、分析网络数据,定位网络入侵的实施者,有效地打击网络入侵行为。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一种L波段的连续波雷达,对浅层目标进行相干探测.介绍了该系统的相干成像算法以及系统结构,通过对直尺和光盘成像,分析得到平行极化和交叉极化的图像,得出平均分辨率约为波长的四分之一.最后还展示了一个对墙壁扫描的结果.这种系统在城市建设,房屋改造等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实现自动跟踪运动目标的基本算法和跟踪方法,论述了基于该方法的电视监控系统的组成及特点.该监控系统可实现对运动物体的自动云台跟踪、自动录像和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呼叫指纹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识别准确率低、 识别对象局限性大、 识别时间长等问题, 在Hausdorff距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匹配算法, 从而提高了重入网用户识别的精度, 扩大了识别对象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基音估计算法不能适用于过渡音的问题,提出中心偏离函数及基于中心偏离函数的基音周期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通过划分语音子带来搜索最小中心偏移量,较准确地确定过渡音的基音周期。介绍了该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并给出代表性的实验结果,将其结果与MBE算法所检测到的基音周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中心偏离函数和时域削波方法相结合来搜索基音周期,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降低误判率,提高基音周期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影响传统建筑环境安全的各种因素及消防、电气、室内热舒适及空气品质的安全控制策略,指出采用空气采样器探测监控消防和室内空气品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既能保护传统建筑环境安全、提高建筑物内的热舒适环境,同时也保持了传统建筑的古典风貌,做到改造与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波变换的齿轮图像边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齿轮测量中,齿轮图像中的边缘信息是极为有用的,它是进一步进行齿轮图像分割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齿轮几何参数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大都是基于边缘的灰度不连续性利用梯度局部最大值或二阶导数过零点来检测边缘,容易受噪声干扰。文中采用图像的多尺度小波变换局部模最大值进行边缘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此方法降噪能力强,定位精度高,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商业数据的预测模型及其算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商务流通中的经济时间序列数据为对象,设计实现了经济时间序列预测系统。在预测系统中采用了多种预测模型,设计实现了包括指数平滑算法、AR(Auto Regression)算法、Holt-Winter算法、回归分析算法在内的各种统计学算法,并且把神经网络引入到时间序列预测系统的模型中,采用动态学习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预测,取得了很好的实用效果。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在预测的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人脸视觉的驾驶疲劳检测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人脸视觉技术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帧差法检测人脸,然后对脸部进行跟踪.在可靠人脸的基础上,定位眼睛及特征提取,根据疲劳人眼特征和头部状态的疲劳检测来决定是否触发警告.实验证明,可以在自然光情况下,快速实时有效识别出驾驶员疲劳时眼部状态,本算法具有较好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一种配电网潮流简化算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配电网潮流计算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介绍了一种配电网潮流简化算法,结合配电网的辐射型树状结构,采用了二叉树理论和递归的方法,实现了此算法,并通过实际算例表明了提出的算法的精确性,大大简化了配电网潮流计算的计算量,节省了计算的时间和空间。此算法在计算网络改变运行方式的潮流计算时,其计算时间会更小。  相似文献   

20.
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交通流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视频交通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无需进行视场标定的交通流检测方法。该方法选用检测线上的点及其近似点作为检测区域,通过对背景模板上检测区域中的突变点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实时地检测车辆的驶入、存在和驶出,提高了检测速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并用软件实现检测算法和图像处理算法。试验结果表明,其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都能够满足实际要求,达到了用最小的系统规模实现交通流信息采集的目的,能够为交通管理与控制提供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