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2.
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实际上是我国两条小说线索不断发展的最终汇合:一条是由《大唐西域记》发展而来的取经故事;另一条是从《补江总白猿传》到《陈巡检梅岭失妻》再到《西游记》所形成的神猿形象。它们都源于唐,发展于宋元,最后在明代实现了汇合。宋代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虽然不是取经题材,却是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长篇小说《西游记》之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转变的一个枢纽,对长篇小说《西游记》有直接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华飞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102-103
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西施、范蠡的悲欢离合,串演一段吴越春秋历史兴亡故事。本文将主要围绕西施、范蠢,对剧中人物塑造、情节展开进行思考,发掘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部批判现实的杰作。它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抨击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罪恶,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流传扩散,毒化了人们的灵魂,浸染了社会风气。作品中的小人物胡屠户的身上表现了时代的折光,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作者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人物最富有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的语言行动,刻划了一个自私至极、势利透顶、庸俗愚昧的小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5.
《精忠记》和《精忠旗》都是明代昆山派歌颂岳飞抗叠爱国事迹的传奇剧。故事的起止大致相同,基本故事情节亦一致。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两剧在艺术成就上、思想价值上,却有着高低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卖油郎独占花魁》是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第三卷,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除男女主人公——秦重、莘瑶琴外,鸨母刘四妈也不容忽视。在故事中她以虔婆的身份出现,巧言善辩,左右逢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她影响了女主人公莘瑶琴的决定,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促成了莘瑶琴与秦重的结合,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同时,刘四妈这一人物形象还蕴涵着时代特点,反映了小说艺术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带有作家浓厚自传色彩的聂赫留道夫形象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忏悔贵族的典型。聂赫留道夫的忏梅过程寄托了“托尔斯泰主义”的精神实质,其形象是“托尔斯泰主义”的艺术写照,也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李杨爱情和杨妃在唐诗里的形象的变迁入手,探寻这一现象之后的原由即唐代各个阶段的普遍社会情绪和思潮.因为时间间隔的距离长短,由盛唐的现实主义批判的主流到中唐的感伤怀旧的悲悯情怀,直到晚唐的讽刺入骨的咏史笔调,形成一个“否定之否定”,为唐明皇和杨妃作出侧重于不同角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中有着浓郁的汴京气息:宋代开封是《金瓶梅》之魂。故事发生在山东清河县,这是个虚构的地名;故事的幕后是开封,这是实实在在的。其开头和结尾,都与开封密不可分。开封是该书主人公西门庆权势的根源。西门庆家人来开封11次,西门庆本人来过两次。故事的每一个转折,总拿开封作手段。结尾之际,全书死亡的13人中,有12人再生为开封人。总计《金瓶梅》中出现的地名,涉及开封者共出现219次,而主场清河,仅出现77次。这充分说明开封是本书故事的真正主场,说明了历史上开封在涉宋文艺作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凌濛初创作的短篇小说《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成功地塑造了通过海外贸易发家的富商形象,不仅丰富了文学史人物画廊,也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观念。作者塑造这一与时俱进的文学人物形象时传递出的不少私人海外贸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史料的缺失。通过细细研读文本,总结了小说中反映的明代私人海外贸易活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以期进一步形象地认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发展概况,为中国当代海外贸易活动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的经典著作《尤利两斯》充满了荒唐的话语、怪涎的形象和极度夸张的行为,这一切奠定了其狂欢化的氛围。在狂欢化的《尤利两斯》中,展示了三个典型的母亲形象——代表过去母亲的梅,代表现在母亲的普里福伊太太和代表未来母亲的摩莉。而且,小说还赋予了这特别的母亲伴随其出现的水形象——伴随梅出现的海水形象、伴随普里福伊太太出现的酒液形象甚至是伴随摩莉出现的尿液形象。基于此,《尤利西斯》再次以都柏林和都柏林人事为中心展现了其“瘫痪性”。  相似文献   

12.
《折狱新语》是我国现存明代唯一的判词专集,所收判词虽属实用文书,却极富文学性,如它善于建构形象、多用积极修辞、风格幽默风趣等,但又不以牺牲实用文体的清晰逻辑和实用功能为代价,而是在丰赡的文学性和法律逻辑性之间实现了平衡。  相似文献   

13.
关于杨妃,历史上有人说她是“安史之乱”的“祸根”、“贼本”,有人把她比作亡国的“褒姒”,“妲已”;自唐以降,绝大多数旧时代作家笔下的杨妃,多为“尤物”妒妇。然而,自白居易发端,洪升集大成,杨妃则成了他们讴歌追求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对象。特别是洪升在传奇《长生殿》中,吸取前人创作精华,以传说中的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为基本线索,剔除了有关杨妃的“秽迹”,合用唐人“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专写钗盒情缘”,并在“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成  相似文献   

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三言”的优秀代表作,关于如何评价杜十娘形象、如何看待其向李甲隐瞒百宝箱的行为,学界一直存在不同见解。本文认为小说在创作主旨上具有双重性,作者将考验故事和负心故事合为一体,造成十娘形象解读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5.
以复仇为主题的作品在《聊斋志异》中极具分量,“变形复仇”是其中的独特分支。蒲松龄通过将复仇主体变换形态,从传统的人类复仇,转化为鬼、狐、虎等其他异类形象。复仇力度之强、复仇方式之奇,使其区别于同类作品。通过对“变形复仇”故事类型、故事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的分析,从更深层次挖掘了蒲松龄的创作主旨,表现了复仇主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描写妓女的短篇小说中的一篇佳作。数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仍有认真研究和讨论的必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创作的。故事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最初记载这个故事的是明宋幼清《九龠集》(又见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通俗小说中,苏轼故事的流变是比较清晰的:苏轼词判奸僧案,透露出苏轼的形象从文言传奇进入到白话小说的演变力度;苏长公章台柳的故事,说明了早期话本的创作形态;而三言中的苏轼故事,则代表着此类小说的最高成就。苏轼故事在明代的流变,反映出了话本的成熟及其文化倾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作家不可能撇开人的经历和感受来创作纯粹的动物形象,因此,读者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既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又要抓住具体可感的外在形象,才有可能把握住作品所要表达的深意。老舍的《小麻雀》,既是作者悲微身世的写照和不幸遭遇的倾诉,也是炎凉世态的缩影及人类弊病的微妙剖析。它除了唤起人的同情心,抨击恃强凌弱的黑暗社会外,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唤醒人们沉睡了、麻木了的自主意识。首先,小麻雀的悲剧源于缺乏独立性。由于人的喂养,羽毛虽已长全,但仍不能飞离地面,说明小麻雀丧失了独立性,要生存下去只得依赖人的供养。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故事新编》是鲁迅研究中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有人根据作品穿插的现实生活题材所包含的讽喻性,就认定它是“以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的杂文”;也有人依据历史小说概念来评定,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算作历史小说,只能是“一般的短篇创作小说”;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作品中“直接抨击现实的细节”,“是这部作品客观上确实存在的缺点”;有人虽然承认作品中穿插的抨击现实的细节是鲁迅小说的“独创”,但又认为这是鲁迅“取战斗之一利,而存艺术之一弊”。围绕《故事新编》研究中的主要分歧,是它的题材处理。到底如何理解鲁迅在其创作中处理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深刻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个对《故事新编》予以正确评论的是茅盾。他认为《故事新编》是五四以来用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部批判现实的杰作。它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抨击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罪恶,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流传扩散,毒化了人们的灵魂,浸染了社会风气。作品中的小人物胡屠户的身上表现了时代的折光,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作者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人物最富有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的语言行动,刻划了一个自私至极、势利透顶、庸俗愚昧的小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