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道教长生思想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在汉代特殊的背景下产生的,长生成仙是其核心思想,随着道教的兴起发展,其长生思想必然会在文学中有所体现。魏晋南北朝志怪中长生成仙类小说明显受长生思想的影响,死而复生、精魂不死、异化变形等故事的创作也受长生思想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被冠以“童话诗人”称号的顾城尽其一生都在执着地追求他的人生信仰——童心、自然。从他的诗作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顾城身上特有的童心与对自然超常的悟性,并把这一人生信仰贯穿其生命的始末——他的生活、创作以及爱情。他固守着那座纯明的“童话王国”,偏执地拒绝成长。顾城这个一生以诗为生命、以生命为诗的男子以其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他的“诗法童心”。  相似文献   

3.
金艳霜 《科技信息》2010,(24):162-162
在充满了分裂、对抗与阴郁人性的美国现代诗歌中,玛丽·奥利弗以其对自然主题的描写而独树一帜。她清新的文笔,对生命价值的不懈探索,及近似隐居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国内外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对宇宙间生命体的观察与思考无疑是奥利弗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浅析几首她的自然诗,来对其生命观进行有效的梳理,同时希望能对本文的读者产生思想上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道教的形神观与性命观来看,道教身心观既是哲学式的,也是医学式。修道始于净化身心,再通过形神并重或性命双修,使身心达到自然和谐健康的状态。道教不仅将个体的生命融于宇宙自然之中,而且将复归清静自然之道作为修道的终极目标,由此而提升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源于儒家礼教中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教条,而道教却提出"尊阴阳,等男女"的宝贵思想,对妇女抱有一种尊崇的态度老子哲学为道教尊重女性、提升女性意识,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道教的修炼成仙理论及道教戒律对妇女的保护,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实际的贡献.道教对妇女的尊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6.
民胞物与。物与,是杜甫仁学精神的合理外推,而同时,大自然以其所涵载的宇宙生气昭示着人类生命应具的秩序,诗人在其诗作中以喜剧性(自由)自然意象展示了这种心灵与自然双向交流的形上内涵:自然对生命的启示,在自然的映照中的对人生悲剧的理性观照与超越要求,对“天人合一”的体认,是诗人宇宙化了的泛人性(“本善”)精神。  相似文献   

7.
诗集<来来去去>的作者以其真实的情感体验,张扬自己的生命意识和主体精神,感受生活的艰辛和痛快,注重对整个现实生活进行深刻的思考.在创作中努力摆脱表现对象的实体粘附,让诗获得更大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8.
蔡琰是封建时代的文化女性,她的《悲愤诗》既是其个人悲惨命运之写照,也是当时丧乱社会历史的真实记载。在这些诗中,蔡琰以其敏锐而独特的精神领悟力,将个体的生命旅程化为一种深层次的反思性诗意表达,使其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号召力与震撼力。  相似文献   

9.
道教在致力于天国世界构建的同时,也致力于现实人间仙境--洞天福地的营造.这里树木葱茏、环境幽雅,既是神仙居住之所,也是道士修道成仙之地.而对仙境的描绘,构成了古代小说中色彩绚丽而令人神往的一个组成部分.<聊斋志异>在道教仙境题材上,继承晋唐小说并有着进一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宇初《岘泉集》收录了大量诗歌,作为一位道士诗人,他的诗取材广泛,大致可分为宫廷赐宴诗、题赠诗、游记诗、闲适诗,是道教文学重要的内容。文章对张诗分类择要予以赏析,试图挖掘诗歌的道教美学与清虚旨趣。  相似文献   

11.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未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作为造型艺术重要的形式门类之一,雕塑在其生发过程中与传统美学原理相结合,并在其作用下发展和提升.秦汉时期是我国雕塑艺术成熟期,通过对这两个历史时期雕塑面貌的描述与分析,从其各自独具的社会与审美性征及二者共有的美学意趣,阐释了此期艺术创作与情感因素审美走向之间相伴相生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的民族大融合局面。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宋元之际蒙汉民族的融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改变了传统的文学风尚,实现了由传统士人文学向新兴通俗文学的转型。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后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韶关地区与湖南地区先秦时期在文化渊源以及文化内涵上具有相同或相类的因素,因此,韶关地区先秦越文化在文化内涵上是湖南杨越文化的延伸与交融,其文化主体族属是杨越族系。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北魏分裂伊始,梁朝陆续发动了对东魏南境的入侵,但由于策略失误与东魏守备得当,其出兵接连失利。东魏因存在南部诸州爆发反叛的顾虑,未立刻对梁予以大规模的反击。天平三年(536)五月,境内局势稍安的东魏利用梁攻南荆州的契机,转而攻克了梁之重镇白苟堆,此战标志着战场形势向有利于东魏一方转变。随后东魏继续主动向淮西方向进军,梁之楚城被攻克,其重镇义阳遂危在旦夕。最终东魏却在淮上之战遭遇失败,梁朝不仅守住了义阳,且收复了楚城。梁朝所以能取胜,主要赖以守将之力与此前在边境的积极治理。此战充分反映出梁朝军事实力尚强,而东魏在此战后不久对梁请和一事,亦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8.
论魏晋禅代     
在司马氏“作家门”和实现禅代的过程中,如下三个环节显得特别重要:一是掌握军队,特别是严密地控制京师中央军,运用军事的和暴力的手段严厉地打击政敌。二是充分发挥家族的影响力,利用政治权势和各种关系,蓄意培植亲信,组合势力集团。三是在祭祀典礼和制度变革等方面大做文章,借以提升司马氏的位望,深化其执政地位,进而缔造新皇权。  相似文献   

19.
榜文是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方式,通过榜文,朝廷将地方与中央联接起来,从而得以将中央的意志贯穿到帝国边陲。宋明之际的榜文主要有榜谕、敕榜、诏榜、印榜四种,其颁布主体各异,制定程序亦不尽相同,在中国古代的上情下达、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关魏晋风度 ,过去或从诗词、或从宗教、或从文士言行等加以论及。但鲜有从服饰方面进行考虑。本文试从魏晋士人着装这一角度 ,分三个不同层面来论述魏晋风度 ,通过魏晋文士们的不同着装 ,体现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