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建立,开创了我国资源创新开发的先河。加快攀西试验区开发建设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资源地区可持续发展极具意义。作为全域纳入其中的攀枝花市,理应在试验区建设中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本课题立足攀西试验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建设历史和发展前景,深刻揭示了攀西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攀枝花在试验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着眼于攀枝花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基础,提出了攀枝花加快攀西试验区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并对加快试验区创新开发建设的路径和相关政策作了深入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攀枝花地区是地处攀西大裂谷的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而基督教文化是攀枝花地区比较年轻的外来文化。尽管这一外来文化在攀枝花地区的起源、发展以及经历的主要阶段都充满了艰辛,但它却正在与本地其它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茁壮成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基督教文化在攀枝花地区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这是必须面对的事实,但只要基督教文化的传道者和信徒们以及本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的宗教民族政策,切实把宗教文化与当地的民族团结、政治稳定、旅游开发、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等结合起来,基督教文化在攀枝花这块热土上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攀西地区野生块菌组织,获得块菌的纯培养菌丝体,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萌发菌丝体进行种属鉴定。方法:用收集自攀枝花地区的野生块菌进行组织培养,对萌发的菌丝体进行ITS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鉴定其种属分类。结果:无菌块菌组织在PDA培养基中培养1周后开始萌发白色菌丝,经组织化学切片染色观察发现萌发的菌丝源自组织块的体细胞而非子囊孢子。萌发菌丝的r DNA-ITS序列分别与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JQ638991.1)、会东块菌(Tuber umbilicatum,FJ797880.1)的参考序列高度同源,可确认组织培养成功获得块菌的菌丝体。结论:通过组织分离培养获得了攀枝花地区块菌的纯培养菌丝体。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在民国时期发现的我国一个新矿种,矿区集中于今之攀西一带,储量巨大。该矿是何时由何人发现的,一直众说纷纭。大量历史档案和科技文献证明汤克成于1940年6月发现并勘测攀枝花磁铁矿,后经中央地质调查所为主研究发现该矿含有钒钛等矿物组分的史实。  相似文献   

5.
<正>攀枝花学院"中国攀西康养产业研究中心"经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评审会议评审,并报省社科联党组研究同意,被认定为2018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作为攀枝花学院首个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攀西康养产业研究中心"将着力整合国内外康养产业研究力量,构建高端康养产业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深化康养产业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康养+"产业战略内涵、模式及其实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诗群"作为一种地域诗歌现象,其命名和由来承载了地域风情、历史风尘和时代风貌,百里钢城、移民身份和攀西风物的熏染铸就了它"钢铁"激越、"乡愁"情怀、风物传奇等内涵特质,成为攀枝花这座移民城市的精神之光。而在转型背景下,新一代攀枝花诗人群体的创作心理转变,促使"攀枝花诗群"创作呈现出"大我"与"小我"的和谐共生、地理身份淡化、性别书写突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少数民族地区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攀枝花少数民族近现代社会转型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时期是新中国的成立,给攀枝花少数民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在政治上获得了身份地位;第二时期是1965年的"三线建设"时期,植入式的城市模式对攀枝花少数民族的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攀枝花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第三时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攀枝花民族地区的劳动生产力,使少数民族生活由贫困奔向小康.这三个时期的发展体现出两个特点:即跨时代的两重效应和失败与成功并存.总结近现代攀枝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攀枝花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西昌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重要产地,并分布有一定规模的铜、镍、铂等急需矿产资源。攀西——地区的这些矿产资源,主要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据初步统计,已发现的大小岩体有二百多个,多分布在该区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的两组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全球石墨资源与产业、中国及攀枝花地区石墨资源与产业状况,分析了国内外石墨烯研发最新进展与产品生产、应用现状,提出了攀枝花地区发展石墨及石墨烯产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生物资源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攀枝花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该地区生物资源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并用生物资源学的方法,从种质资源、经济物种资源和生态效益资源来加以分析,展现了攀枝花生物资源的概貌。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市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可供开发的潜力很大.文章介绍了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状况,从经济视角探讨了倡导生态旅游,培育生态旅游的意义,依照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攀枝花市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攀枝花市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小类型。本文从语气表达形式和语气助词运用两个方面描述了攀枝花方言句类的主要特点,着重考察了“Aneg—AX?”“VP-neg?”“Ad-VP?”这三种疑问句式和“吔、哆(着),嗦,呃,哈,(口山),啵,嚜”等语气助词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13.
一个的城市品牌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要建立这种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关键在于城市品牌定位.本文分析了攀枝花市城市品牌定位存在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攀枝花品牌定位和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方言词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词形是词法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大量语料,从词的构成和词形变化两个方面,描写了攀枝花方言词在内容形式尤其是外部形式上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攀枝花方言词类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类是词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攀枝花方言词形研究》的基础上,对攀枝花方言的词类作了全面考察。文中例举了各类词的土词词以及俗语的特殊说法和某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是一个品牌需要包装,其形象也需要营造。城市形象营造应就影响城市形象的各种因素进行提取,整合城市形象组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作统一的组织设计,文章还就攀枝花市CI的主要内容及城市CI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攀枝花钛铁矿固态还原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攀枝花钛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钛铁矿固态碳热还原反应的宏观动力学、钛铁矿还原产物的物相转变及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探讨攀枝花钛铁矿固态碳热还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钛铁矿精矿还原速率较小,在温度为1000~1150℃时,攀枝花钛铁矿精矿的还原过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25.92 kJ/mol;在钛铁矿还原过程中,将会形成M3O5型(M为Fe,Ti,Mg和Mn等)固溶体和TinO2n-1等导致铁离子活度降低的物相,使钛铁矿的还原难度加大,而且还原产物的结构和Mg在未反应内核处的富集都阻碍了攀枝花钛铁矿精矿的进一步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攀枝花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了解出生缺陷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发生原因等,制定预防出生缺陷实施方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照"攀枝花市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在攀枝花市所有出生缺陷监测单位对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出生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共监测30 111例围产儿,胎龄28周以上出生缺陷38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6.5/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P<0.01);出生缺陷儿母亲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攀枝花市出生缺陷主要为总唇裂、多指(趾)、外耳畸形等。结论:攀枝花市三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措施,认真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强化孕期保健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攀枝花市是基于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工业城市,是中国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气候为南亚热带半干燥气候.身处于高山狭谷中的城市,建设城市森林,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通过对攀枝花城市森林植物群落营建模式、城市森林管理体系进行探讨,形成了在干热河谷城市建设城市森林构建模式,以期能为攀枝花市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攀枝花方言比较句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模式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型。本文着重探析了以一定语义范畴为标志的三个句式系列之一的比较句的若干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