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数量众多,历代史志小说家面貌庞杂而混乱。从目录学角度来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列有小说家,只能说明小说家是诸子之一,具有与诸子一样的性质,是一种学说派别。《汉志》小说观强调的是作品之“用”,而并不关注作品的题材类型、写作手法等文体因素。《汉志》小说观给后世小说目录以深远影响,历代史志小说家的芜杂面貌和作品收录上的混乱可以在《汉志》小说观中找到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
先秦两汉以"小道"为核心标准的"小说"观念,学术性指向远大于文学性,"小说"表现形态驳杂,并不具备稳定的文体。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六朝文论,在理论层面继承了汉人"小说"观念,将"小说"视为一种学术体式而非文学体式,因此在20篇文体论中,没有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正面论述,仅仅是在探讨各种文学创作技巧时偶合了当时"小说"创作的一些特点,这符合"小说"创作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小说"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对女性个体意识与生命体验的书写是王安忆小说创作的恒定主题。在她的创作中始终以女性视角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女性的命运和前途。自八十年代的"雯雯"、"三恋",再到九十年代的《长恨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既有物质层面的叩问,也有精神层面的自省。其中《长恨歌》更为人们展示了在现代都市下女性真实琐碎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西方小说家在小说的时空观上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而且还积极探索了一些特殊的时间处理方式,例如叙事时间和客观时间的参差变位、叙事时间与客观时间的疏密张弛等,使小说的叙事产生破碎、扭曲、怪诞的变化,给人以新奇、多样的审美体验。西方小说中叙事时间的多样化变形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引起了他们对新型叙事时间的兴趣和探索。《百年孤独》就以其独特的充满魔幻气息的叙事时空对《古船》的创作给予了启发。  相似文献   

5.
师陀的杂评《"京派"与"海派"》从"名""实"之辨的角度审视30年代京海派论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师陀客观记录了京海派论争的缘起、论争焦点和论争的偏颇所在;二是师陀表达了个人对于京海派论争的独到之见。师陀的《"京派"与"海派"》值得研读。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当代小说家的文论创作反映了小说家对小说的理论探索,这种理论自觉折射的不仅是小说家对自身创作的反思与总结,同时也凝结、生成了他们对小说的文体研究。本文主要是阐释小说家的文论自觉及其所独具的言说方式的体验性,这种体验性表现在对话体的写作方式和暗示性的意义指向上面。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小说《远航》讲述了女主人公雷切尔.温莱斯从英国坐船到南美度假的故事。小说虽然很大程度上以传统方式写成,但作者对"重要瞬间"极为关注,通过"重要瞬间"作者揭示了主人公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而这也是贯穿她所有作品的重要特征。一定意义上,《远航》包含了伍尔夫重要作品中所有革新因素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天,在绥芬河,我和清雪有幸一道被写小说的嘉男女士邀到家中作客‘当被主, 酒肉何侯完毕闲聊时,我曾对清雪说到北京的年轻小说家陈染。清雪的临场反应使我猜出他 对这个陈染未曾注意过.如今,我在读过清雪送我的小说集《空楼》之后,不知为什么却又一想到了这个陈染。_陈染的老小镇上的一段传说》和《乱流镇的那一年》,特别是《荒凉的秋夭与冬天》①,在 我看来,是两篇极具审美个性因此也极具审美价值的优秀之作。评论家李力对这些作品给于 过很高的评价,并且因此把陈染誉为“当代中国文坛上相当鲜见的‘一个奇特的童话家,”。然 而里同时…  相似文献   

9.
《霍桑探案》的创作背景及对近现代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探案》的科学精神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存在明显差距,程小青一方面从《福尔摩斯探案》获得启发,一方面积极主动学习、运用西方先进的侦探心理学理论,使得他的小说有别于民初众多的侦探小说。此外,小说选择的背景展露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原貌,包含着作者对当时众多社会问题的积极思索与担忧。  相似文献   

10.
许地山在《春桃》、《玉官》中从道德和精神两个层面来描写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以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来关注个人命运以及生存的价值。同时,虚无的宗教精神又让他把生活的悲喜看作生活的常态,消解着命运,在构建与消解中寻求包含着爱与善的生活。因此作为"五四"启蒙小说家把他的作品不仅适合当时社会,也同样可以启蒙着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1.
郭世超 《科技信息》2013,(6):222-222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的一部作品。该书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对该作品进行解读,总结出小说中的荒诞意味,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及小说所具有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汤姆·琼斯》是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所创作的一部最为杰出的著作,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是英国小说史上具有极大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巨作。该小说的创作思想即为"着实地叙述事实",作者通过该作品真实地展现出十八世纪的英国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表达了对一些善良和美好的赞颂,也对剥削阶级进行了一定的讽刺。同时,该部长篇小说所体现出的情节复杂又不失严谨、人物的刻画真实以及情节生动等艺术特征也赋予了该小说与众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老人》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一部重要小说,由于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而受到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笔者试从结构分析和叙事理论的角度解读该篇小说,深入分析了其双重结构和多重声音的设置在主题意义阐述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君 《科技信息》2013,(35):137-137
作为美国重要的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而《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有特色的一部作品。本文通过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对结构的解剖,意在说明福克纳在西方文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一部难得的艺术珍品,在英国19世纪小说中占有十分突出而独特的地位。分析了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艺术和细节描写的象征意义,总结出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与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在《黑皮肤,白面具》中提到:萦绕于每一个黑人女孩心中的梦想就是成为白人的新娘。而这也是小说《柏油孩子》中女主人公吉德的心声。嫁给白人是黑人女孩向"白"文化靠拢的一种快捷方式。虽然吉德与其黑人男友"儿子"真心相爱,但是她内心里对"白"的无意识欲望最终阻碍了他们的爱情。本论文运用拉康有关主体建构的理论,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探讨吉德在美国象征界文化中的主体建构过程?与"儿子"爱情幻灭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男女主人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马贩子的女儿》中两性关系发展变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该小说中的结局对男女主人公而言他们是否找到了真爱,是否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中多次出现各种各样的路,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不停地在行走。路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符合作者"性格与环境小说"的风格,它不仅是有形之路,更具有深层的隐喻象征意义。路是解读哈代小说的一条捷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张海兵 《科技信息》2013,(10):230-230
徐枕亚是清末民初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见证者,也是实践者,他的小说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而叙事角度转变在《一小时之悲欢离合》中体现明显。本文着重从叙事者这一角度出发分析这一时期叙事模式转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在英国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小说结构方面对后世小说家产生了空前的影响。本对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把它与以前的名作家之作品进行对比,说明了菲尔丁小说结构的成功之处,并从学借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以往的学作品对菲尔丁小说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