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扬子地区早二叠世海进和上升流形成的缺氧环境的沉积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吕炳全 《科学通报》1989,34(22):1721-1721
下二叠统的栖霞组(p_1~1q)和孤峰组(p_1~2q)是下扬子区上古生代最大海进期沉积。栖霞组厚150—200m左右,底部梁山煤系厚1.5—3m左右,下段为含沥青的厚层“臭灰岩”,为灰黑色含生物屑泥晶、微-粉晶灰岩,中、上段灰岩中夹燧石条带和团块,局部富集为上部硅质层  相似文献   

2.
王尚启 《科学通报》1983,28(4):234-234
广西南丹罗富地区的上泥盆统榴江组出露完好,主要为硅质岩、泥岩、泥灰岩和扁豆状灰岩或条带状灰岩,以产远岸滞流海环境下的浮游或游移生物群落为特征,属典型南丹型沉积。通过近几年来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表明,自中泥盆统罗富组上部开始,直到下石炭统同车江组,均保存有丰富的浮游介形类化石。仅上泥盆统榴江组就可以划分出8个带和1个组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再次发现硒锑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闵茂中 《科学通报》1994,39(16):1536-1536
硒锑矿是我国在1993年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矿物.几乎在此同时,笔者在华南某大型古岩溶热液造铀矿床中也发现了硒锑矿,并首次测得该新矿物的单晶结构,已将该测定资料呈报国际矿物协会.华南某铀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石磴子段白云质灰岩、生物屑灰岩中,属典型层控矿床.硒锑矿在该矿床中呈显微浸染状、微脉状产出,单晶(0.3—0.5mm)呈条板状、针状、叶片状,集合体(0.5—1mm)呈禾束状、放射状(图1);银  相似文献   

4.
盛金章 《科学通报》1982,27(3):192-192
大屯煤田位于苏北沛县境内.煤田内的煤系地层均被第四系覆盖.煤系内含有19层含(竹蜓)灰岩(太原组16层,本溪组3层).对这些灰岩的岩石特征、稳定程度、厚度变化及在地层中的含量以及与成煤的关系作了论述和分析.这批含(竹蜓)灰岩是笔者之一(王仁农)于1974—1979年采自钻孔中.(竹蜓)类动物群经研究后有13属60个种(9个新种).这60个种中太原组52个,本溪组8个.太原组及本溪组的(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可分为三个(竹蜓)带及二个(竹蜓)亚带如下:  相似文献   

5.
史美良 《科学通报》1985,30(15):1179-1179
甘肃靖远地区石炭系剖面是我国有代表性的重要剖面。李星学等所建立的靖远组被称为含纳缪尔期(A-C)动物、植物群的中石炭统代表性地层单位。 1980年,史美良、马继祖、王瑞龄、何永鲸等在北祁连山几条石炭系剖面上系统的采集了牙形石样品,它们是:1。肃南县大青沟,位于肃南县东8公里、梨园河北岸,采样6个,编号  相似文献   

6.
山西太原组粘土岩中高岭石-地开石混层矿物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 《科学通报》1984,29(23):1442-1442
在山西省境内,高岭石质粘土岩以夹层粘土产于上石炭统太原组煤系地层中,该岩石在煤系中广泛分布。作者对怀仁县和山阴县某些地区的高岭石质粘土岩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某些高岭石质粘土岩主要由粗粒矿物组成。应用各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认为,它们不是高岭石,而是一种高岭石-地开石混层矿物。  相似文献   

7.
山西上石炭统含(竹蜓)灰岩的分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6,31(3):206-206
在山西上石炭统中,分布较为广泛稳定的含(竹蜓)灰岩计有八层,它们的统一名称和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无名灰岩、吴家峪灰岩、庙沟灰岩、毛沟灰岩、斜道灰岩、东大窑灰岩、附城灰岩及小东沟灰岩(表1栏1)。  相似文献   

8.
李延河 《科学通报》1994,39(22):2112-2112
秦岭泥盆系发育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之间的秦岭古生代陆缘裂谷之中,近东西向展布,为一套沉积巨厚的类复理石建造,其中蕴藏有丰富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区内矿床均产在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细碎屑岩的过渡部位.矿体呈层状和似层状产出,并与地层同步褶曲.矿床的直接容矿岩石为一套含铁白云石和菱铁矿的硅质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地区中-晚石炭世海沼沙岭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昌明 《科学通报》1989,34(16):1246-1246
在加里东旋回的晚期,鄂尔多斯地区与整个华北地台一起抬升遭受侵蚀,至华力西旋回中 期鄂尔多斯地区又发生沉降,导致该区最后一次海侵。中石炭世一晚石炭世早期,华北海和祁连海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本区,被本区中部南北向“工”字形隆起区隔开,从而在此古陆的东西两侧各形成了一套海岸沉积。东部海岸在中石炭统本溪组上部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西部海岸在中石炭统羊虎沟组上部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发育了一套海沼沙岭(chenier)平原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早石炭世异珊瑚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铴 《科学通报》1994,39(8):738-738
1 地层本文描述的异珊瑚化石系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北20km的锡林高勒附近.采集于巴参2井钻孔的岩芯标本(化石产地见图1),其层位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该组厚度为173m,下部岩性为灰黑色泥岩夹灰色薄层的生物碎屑灰岩;中部为灰色砂、泥岩互层;上部为深灰色含生物碎屑灰岩.异珊瑚主要产在上部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内.臭牛  相似文献   

11.
王仁农 《科学通报》1980,25(16):741-741
一、前言微山湖西侧地区北至鱼台、单县一带,南至徐州,西南同皖北为邻.区内地层几乎均被第四系所覆盖.本区石炭二迭系煤系的上复地层的时代众说纷云(表1).1974年作者在该区作煤田地质勘探时,为解决该问题曾寻找动植物化石,结果在其中上部及下部分别采到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据鉴定成果等资料将其中上部定为上侏罗统蒙阴组及下白垩统青山组,而将  相似文献   

12.
在大青山石拐盆地南部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变形前锋,可见中侏罗统长汉沟组与倒转褶皱相伴生,并呈现出生长地层特有的同构造沉积地层楔.该特征暗示了煤系地层褶皱变形与其底部近水平拆离断层的发育密切相关.生长几何形态由下部的上超和超覆过渡为上部的退覆,刻画了变形初期构造抬升速率逐渐加快的过程.长汉沟组上部火山灰夹层的锆石U-Pb定年(163.7±1.0 Ma)和区域地层对比限定了大青山陆内挤压变形起始于中侏罗世(~170 Ma).因此,这应该是制约燕山运动"绪动"最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松辽地块白垩纪古地磁与古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大钧 《科学通报》1988,33(3):211-211
松辽地块位于欧亚板块东部,是中国东部大型陆相含油盆地,北东长约700km,宽350km,面积约260000km~2,属于新克拉通复合型盆地。盆地中上侏罗统,白垩系发育,覆盖在前中生界褶皱基底之上。上侏罗、下白垩统为火山岩类及湖相沉积,厚3000m以上;白垩系登娄库组、泉头组为砂泥质互层类复理石建造,厚1000—1500m;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为河、湖三  相似文献   

14.
汪寿松 《科学通报》1989,34(15):1165-1165
在华北鄂尔多斯地块东部(山西省和陕西省东部)上石炭统太原组的中上部发育了一套浅海陆源碎屑-碳酸盐含煤旋回沉积地层,即本文提出的“约代尔”旋回(Yoredale cyc1ic)沉积。约代尔旋回沉积最早发现于英国彭奈恩山脉的约代尔-温斯利代尔地区的石炭纪韦先期地层中,以后又发现类似的旋回沉积广泛发育于北美内陆的宾夕法尼亚地层中。于是这种特  相似文献   

15.
沉积岩新种——偏岭石粘土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龄 《科学通报》1979,24(13):611-611
粘土新矿物偏岭石发表后,作者等又于1964年去偏岭等地区进行工作,通过研究,有些新的认识,现仅从岩石学方面的研究简要报道如下: 一、偏岭石粘土岩的地质产状 偏岭石粘土岩一般呈单矿粘土岩产出,与上下围岩呈平行整合接触,均属上石炭统陆相沉积岩层。上部地层是二迭系陆相碎屑岩、粘土岩与侏罗系  相似文献   

16.
“孤立滑塌岩块”(isolated olistoliths)是指存在于与之无关的沉积物中,且与寄主沉积物间为沉积接触的异地块体,它们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被搬运至目前所存在的盆地中.本文将首次报道在闽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深水沉积中发现的这种孤立滑塌岩块,并探讨其地质意义.1 地质背景早三叠世时,闽西南地区位于一倾向南东的被动大陆边缘,溪口组(T_(1x))为发育于其上的深海-半深海浊积岩系,其中发育有砂质等深积岩.在龙岩、漳平、永定等局部地区,于该组中下部的细粒浊积岩中发育一些大的灰岩块体(图1),主要为鲕状灰岩及生物屑灰岩、藻席灰岩,属台地边缘浅滩相,而在研究区西北部的永安和大田地区,溪口组中、下部发育有碎屑流沉积,其中的砾石成分与这些灰岩块体相同,且其厚度自西向东明显变薄(由30~40m减至几十厘米).2 灰石块体与其寄主沉积物的关系溪口组中灰岩块多为板状或透镜状,可见到厚仅几十厘米或1~2m的灰岩体孤立地散布于薄层浊积岩中,也可见到厚达几十米的灰岩叠覆在一起,其间夹有几十厘米至  相似文献   

17.
潘广 《科学通报》1962,7(7):46-46
辽宁太子河流域的紫色郑家组,是华北石千峯组的相当层。它在桓仁暖河子、南票、虹螺岘、黑鱼沟、朝阳、平泉、承德等地区也有保存。从观察本溪郑家组底部火山岩开始,本文注意到在朝阳、平泉等地的同一层位,均有火山岩组发育。它主要由安山——流纹岩质的火山碎屑岩类组成,厚由数十米至百余米。南票区郑家组底部砾岩中,也含有少量安山岩类砾子。这一火山岩组,层位稳定地复盖在石盒子组之上,本身又为连续沉积的、岩性单一的厚层紫色交错层砂岩所掩复。当后者被剥蚀时,该火山岩举常直接为晚里阿斯北票煤系及其底部熔岩,或它们的相当层不整合复盖。以下暂称该火山岩组为郑家火山岩。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气源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第藩 《科学通报》1996,41(17):1588-1592
1989年6月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靖边县发现了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气田,现已探明含气面积达4000km~2,天然气主要储存于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上部的白云岩孔隙(O_1m_5~4)及其上面的古风化溶蚀带(O_1m_5~(1~2))中。上覆为晚石炭世滨海沼泽相地层,也含气。这里发育有两套气源岩:(1)下奥陶统上部马家沟组(O_1m)为碳酸盐岩,折算及。值高达2.0%~5.0%,属腐泥型过成熟气源岩;(2)上石炭统太原组(C_3t)~下二叠统山西组(P_1s)含煤地层,R_0值为1.5%~2.5%,属腐植型高成熟气源岩。由于对中部气田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认识上的不同及混源现象的存在等,使人们对该气田的主力气源层和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上发生了分歧。  相似文献   

19.
彭海波 《科学通报》1986,31(3):239-239
江苏省徐州煤田至安徽省肖山县一带的上石炭统太原组有12—14层碳酸盐岩。由于岩石多有硅化,在对不溶残余物样品进行HCl处理以后,又用HF再处理(参见Emile,A.et al.,1972)。对用这一特殊方法获得的立体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利用LA-ICP-MS对系统采自华南奥陶系标准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的牙形石进行了高分辨率微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沉积环境水体加深、量能减小,牙形石稀土元素存在(La/Yb)N与(La/Sm)N值减小,而??Ce值变大的趋势.伴随沉积环境由浅水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向广海陆棚-陆棚盆地演化,牙形石的REE配分曲线由右倾斜型逐步变为平坦型、左倾斜型和帽型.从而不仅证明牙形石稀土元素(REE)的组成特征以及配分模式具有重要的古环境指示意义,而且为牙形石等磷酸盐生物壳体的稀土元素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