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韩愈等倡导的古文运动取得重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韩愈确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创作理论。而且他躬身实践,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性的古文作品。他的创作和理论在其作品中得以统一。文章从韩愈的《答刘正夫书》探究他的文学思想与创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欧阳修对中国文化贡献巨大,对后世影响至深。从古文创作的理论和散文作品的特点来看,他对清代桐城派尤其是其创始人方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关于"文"与"道"的关系、关于古文的艺术标准以及"清真雅正"的散文特点等方面使中国散文的优秀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柳文书》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李绂与方苞评析柳文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认识方苞“义法说”的实质。方苞的“义法说”的提出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文创作的要求,但与李绂的古文理论相比,“义法说”则相对苛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古文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代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八股文作为选拔人才的方式,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教材.书院作为培养学生的场所之一。姚鼐在四十多年的学院讲学生涯中,结合教学实践,编出了一套适合于教学的《古文辞类纂》,并形成了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作为古文创作的八字诀。由于姚鼐追求教学、创作、理论的统一,因而其古文具有法度有余而灵动不足、平淡有余而风韵不够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柳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启蒙者、先驱者。在北宋立国之初,他以振兴古文、古道为己任,首倡复兴古文、古道,其古文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对他的古文理论进行探析,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特别是其前期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旧体诗词创作要健康发展,重点需要解决的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的问题,是诗词的人文品格与价值理性的问题。诗所以为诗",发乎情"且须"依乎咏"。旧体诗词创作要走出一片艳阳天,需要有对于诗歌本身的责任感,以及因人文关怀而激生的人性悯情。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不仅具有中国言情小说的创作模式,而且又充分借鉴了西方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这两类似乎"相克"的艺术元素,在张爱玲的笔下,得到奇迹般的融合,从而开创了我国言情小说创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有自己的散文理论。他的文论以道为基,以文为体,以言为饰,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一座完整的理论架构。在道、文、言诸方面,欧阳修在继承韩愈文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散文理论,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旗帜。宋代古文运动正是在这一理论和旗帜的引导下,较唐代取得了更为彻底而全面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欧阳詹是中唐古文运动时期的重要作家,除在古文创作上享有较高声誉外,其辞赋创作也有较高成就。今存辞赋13篇,居中唐古文家之首。欧阳詹辞赋作品体现出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律赋立意雅正,或言志,或颂德,或规谏;句式灵活,对仗精工,行文承转有致。骈赋多为抒情小赋,体式宽松,言词简拙;情感跌宕往复,缠绵回转。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乃至书、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就其散文而论,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人称“东坡文章妙天下”。因此,研究苏轼散文,继承这一份遗产,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是有益的。 苏轼的散文创作,强调平易近人,文从字顺,反对“求深者而至于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注三]的坏文风。他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反映了宋代古文运动的要求和方向。然而苏轼散文又自成一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前代古文家们的理论和实践,成功地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散文革新运动,古文取代骈文登上了文坛主宰者的宝座。而从稍前于此的大历年间历贞元元和至大中年间,唐人传奇小说创作也在前期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繁荣的...  相似文献   

12.
刘勰论宋齐文学,于泛泛的称扬后面,实际作出了否定性的评价,这在有关宋齐文学的论争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例。针对宋齐以来文风的讹变,刘勰提出“矫讹翻浅,还宗经诰”以及“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概括乎雅俗之际”的指导方针,一方面是基于其“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学观,同时也包含了他对文学古今之变的规律性的理解。刘勰的这一探讨不仅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也不乏指导创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晓军 《科技信息》2007,(19):138-138
作为与韩愈齐名的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柳宗元在强调注重文章的现实内容的同时十分看重“古文”创作的形式美,认为只有被赋予情感、灵性和个性的作品才能传承于世。而作品的情感、个性来源于作家良好的审美修养并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作家“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在对写景状物的山水游记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论尹洙     
尹洙是11世纪上半叶活跃于北宋政界、军界和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政治革新,一生坎坷多难,是一个宁折不弯的斗士。在古文运动中,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古文创作从重道轻文转向文道并重、从辞涩言苦转向文从字顺作出了贡献,当然才力不及欧阳修。尹洙的创作简而有法,文风古峭劲洁,长于议论而短于写抒情,文多致用而形象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
因为中西方本就拥有两种不同文化特质,中国诗与外国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故宋诗平淡是否成为理论,如果完全参照西方的理论界定和标准,这是有问题的.本文从宋诗"平淡"的说法入手,通过考察宋代的文学观念变化,辨析了宋诗"平淡"说法提出的原因,并解析了宋诗"平淡"的内涵及评价标准.这说明宋诗"平淡",已经成为宋人关于诗学创作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中国的气脉出发,假若我们将古人对于诗歌的认识大致归纳为"诗歌理想"、"诗学(创作论)"、"诗学理论化、系统化"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宋诗平淡虽未完全达到诗学理论化、系统化的阶段,然而它已超越了一般"诗歌理想"的层面.成为宋人关于诗学创作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不仅精通古文,对时文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看到了时文内在的不同品位,积极推崇高境界时文;认为时文的职能在于阐发经典原意,真正做到“代圣贤立言”;在时丈和古丈的关系上,打破两者之间看似不可逾越的界限,主张“以古文为时文”;提出作者的人品、环境等是影响时文创作的重要因素。刘大櫆的时文观对后人研究时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宋中期江西文人群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一致认同,但由于各自文学观念的差异,古文理论呈现三大不同趋向。这三大趋向也代表着北宋中期古文理论的发展趋向:其一,提倡平易通畅的古文,以欧阳修为代表,曾巩及曾氏家族大抵遵循这一道路;其二,追求以道为本、要求文以贯道,以刘敞兄弟为代表,李觏也与之相关;其三,倡导文以致用、为文有补于世,甚至将文等同于治教政令,以王安石为代表。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对如何养生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形成了比较全面、科学的养生理论。它的养生理论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达乎性命之情”的性命观;二是“六欲皆得其宜”的嗜欲观;三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观;四是“达乎生死之分“的生死观;五是“成乐有具,必节嗜欲”的音乐观。《吕氏春秋》的养生理论在今天仍然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在他的小说研究中并未明示其受动于易学的依据.但是,善用易者不言易,因为易已如盐化水融入他的思想了.细究起来,易学思想在他的小说理论中起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苦痛--解脱的创作动机理论;二是"观人生"的创作储备理论.  相似文献   

20.
袁枚创作的传记文在其文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论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往往只看到经济利益对袁枚创作的吸引,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如果我们抛开经济因素不谈,而去关注一下袁枚的古文观、其重视真情的个性、其兴趣及其史官意识等个人因素,就会发现传记文是袁枚最为钟爱的散文文体之一,它的大量产出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