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业的道盛行为,是教师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一经过深思熟虑自主意志抉择,实现自己道德目标的行为。这种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支配下的行动,无论是在任何时代都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受到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道德的制约和影响,深深地打上了统治阶级的道翻的印记.一般说来,教师道德行为具有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教师道德行为是基于教师自觉意识而做出的行为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密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称.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  相似文献   

2.
张新芳 《科技资讯》2007,(13):108-108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提高学生明理能力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就能够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道德选择具有广泛的内容,狭义的道德选择,主要指道德行为的选择。在社会实践中,一旦遇到同他人利益或社会集体利益的矛盾,或者遇到为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而损害他人利益等等情况时,行为主体在一定的道德意志支配下,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作出符合阶级的或社会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决定,就是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思想道德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主体选择、主体价值、主体发展为中心展开,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为主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初三阶段是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初三学生思想发展的现状、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等五个层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师专外语系学生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对这一特定时期的教育要求所做出的情绪反映,目的动机、学习态度,情感世界等必定是积极的能动反映,同时也具有社会性和自我意识的特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重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动机、了解其知、情、意、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掌握其年龄心理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定专业思想,开启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的创建中,通过建立指导和协调和谐校园建设的专门机构及拨付专项资金,建立校园广大师生间公平正义的别益分配机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争取社会有力支持等措施,加强高校广大师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教育.培养广大师生的道德品质,是实现和谐校园的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8.
从德性伦理学视阈来看网络道德教育,就必须塑造网民的基本德性。塑造网民基本德性就必须立足网络社会来进行,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基础。采取德性论的理论模式,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视角。实现灌输网民道德认知,培养网民道德情感,锤炼网民道德意志,坚定网民的道德信念,践行网民的道德行为的"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9.
生态体验是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大学生的生态体验活动主要有生态旅游、生态考察、野外生存和环保实践等四种形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体验活动,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强化大学生的生态道德信念、磨炼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志,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塑就大学生健康完善的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10.
浅析幼儿道德品质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解决幼儿园游戏过程中存在的幼儿道德品质的问题,通过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所表现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特点,教师在游戏活动准备中,游戏活动过程中,游戏活动结束后的表现,提出有效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向阳  余小游 《科技资讯》2009,(19):244-244
学校道德感悟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道德教育情景,使受教育者通过感知具体道德案例引起认识和心理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觉悟,从而自觉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德育教育。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包括:一是道德感悟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道德感悟教育"以人为本",把学生的生命价值放在核心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实践中去体现个体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经济和道德的一般理论,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探究。即经济主体或道德行为在进行道德行为时,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并对这一成本进行权衡和收益分析。在社会中,道德行为付出道德成本或代价,却给社会带来正的道德收益,对那些败德行为,则通过制度建设和安排,对其败德行为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惩处,以弘扬道德正气。  相似文献   

13.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丰富道德情感和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布依族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道德心理结构。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维度对布依族伦理道德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可以概括为:伦理道德认知由感性到理性;伦理道德情感由简单到丰富;伦理道德行为由他律到自律。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要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是激发与释放人类无限潜能的实践活动,通过增进道德认知、涵养道德情感、磨砺道德意志、实践道德行为以“树德”;通过深化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精进基本生存生活技能、通达充沛的精神世界和洒脱的人生境界以“增智”;通过提供身体活动的场域、全面均衡锻炼四肢力量、培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强体”;通过劳动让人们直观地感知“美”、塑造与提升人们的审美品位、推动人们直接创造“美”以“育美”。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意志品质偏低, 道德意志薄弱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道德教育应以培养锻炼道德意志为开端, 从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等多方面去强化道德意志教育的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有坚强道德意志、优良道德品质的跨世纪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目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有关道德的内心体验,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发生的;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但道德认识作为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是人的道德品质的基础。道德判断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言行一致的实验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未得到验证。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发展。一般来说,儿童的道德认识水平越高,对其道德行为越有利,但由于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道德认识绝不会简单地转化为道德行为,其间必然会出现言行脱节现象。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学生在爱护公物方面是否言行一致的发展规律,并希望本研究测试能为加强小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训练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学科中实施道德品质教育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道德品质也叫品德或德性,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体现为由舆论与良心所支持的道德意识、道德标准、道德风范等的总和,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根本属性.在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当下,语文学科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必须凭借语文(语言、文章、文学)这个“例子”,用各种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课文即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去引导他们,从而提高他们健康的道德认识,增强他们炽热的道德情感,锻炼他们顽强的道德意志,树立他们崇高的道德信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是指馆员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道德境界.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是“服务育人”.  相似文献   

20.
道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组成。道德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四种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对道德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不同。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道德,道德具有怎样的结构,环境因素和个体特点对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道德发展具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有何种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