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麦克斯韦方程和边界条件,计算了交流电路中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的电磁场、极板电荷面密度和电流面密度的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究双极板几何形状对层间接触行为的影响,以金属双极板为对象,搭建了双极板压缩试验台,同时建立了双极板压缩试验有限元模型,根据压敏纸采集到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分别搭建了梯形、矩形和波浪形三种常见截面形状的双极板有限元模型,并搭建了相应的双极板压缩试验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在不同装配载荷作用下双极板截面形状对层间接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装配载荷大小和双极板截面形状对双极板与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 GDL)之间的接触行为有显著影响;在不同装配载荷作用下,三种双极板肋下的GDL表面接触应力幅值均在0.5~2 MPa之间,均符合装配要求;在同等条件下,双极板肋宽度是决定双极板与GDL之间整体平均接触应力幅值和GDL平均侵入面积的主要因素;在三种双极板中,矩形双极板下的接触行为对装配载荷的变化更为敏感,并且矩形双极板下平均接触应力分布均匀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从电位所满足的拉普拉斯方程出发,应用分离变量法研究了条状同面电容器中电场沿垂线方向的衰减特性。在极板间缝隙宽度趋于零和不为零两种情况下,导出了电位、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分析了极板宽度和极板间的缝隙对电场衰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了常规PID控制算法后,结合水阻极板控制的特点,提出应采用“带死区和滞环的饱和非线性调节器”实现极板控制和定位,并对控制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新型容栅传感器,使磁翻柱液位计在更广泛的工况条件下,仍能准确地测量液位值并实现电信号远传.采用Hybrid—Trefftz有限元方法建立传感器中电场的数学模型,并精确地计算出磁翻柱翻转所引起的电容相对变化量.以此电容相对变化量为目标函数,分别对4种不同形状的电容极板和同形状不同结构参数的极板进行定量研究.从电容相对变化量随电容极板结构的变化曲线中,可知形状2且极板间距为5mm为极板的最优形状.以此结构的样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此传感器极板结构的优化与实验相吻合,其仿真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仅为3.3%.  相似文献   

6.
孤立带电球形导体连续缓慢地变形为回转椭球导体,是一种保持静电平衡的变形过程.在这种变形过程中,无电荷的流动,电荷面密度只随局部表面积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可以用几何方法,由球形导体的电荷面密度求出回转椭球导体的电荷面密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求通过测量光学信号计算各种纺织纤维集合体的面密度分布的准确方法,针对纺织纤维对光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特性,基于Kubelka-Munk双通道模型透射公式,推导出通过光学信号计算层状纤维集合体任意一点处的相对面密度的算法,称为Wu-Wang(W-W)透射算法.采用已知面密度的棉纤维和羊毛纤维试样各一组,借助数码光学元件搭建的装置测得纤维层的透射光图像,以W-W算法计算出各试样的相对面密度,发现与其他方法测试的基准面密度高度吻合.并与Lambert-Beer模型的计算结果作比较,证明W-W算法获得的光学相对面密度与真实面密度非常吻合,验证了此面密度算法表征的相对光学面密度的准确性.W-W新算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纤维长度分布和多种结构的纤维集合体面密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因素对三维电极体系电极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应器采用颗粒状活性炭为填料,中间位置添加隔膜,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三维电极体系电极电位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维电极阴极和阳极区靠近隔膜处的电极电位绝对值明显高于靠近两极处的电极电位,且阴极和阳极区电极电位绝对值都随外加电压的增大而上升.阴极板材料性质决定了阴极板电极电位的高低:阴极板材料还原性能愈强,其极板电极电位负值绝对值愈大;阴极板材料还原性能愈弱,其极板电极电位负值绝对值愈小.不同厚度隔膜处理不会影响极板电极电位高低,也不会影响阳极反应区电极电位大小,但能提高三维电极体系还原区的还原能力.与低浓度的反应溶液相比不仅提高了阴极反应区电极电位,还能影响极板电极电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9.
对种子低频电流处理技术中,极板因素包括极板间距,极板面积和极板材料等对种子低频电流处理效果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采用LLP变分法研究了三角量子阱中束缚磁极化子的性质.在不同库伦束缚势下,得到了基态能、基态结合能与磁场回旋频率及电子面密度之间的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基态能量随着电子面密度和磁场回旋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基态结合能随着电子面密度和磁场回旋频率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电阻电感型RLC串联电路主共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非线性电阻电感型RLC串联电路的非线性振动,应用拉格朗日一麦克斯韦方程建立受简谐激励的具有电阻和电感非线性RLC电路的数学模型.根据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得到系统满足主共振条件的一次近似解以及对应的定常解.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系统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极板面积,响应曲线的振幅和共振区变大;增大极板间距、电感非线性系数和电阻,响应曲线的振幅和共振区变小.非线性电感和电阻可以抑制电量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随极板间距增大而增大,随极板面积和电感线性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铅酸蓄电池使用过程中极板硫酸化问题,采用新技术──在电解液中加入“增强剂”,可消除极板硫化,提高电瓶容量,延长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具体事例介绍了“增强剂”的功能,使用方法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用电除尘器收集低比电阻粉尘的问题,提出用导电涂料涂敷ESP极板,使极板表面形成具有一定比电阻的涂层.讨论了普通极板和涂层极板的放电特性,分析表明,只要涂层比电阻在105Ω.cm<ρc<109Ω.cm范围内,即可用以收集低比电阻粉尘.推导出了涂层比电阻计算公式,可精确计算导电粉体在涂料中的掺入比例.利用电除尘器模型对极板有、无涂层时的收尘性能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用电除尘器收集低比电阻粉尘时,极板有涂层时的收尘效率显著高于极板无涂层时的收尘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用化学法研究了椭圆形管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100A大电流和20A小电流下放电至深度为100%时正极板表面的电流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呈不均匀分布,电流密度在正极板的上端约二,三厘米处较大,存在极耳效应和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5.
电子枪主要是由极板和密封环组成的,电子在空间中的运动由极板分布和极板电压等决定,可以说枪内极板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子枪的发射性能,选择正确的极板可以在小范围内获得精确度高、束流稳定的电子束流.针对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电子枪中的栅极、吸出极进行了分析,对加速极则从单极板、双极板到多极板3种模型进行分析讨论,并利用Matlab、Ansys等软件进行仿真,得到电极形状、电压与枪内电场强度分布的一些关系,这为电子枪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圆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电流的磁场,求出传导电流(极板电流 馈线电流)产生的磁场,并与使用全电流环路定律在忽略边缘效应的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作比较。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煤体复电阻率测试旨在提供可靠的复电阻率数据,为进一步现场应用基础研究。影响煤体复电阻率测量精度的因素众多,其中电极板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极板的厚度和大小都会对煤体复电阻率测量产生影响,因此电极板的变化对测量参数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通过选用导电性较好的紫铜材料作为极板,对3种不同厚度的极板材料进行了复电阻率测量,分析极板厚度对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测试了直径为1,2,3,4,5 cm 5种大小极板对煤体复电阻测量的影响,并使用Cole-Cole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得出结论如下:1)极板本身的极化效应和极板与煤样端面贴合程度是影响煤样复电阻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3种不同厚度的极板材料中导电铜纸误差最小;2)对同一个煤样而言极板面积变化仅对复电阻率幅值有较大影响,对煤样激发极化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8.
对圆筒形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进行合理的结构优化.依次改变极板的直径、长度、厚度、间距、个数等,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上述条件下电容器极板的场强的分布,找到场强随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发现,单层极板呈现出明显的边缘效应;随直径增大,边缘场强与内部场强的比值增大;极板越薄,边缘场强越小;适当加大极板长度,可减缓边缘场强增加的速率,但效果有限.多层极板,随间距增大,边缘场强与内部场强的比值增大,但总电容变化量减小;极板的间距应适当选取.对于多层极板,中间极板的场强有相互抵消的现象,故而可以适当减小中间极板的间距,以增加极板的个数,对测量有利.推荐了最佳尺寸.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建立平板电容器的电场模型,论证了高压平板电容器的极板加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艺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6]。刨光不严的高压电容器极板极易导致高压平板电容器的击穿^[7]。  相似文献   

20.
以PVDF和石墨为基体制备了全钒液流电池的双极板,并测定了双极板的电导率和弯曲强度. 结果表明所用膨胀石墨填加量为50%时,所制得的双极板同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92 S/cm)和机械强度(51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