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软件水印技术原理及特点、软件水印的分类、攻击方法以及现有的主要算法,讨论了软件水印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种动态软件水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CT算法的动态软件水印算法,改变CT算法先构建水印拓扑图再分割的思路,运用中国剩余定理直接对软件水印信息本身进行分割的策略,提高了水印分割的效率,并提出了经过分割后的软件水印的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类树的静态数据结构软件水印方法,该方法利用类树结构表示水印信息,描述了基于类树的信息嵌入过程,并给出了包括计算水印范围、选取水印、水印分解、嵌入水印和伪装设计5个步骤的软件水印自动生成流程。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代码加密的防篡改软件水印方案,并对隐藏水印信息的PPCT结构进行改进.水印嵌入过程中,利用秘密分享方案,对代表版权信息的大数进行分割,以提高水印信息的隐蔽性.通过修改软件的源代码和目标代码实现水印的嵌入过程,根据特定的策略对部分目标代码进行加密,并提高加解密密钥与程序自身的关联聚合度,从而增强软件水印的鲁棒...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沌优化的动态水印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软件水印隐蔽差、鲁棒性低的问题,将混沌理论应用于软件水印算法中,基于混沌替换、混沌加密算法对动态图CT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水印的隐蔽性和鲁棒性.在VC6.0环境下对C++软件实现基于混沌的动态水印算法(CBDW)原型系统,并以该实现为例进行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保留原水印高数据率优点的同时,增强了其隐蔽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的软件水印工作中,水印通常与载体程序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性,因此,攻击者可在载体程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移除水印代码,继而非法获得软件的所有权。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修改的动态耦合软件水印方法,该方法将水印的触发条件与载体程序的控制流进行结合,增强水印与载体程序的逻辑关联性,并引入自修改代码保护机制对水印触发条件、动态加解密和关联路径分支进行保护。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攻击水印的难度,显著增加了攻击者的计算开销。通过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抵御逆向工程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软件水印的抗攻击性能,文章提出了基于中国剩余定理和混沌序列的软件水印分割和散列方案。运用中国剩余定理将水印信息进行分割,设计改进的Logistic映射将水印信息映射成混沌序列生成子水印,最后利用混沌序列将子水印散列到宿主程序中。由于混沌序列具有初始值敏感特性、类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该方案能明显提高软件水印的鲁棒性和隐蔽性。  相似文献   

8.
张格  吴宾  殷园园  李晖 《河南科学》2013,(12):2194-2198
软件水印作为一种新颖的版权保护技术,被誉为“数字产品内容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提出一种基于代码混淆的静态软件水印方案,同时对水印的嵌入和提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对于软件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静态水印容易遭受攻击导致提取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限方案的静态软件水印,利用随机数将水印信息分割,在密钥的控制下还原水印信息,增加攻击者的攻击难度,提高水印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软件保护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快捷的网络平台,软件产品可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以往软件保护面对单一的盗版者,现在则是成千上万个无法追踪的个体.国内外对软件保护技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现有技术主要以保障软件产品分发和运行安全为主,抵御盗版效果差.软件水印是数字水印技术主要分支,通过嵌入版权信息防止盗版,近年来提出的一些软件水印算法均无法在鲁棒性、易实现方面达到较好平衡:实用软件水印技术仍然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