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铁矿粉烧结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铁矿粉的烧结行为和作用,考察其同化性、液相流动性、黏结相自身强度、连晶固结强度等烧结基础特性,有助于企业通过烧结优化配矿有效使用铁矿粉资源。近年来,国内外在铁矿粉烧结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体现在低温烧结、厚料层烧结技术的发展、褐铁矿使用技术的完善、预还原烧结的开发、镶嵌式烧结的设计、高温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等方面。这些技术的创新主要围绕如何高效利用铁矿粉资源进行,通常是源于资源的劣化和环境的恶化。然而,铁矿粉的优与劣其实是相对的,通过发挥其优势、抑制其劣势的方式,使得这种矿从劣质变为相对的“优质”,并通过这些新技术使其优点凸显、缺点被弥补,那么该矿的使用量、技术指标就能得到提高,也就具有“优”的品质。通过这些研究,实现了对劣质铁矿粉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也在逐渐的发展,这也就需要更多的资源进行补给,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铁矿石资源,虽然我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铁矿资源大国,但由于矿石品位较低,采矿的技术相对较低,造成开采困难,使资源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导致我国对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这就严重的阻碍了我国铁矿工业和相关企业的发展。我国在"十二五"中明确提出要开采国内的资源这一决策。为了发展与生态共同进步,我国最近建的矿山大多采用充填法进行开采,所以,大型贫铁矿充填法开采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心,成为话题中的焦点。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根据国外推荐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结合石人沟铁矿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完善,对石人沟铁矿1984年,年采摇进度计划优化的一次实践。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该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利用线性规划的优化理论,以完成国家下达的精矿产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为目标。以设备生产能力,资源情况、原矿质量以及采掘线的相对位置等为约束条件,以常规的露天开采工艺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新余市良山铁矿区中深部接替资源勘查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良山铁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矿区地质特征,通过对赣中铁矿田矿床成矿规律和典型矿区构造特征的认真研究,认为区内变质岩原岩主要形成于优地槽海底火山喷发环境,浅部与中深部是连续延伸,铁矿层相对稳定,保存较好.在二次褶皱构造的轴部及附近是铁矿赋存的有利构造部位.提出了“矿下找矿和寻找构造有利部位相结合”的找矿模式,并成功地在良山铁矿区中深部接替资源勘查实践中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铁矿资源丰而不富,铁矿石供不应求,需要长期进口富铁矿建国40多年,进行了大量的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基本探明了我国的铁矿资源。截至1991年底,共勘查了1898个铁矿区,保有铁矿石储量500.7亿吨,其中工业储量244.9亿吨,铁矿石的平均品位33%。我国铁矿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较低。已利用矿区536处,占有储量166.9亿吨,可供规划利用矿区126处,占有储量129.8亿吨,两者合计占总储量的59%。按矿区可建规模统计,已探明的可利用矿区的建设能力可达3亿吨/年,其中已建矿区生产能力为1.7亿吨/年。由于90%以上为贫杂矿,需要建设资金多和成本高等因素,预计到2000年我国仅能年产2.3~2.5亿吨矿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矿开采量的不断增大,使得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铁矿尾矿排出,这不仅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而且也严重浪费了资源。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铁矿尾矿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分类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低碳经济下铁矿尾矿的综合处理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隆化县大乌苏南沟铁矿是最近国内发现的大型钒钛磁铁矿床。该矿主矿体埋深较大,前期通过对矿区航磁、地磁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确定了主矿体赋存位置,为地质普查、详查工作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并且根据磁异常特征推断该矿区外围具有扩大资源储量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攀钢整合兰尖铁矿、朱家包包铁矿资源,成立矿业公司攀枝花铁矿。此举意在持续推进数字矿山、和谐矿山、绿色矿山的"三个矿山"建设,实现转型升级,助力攀钢打胜控亏强基、扭亏转型攻坚战。兰尖铁矿于1970年正式投产,朱家包包铁矿于1973年生产。两矿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设起来的特大型钒钛磁铁矿山,在矿山设计、生产、资源利用等方面独具特色。迄今为  相似文献   

9.
杨福海教授于1957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曾在鞍钢弓长岭铁矿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参与了该矿山改扩建设计,采矿方法边放边充试验。改革采矿方法的半工业性试验。1962年从弓长岭铁矿调入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曾讲授<矿山设计><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矿山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七十年代他参与了唐钢石人沟铁矿设计会战,主持完成了唐钢张庄铁矿改扩建设计,八十年代初,受河北省金属学会委托参与了<河北省铁矿开采现状与今后建议>的调研,主持了<唐山地方群采铁矿调查>,参与  相似文献   

10.
本史简要介绍了辽阳市铁矿资源状况、潜力、开发现状,分析了铁矿资源深加工方向,提出了开发战略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属于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建立了以水质为标准和以灰水足迹为标准的水污染程度评价指标,采用灰水足迹的方法对河北省水资源进行水质—水量评价.结果表明:1)2013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为242.41×108 m3,相比2005年下降了19.7%,2005—2013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2种水污染程度评价指标的走势大体相同,说明水质性缺水状况可以粗略地用本文计算的灰水足迹进行表征.3)2005—2013年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远大于当年河北省的水资源量,呈现出明显的水质性缺水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河北省发展县域经济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做法和成效,认为河北省县域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也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为借鉴先进省份的好做法,笔者简要分析了河北省与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浙江、山东省的差距,认为河北省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7个问题:解放思想不够;经济总量少、规模小;可用土地有限;资金匮乏;产业结构不协调、发展不平衡;外向经济发展缓慢、环境不够优化;面临的人口资源压力大.提出了8条建议:撤市并县,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培养开放型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参与环渤海地区合作;培植县域特色产业和发展城市化;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走生态化发展之路;实施人才战略,提高素质,转化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矿产品总量与国内秤总值存在着正相关的数量依存关系 ,无论是工业化经济时工 ,还是知识 (科业 )经济时工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结合四川省矿产资源状况 ,经济发展规划 ,在预测矿产品需求量的基础上 ,评价了四川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及可持续供给能力 ,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河北省文化共享工程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提出了保持河北省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从压力角度衡量山东省资源利用可持续状况,利用物质流方法,通过对全省2005 -2014年物质输入、物质输出、物质消耗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测算山东省资源利用总量压力、结构压力与增长压力,并加权得到综合压力,探讨压力变化的特征。结果显示,全省资源利用压力呈现增加趋势,压力调控的重点在资源利用总量和增长动力上;资源要素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依靠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仍待转变;经济因素对于全省资源利用压力的变化具有主导作用,科技因素、人口因素的作用次之,科技因素的作用在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气候资源研究利用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气候资源的描述,介绍了气候资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分析了山西省气候资源的概况及气候资源在山西省利用的意义,提出了充分研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引进气候资源新技术,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河北省成为第九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区.如何进行生态省建设,解决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长期的具体任务和研究课题.笔者拟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理论和原理,在分析河北省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发展现状、人口、资源条件的前提下,揭示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及生态文化等河北生态省建设支撑能力方面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安徽霍邱铁矿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霍邱铁矿地处皖西霍邱县境内,储量大,分布集中,矿体埋藏较深,品位低,过去一直未开发利用,现在将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笔者根据该铁矿区自然地理条件、矿床特征及环境等条件,分析铁矿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其不利因素,对开发将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宋褔太 《山西科技》2014,(1):20-21,49
分析了河北省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结合河北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调整工业结构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人才资源匮乏是制约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在于坚持好市场导向、结构导向、协调发展、超前培养、注重实效等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在于构建起多层面立体化的创新型人才资源综合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