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装备战场抢修决策是在战场条件下对损伤装备进行抢修决策的过程。针对传统战场抢修决策缺乏定量模型支持的问题,综合考虑抢修时限要求、抢修器材约束、复杂抢修过程等实际情况,基于选择性维修理论,建立了面向随机任务的战场抢修决策模型,为优化生成装备战场抢修方案提供决策模型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性维修可有效解决多资源约束情况下面向任务的装备战场抢修决策问题;通过优化抢修任务分工,可缩短装备抢修时间,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装备任务可靠度。  相似文献   

2.
装备战场抢修的任意随机Petri网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武昌  林健  曾玉君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4):5651-5653,5658
基于任意分布随机Petri网(ASPN),建立了装备战场抢修系统的ASPN模型。利用ARENA通用仿真平台,对装备战场抢修系统的ASPN模型进行仿真,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仿真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充分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的结论可为装备战场抢修的决策阶层提供决策支持,对提高我军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实现经济型维修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层着色Petri网的装备战场抢修系统建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齐胜利  武昌  杨懿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0):2327-2329,2337
讨论了一种基于分层着色Petri网理论建立装备战场抢修系统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引入复杂库所和Petri子网来对原有的装备战场抢修系统模型进行改造,克服了以往用普通Petri网建模的不足之处,使模型变得直观、简单,并有利于模型分析和仿真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战时装备战损部件恢复能力评估时,针对收集得到的部件抢修样本信息与实际战场情况不相符的问题,以战场环境和抢修分队维修保障条件为依据,分别建立了样本信息筛选模型和样本抢修时间向实际抢修时间折合的内积模型。采用随机加权法将样本信息转换为参数分布,提出支持度与最大熵相结合的信息源权重确定方法,将相似部件和部件历史信息进行融合,得出部件在对应战场条件下的恢复能力评估结果。算例分析表明,该评估方法可对多种复杂战场条件下的部件恢复能力进行评估,提出的多源融合方法较传统估计方法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战时装备战损部件恢复能力评估时,针对收集得到的部件抢修样本信息与实际战场情况不相符的问题,以战场环境和抢修分队维修保障条件为依据,分别建立了样本信息筛选模型和样本抢修时间向实际抢修时间折合的内积模型。采用随机加权法将样本信息转换为参数分布,提出支持度与最大熵相结合的信息源权重确定方法,将相似部件和部件历史信息进行融合,得出部件在对应战场条件下的恢复能力评估结果。算例分析表明,该评估方法可对多种复杂战场条件下的部件恢复能力进行评估,提出的多源融合方法较传统估计方法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装备保障平台战时如何优化运用的问题,根据平台在机动中遭敌火力打击及自我维修过程所具有的马尔可夫性特点,将受打击时间按照打击次数离散化,从而将该过程描述为状态离散、时间离散的马尔可夫链,由此构建了无条件自我维修和有条件自我维修的马尔可夫链模型,实现了单平台战时运用优化决策。基于战场抢修率最大化的目标,运用规划理论,构建了综合考虑遭敌打击的装备保障平台编组优化模型,提出了平台编组战时运用优化决策分析方法。应用实例表明,所建模型运算简单、方便、实用,能为指挥员在战时科学使用装备保障平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战场抢修多需求点多资源二层优化调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战时协同维修保障过程中,针对各维修任务间经常发生维修资源短缺及资源冲突的问题,在分析连续消耗条件下战场抢修资源调度的特点及决策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在抢修开始时间最早的条件下支援点数目最少的战场抢修多需求点多资源二层优化调度模型,并给出了算法和优化调度方案.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机载导弹阵地战场抢修决策平台的开发,建立了机载导弹阵地装备抢修性评价体系,同时为了合理引入抢修性评价过程中的专家分歧,提出了基于特征的聚类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评估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提取对矩阵特征贡献率大的奇异值进行分解逆运算,然后选取欧氏距离和离差平方和作为层次式聚类方法的分类指标,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文末应用上述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对某型机载导弹阵地典型装备进行了抢修性评估。应用表明:适当引入专家分歧使得聚类分析结果趋向合理化。所提评估方法对群决策问题适用。  相似文献   

9.
装备的研制工作中,其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简称RMS)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战斗力水平的发挥,并影响战场以及战争的胜负.针对此情况,提出了基于效能的装备RMS指标权衡和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效能的定义建立装备性能指标与系统效能的关系模型,分析并选取影响装备效能的主要因素,从而明确需权衡的指标对象;其次,建立效能综合表达式以及相关约束,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原理,对计算公式进行抽象,构建效能权衡模型;最后,通过仿真迭代,改变指标数值,生成不同的装甲装备RMS方案,仿真输出相应的装备效能,并根据装备论证需求以及条件约束,对指标方案进行筛选和优化,从而为装甲装备RMS论证与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机载导弹阵地战场抢修决策平台项目开发,提出了基于相关因素的决策优化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建模的可分离原则上,首先对决策问题自顶而下地进行相关环境和相关因素的分离,然后自底而上地建立综合集成决策优化模型。同时,该方法采用形式化表示体系来描述建模过程。应用该方法建立了面向机载导弹阵地战场抢修决策的优化模型。应用表明,该方法协调了建模过程中多角色的交互问题,为模型的可用、应用和复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