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12,(9):5-5
在法属圭亚那高高的林冠上面,戴斯顿蚂蚁欺凌其他同类,还能将体重百倍于自己的猎物置于死地。科学家最近发现,戴斯顿蚂蚁伏击较大的昆虫,它们跳到猎物头上并连续数秒钟攻击猎物的脑袋。接着,戴斯顿蚂蚁的巢中帮凶抵达,它们用强有力的嘴巴死死咬住猎物,然后从四面八方一起用力拉扯猎物,将其五马分尸。  相似文献   

2.
英国科学家在委内瑞拉发现了一种特别"狡猾"的肉食植物,它们利用湿润的纤毛吸引昆虫进入其早已设计好的"圈套"。英国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们在委内瑞拉惊讶地发现这种名为"垂花太阳瓶子草"(学名Heliamphora nutans)的肉食植物的纤毛吸收水,而不是排斥水,于是他们研究这种植物的这种特殊行为是否是为了诱捕其猎物。它们的猎物通常是蚂蚁。研究表明,垂花太阳瓶子草的湿润的纤毛可以使昆虫脚上的黏性垫和小爪子失去抓牢的作用,对蚂蚁的捕获率从29%提高至88%。此项研究的负责人乌尔里克·鲍尔说:"当这种植物的纤毛变得湿润时,其内表面就像滑水道一样,让蚂蚁脚上的黏性垫失去抓地力,而滑入它的‘碗’中。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植物以这样的方式利用其纤毛,因为植物通常利用纤毛是想使其叶子具有防水性。"  相似文献   

3.
蚤蝇拥有将蚂蚁斩首的本领,它们是蚂蚁世界的犯罪成员。此科系的苍蝇会将卯产在一蚂蚁体内.当卯孵化成幼虫之后,他们会以蚂蚁的头部为食,最终导致蚂蚁的头部掉落。  相似文献   

4.
<正>看似简单的小小昆虫,其实聪明绝顶。为了捕获猎物,它们可是各显神通。对于昆虫来说,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既是昆虫表皮的主要组成成分,又是昆虫生长发育和生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昆虫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来获取蛋白质。昆虫获取和利用蛋白质的方式很多:昆虫会经常捕捉猎物来补充蛋白质;昆虫还吃掉自己饲养的"家畜",就像蚂蚁有时候会吃掉自己饲养的蚜虫来补充蛋白质;昆虫会依靠体内的共生菌来循环利用蛋白质;昆虫还会发育出很薄的表  相似文献   

5.
多情的蚂蚁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蚁是一种生性好斗的蚂蚁,奇怪的是这种沙蚁和人类一样,会为战死沙场的"将士"送葬。它们排成长长的"送葬"队伍,将战死者送往它们固定的墓地,用沙子掩埋尸体,并时常带上几棵有根的小草栽在墓前,以作纪念。凶猛的蚂蚁在非洲北部的丛林里,生活着一种比狮子还要凶猛的蚂蚁。这种蚂蚁比一般蚂蚁要大几十倍,身上长着黑绒绒的长毛,  相似文献   

6.
吴刚 《知识就是力量》2011,(11):F0003-F0003
沙漠蝎与陆地蝎的不同之处,不仅是它们能抵御酷热,它们的捕食方法也很特别,它们一般很少靠蛮力追赶猎物,而是隐藏在炙热的沙子下,守株待兔。在猎物出现时才猛地扑上去。  相似文献   

7.
正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破解电鳗的奥秘。电鳗实际上是长刀鱼的一种,它们栖息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偏远、浑浊水域,所以很难在自然栖息地观察到它们。电鳗身长可达2.4米,放电高达600伏(足以电倒一匹马)。放电仅几毫秒后,电鳗就能吃到已被麻痹的猎物。电鳗身上有许多发电细胞,它们像电池一样存电和放电。电鳗使用高压电让猎物的肌肉无法动弹,从而捕猎。它们也使用高压电抵挡捕食者,例如鳄鱼。而科学家最近进行的实验室研究还发现,电鳗还通过放电探查猎物所在方位,并诱使猎物离开藏匿地。  相似文献   

8.
蚂蚁很小,但是组织纪律性很好,等级森严,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组织. 撒"路标"的织蚁 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叫织蚁的树柚蚂蚁.这种蚂蚁用它们幼虫吐出来的丝,将成千上万的小树枝和树叶连接起来,筑成连片的空中巢穴.  相似文献   

9.
正它们可以吸引你驻足细心观察,也能在你眼皮底下建立一座城市而不被察觉。它们有仅次于人类的复杂社会,却又仿佛渺小的与人类的生活毫不相干。它们就是蚂蚁,如此常见,可人类还是对它们所知甚少。蚂蚁研究者工作最有趣的部分就是跟蚂蚁打交道,和100多年以来无数的昆虫学家们一样,他们要干的活,就是花样围观蚂蚁打架,然后革新昆虫学认知。围观蚂蚁的意外发现看蚂蚁打架估计是不少人的童年乐趣之一,而对一些昆虫学家来说,这项乐趣以研究的名义延续到成年之后——1886年,时年38岁的瑞士著名昆虫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4,(6):5-5
正当瓢泼大雨来袭时,生活在瑞士泛滥平原上的蚂蚁会建造"筏子",以逃离洪水。通过实验室观察,科学家发现,当水位上升时,蚂蚁们会抓住任何它们可以抓到的幼蚁和蚁蛹来组建"筏子",然后将蚁后移到"筏子"中央。蚂蚁为什么要这样做?科学家最初大惑不解——要知道,位于"筏子"底部的蚂蚁更可能被鱼吃掉,或被湍急的水流冲走。  相似文献   

11.
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为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全世界共有960种。它们的食性五花八门,摄食对策多种多样。蝙蝠家族中大约70%的种类是食虫的。它们捕食的多种昆虫中,相当一部分是害虫,如蛾、苍蝇、蚊子、蟑螂。蝙蝠最常用的捕食昆虫方法是在空中捕食,它们发出超声波搜索猎物,一旦发现目标,便用自身的超声波系统确定潜在猎物的位置,并在最佳时刻突然袭击。蝙蝠有各种各样的狩猎技巧:某些种类能直接用口捕食,而另一些则用翅膀像球拍一样将猎物弹到嘴里,或者用尾膜像勺子一样将昆虫“舀”入口中。蝙蝠的食量很大,估计每…  相似文献   

12.
菇农切叶蚁     
正与农民相比,可能真正精通耕作的是本文介绍的这些地球上最小的精灵。早在数百万年前,它们便将精耕细作搞得有声有色,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庄稼"旱涝保收,满足着上百万家族成员的需要。地球上的蚂蚁种类有11700多种,仅在中国己确定的就有600多种。有人的地方就有蚂蚁,没有人的地方也有蚂蚁,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出没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最近发现,蚂蚁也像驾驶员一样害怕“堵车”,并且它们也会利用其他途径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当它们在路上拥挤的时候,这种勤劳的小昆虫便会相互推挤着避免“堵车”,或是让一些蚂蚁去寻找从食物源返回巢穴的其他路径。法国生物学家文森特·范尚说:“当蚂蚁在路上遇到交通堵塞时,它们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范尚等研究人员做了一项有关蚂蚁集体行为的实验,他们用一套数学模型解释了蚂蚁单个行为是如何影响它们的群体行为的。去寻找食物的蚂蚁更喜欢扛着食物行进在标有气味的路上。在实验中,这些昆虫必须通过一个钻石状的桥,这个桥横跨在…  相似文献   

14.
多情的蚂蚁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蚁是一种生性好斗的蚂蚁,奇怪的是这种沙蚁和人类一样,会为战死沙场的.将士"送葬.它们排成长长的.送葬"队伍,将战死者送往它们固定的墓地,用沙子掩埋尸体,并时常带上几棵有根的小草栽在墓前,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5.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法布尔在蚂蚁队伍旁边放置了一些食物.这些蚂蚁要想得到食物,就必须要离开原来的队伍,不能再绕原来的圈子前进.  相似文献   

16.
动物是否和人一样具有记忆力呢?这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也是科学家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 科学家们发现蚂蚁的记忆力较强.如果将蚂蚁行走的路线进行观测,可以看出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是从它们腹部末端的腺体里排出的一种分泌物,过去认为蚂蚁主要是依靠它来认路行走.近来又有人进行试验,把气味完全抹去,蚂蚁仍能记住原来复杂的路线.这说明蚂蚁不光靠嗅觉,还有记忆力.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5,(7):6-6
对生活在亚马孙雨林树冠层的蚂蚁来说,生存可能是充满危机的。尽管在高层筑巢有助于它们免遭地面掠食者的捕杀,但是不时刮起的狂风却可能把一只只蚂蚁吹落到森林地面上。一旦落到地面,这些蚂蚁就必死无疑,因为雨林地面上有太多的残骸,还没等蚂蚁重新爬上树,它们就肯定会落入地面掠食者的“虎口”。  相似文献   

18.
它们为什么不恋手足之情?它们为什么同胞相残?动物界的这种同胞相残的奇异现象,一直困扰着众多科学家。目前,科学家们正对此寻求种种科学的解释,以期揭开其中之迷。几千年来,谦卑的蚂蚁常被人类奉为学习的楷模所罗门国王常常告诫他的臣民:“去看看蚂蚁吧.思考一下他们的行为,你们会变得聪明起来。”所罗门国王赞赏蚂蚁的辛勤劳动.是因为蚂蚁总是忙碌地为越夏和越冬的仓库储藏粮食。蚂蚁最受人推崇的是它们的无私奉献。蚂蚁中的工蚁常被描绘成长有6只脚的“特丽莎母亲”,她从不知疲劳,总是忙碌地为蚁丘中的其他蚂蚁服务。工蚁虽…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祖先曾经食用过自己的同类吗?也就是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人吃人的事件吗?我们至少不敢断然否定。我们不妨设想10万年前的一幕:猎人们在经过千辛万苦捕获猎物后,经过短暂的狂欢,就迫不及待毫不留情地对待猎物。首先自然是享用那些肥硕的肉块,当美味再也没有了时,他们不得不将饥饿的目光投向猎物的骨头——一把头骨砸碎,吸食脑髓,割下舌头把猎物的大腿骨放到石头上,不断地敲打,直到它们破碎并裸露出骨髓为止;用尖利的工具刮掉肌腱,一丝不苟地把剩下的最后一点点肉也剥离下来吃掉,然后依依不舍地将剩下的骨头扔到了一边…  相似文献   

20.
畅行的"交通线"蚁群已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交通网络",它们几乎是"盲目"地遵循这一路线,不存一丝怀疑。蚂蚁总是能够为它们的货物运输找到最为经济的路线,即使在道路被意外阻断以后也能够迅速找到另一条最合适的线路。蚂蚁的集体生活靠特殊的"化学语言"保持联系。人们把蚂蚁的"化学语言"称为激寨,蚂蚁在觅食时,把激素散布在来回的路上,同伴根据激素的气味,就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