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稻绿刺蛾(Latoia cryzae Cai)是我国西南山区八十年代新上升的的稻作害虫。目前,国内外对该虫的有关报道尚少,笔者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生活习性、为害规律和年生活史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调查中首次发现有20%左右的两色绿刺蛾〔Latoia bicolor(Walker)〕也夹杂在其中为害水稻。这一新发现,增添了两色绿刺蛾的寄主范围,填补了原有农业昆虫学文献上的空白;同时,作者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和为害规律,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剑河县内推广应用14,939亩(1984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即挽回了约11万元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淮南地区致病性刺蛾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采取定点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南地区常见致病性刺蛾幼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该地区致病性刺蛾常见的有5种,即桑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丽绿刺蛾(Parasalepida)、黄刺蛾(Cnidocampaflauescens)、褐缘绿刺蛾(Parasaconsocia)和扁刺蛾(Thoseasinenois)。同时基本查明了上述刺蛾幼虫的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季节动态、种群密度、生活习性、幼虫天敌和其致病物质等。结论为上述刺蛾幼虫均具致病性,刺蛾幼虫皮炎的发生与刺蛾幼虫的季节动态基本一致,刺蛾幼虫为刺蛾幼虫皮炎的病原虫。  相似文献   

3.
对苹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成虫触角和喙感器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特征进行超微观察,为研究该虫的嗅觉感器功能、寄主选择机制及利用性诱剂监测和防治苹褐带卷蛾提供形态学依据。应用扫描电镜对苹褐带卷蛾成虫触角和喙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苹褐带卷蛾成虫触角上存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器、耳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鳞形感器、芽形感器及B?hm氏鬃毛等8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存在的数量最多,锥形感器仅在触角鞭节各亚节腹面远端有分布,鳞形感器和芽形感器分别存在于雌虫触角和雄虫触角中,其它类型感器均可在雌雄虫触角的腹背两侧观察到。此外,通过对苹褐带卷蛾成虫喙的形态结构观察显示,其共存在3种感器,即毛形感器、Ⅱ型耳形感器和Ⅱ型腔锥形感器,其中以毛形感器分布数量居多,仅存在少量Ⅱ型耳形感器和Ⅱ型腔锥形感器。苹褐带卷蛾触角感器种类丰富,多数具有嗅觉功能,其具体执行后嗅觉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来稻纵卷叶螟连续发生,但对其来源还未搞清。一九七三年我据“一代少、二代暴”等异常现象,提出“外来蛾”的假说。经三年多来的调查研究,初步肯定该蛾有“外来”事实。现简报如下: 一、“外来蛾”假说的提出一九七二年我于金塘岛试图以“打一压二”的办法对付该虫,但未成功,开始怀疑外来。一九七三年我在白泉养虫查蛹赶蛾的过程中发现:一代才预蛹二代已见蛾,蛾早于蛹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绿刺蛾(Parasa Sinica Moore),又名苹绿刺蛾,中华绿刺蛾,绿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我国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贵州、云南、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在渤海湾地区,近几年发生呈上升趋势。 1 研究方法 1.1 室外观察 1992~1993年于昌黎果树研究所核桃园内进行。随机选取园内核桃树,观察越冬茧的分布,幼虫化蛹及成虫羽化情况。于成虫发生盛期观察成虫习性。树上选取卵块叶,  相似文献   

6.
1985年从四川珙县分离到的茶刺蛾病原物,经感染试验,组织病理研究,包涵体及病毒粒子超微结构研究,核酸类型鉴别等,定名该病原物为茶刺蛾颗粒体病毒.另对该病毒核酸作了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热变性试验,测得该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分子,分子量为64.11×10~6d,93.87kb,Tm值为67.3℃,(G+C)含量为32.7%,包涵体蛋白的氨基酸组分中Asp、Glu和Arg含量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4.12%,His,Cys和Met含量很少。该病毒对茶刺蛾幼虫有很强的感染力,氨基酸在生物防治上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分月扇舟蛾在上海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上海1年发生6~7代,世代重叠严重。该虫在上海地区以卵在枝干上越冬。分月扇舟蛾发生与气象因子、环境因子关系密切:与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林分郁闭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地被物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李敏 《科技咨询导报》2011,(23):127-127
桉蝙蛾是速生桉的重要蛀干害虫,受害后的中、小龄桉树容易引起风折造成损失。在桉蝙蛾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阶段,发现有蚂蚁、白僵菌、寄生蝇、茅根鼠等多种天敌可以捕食或寄生该虫,它们能够有效控制桉蝙蛾的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有效利用和保护林间天敌是控制该虫危害、维护桉林正常生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小舟蛾在上海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其预测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杨小舟蛾在上海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上海1年发生5代,个别有6代现象,世代重叠严重。杨小舟蛾的发生与初始虫量、日平均温度、降水量、日平均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当日平均气温15℃以上时,杨小舟蛾开始出现;日平均温度在25~30℃时,杨小舟蛾数量明显增加;当湿度为65%~85%的时候,该虫发生集中,在日相对平均湿度为80%时,成虫的数量急剧增加;在日平均降雨量为50~150 mm时,虫口数量比较集中。建立杨小舟蛾短期测报模型为:Y=-101.909-0.091x1 0.155x2 0.338x3 0.659x4 0.539x5。  相似文献   

10.
<正> 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又名水青蛾、长尾月蛾。分布于我国北京、河北、河南、辽宁、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和台湾等省(市)。主要为害乌桕、枫杨、樟、桤木等林木,也为害核桃、栗、梨、苹果等果树。1979至1981年,在南京地区,我们曾从乌桕及薄壳山核桃树上观察到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绿尾大蚕蛾的濒死虫和病死虫。1980年和1981年,我们对该病毒的侵染性、形态特征、组织病理等作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该病毒的发现,国内文献尚无报道。现将观察、研究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1.
“424”细菌杀虫剂系苏云金杆菌,其药效是利用菌体产生之芽孢品体、外毒素及卵磷脂酶等致病物质,在虫体进食后引起肠道病、败血症及全体瘫痪而死亡。特别是鳞翅目幼虫最易感染,如松毛虫、茶毛虫、玉米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虫、菜青虫、刺蛾、避债蛾、苜蓿虫、烟青虫,栎褐天蛾、棉铃虫等等。经外省和本地施用证明,“424”对防治农业、林业、牧草及卫生害虫都有一定效果,田间防治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调查的基础上,将获得的有关杨剑舟蛾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的大量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杨剑舟蛾各虫态及总体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抽样方法均以"S"和"Z"形或斜线式取样为最佳,为进一步研究杨剑舟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预测预报及其综合治理等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单环刺虫益中的氨基酸匡晓帆吴江(化学系)有关药品、食品及海产品中的鱼、虾、扇贝等氨基酸的分析已有研究[1].但有关海洋生物单环刺虫益中的氨基酸含量分析尚未见报道.单环刺虫益俗名海肠子,是海洋生物中虫益门、虫益目、虫益科的海洋无脊椎动...  相似文献   

14.
掌握松皮小卷蛾(Laspeyresia grunertiana(Rtzb))在西宁市的生活史及习性,为防治提供参考,于2015—2016年对松皮小卷蛾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西宁市为害云杉、油松等苗木,西宁地区1a发生1代,以5~6龄幼虫在韧皮部浅层越冬。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陆续在虫粪堆中化蛹,5月下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6月初羽化结束,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7月下旬幼虫开始取食并向外排出虫粪堆,10月下旬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态。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000X、3%高渗苯氧威乳油1 000X喷干防治松皮小卷蛾幼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林区水面灯诱昆虫及虫体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1986年起,在宁溧丘陵林区水面设置诱虫灯网,进行了马尾松毛虫、竹螟、栎舟蛾及杨树舟蛾等多种森林害虫的诱集杀灭和虫体饲鱼研究。松毛虫成虫趋光飞行可达1100 m,扑灯落水雌蛾含有效卵82.3粒/雌蛾,羽化期每灯每夜诱虫5.10kg。对趋光落水昆虫体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也做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对中国绿刺蛾质型多角体病毒(Ps CPV)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该病毒的包含体呈六角形、四方形或不规则形,有强烈的折光性,大小为0.4~2.8微米。病毒粒子近球形,表面具管状突起,大小为48.2~55.3毫微米。这种病毒对中国绿刺蛾3~4龄幼虫的LC_(so)为1.21×10~5多角体/毫升,具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咖啡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蓉英  方东兴  何翔 《武夷科学》2003,19(1):162-164
2001—2003年在福建省福州、福安、福清、莆田和南平等地,对葡萄园咖啡木蠹蛾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葡萄枝干内越冬。卵期9—15天,幼虫期60—70天,蛹期13—37天,每雌虫可产卵256—1243粒,成虫寿命3—7天。(雄虫3天,雌虫5—7天)。  相似文献   

18.
余志良 《科技资讯》2012,(16):219-219
介绍了4种危害红叶石楠的鳞翅目害虫,隐纹谷弄蝶、扁刺蛾、中国绿刺蛾和大丽菊螟的识别特征、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初步调查结果.已鉴定出17科152种.其中天蛾科3种.木蠹蛾科1种,刺蛾科2种,毒蛾科7种.斑蛾科1种.虎蛾科3种.舟蛾科3种.鹿蛾科2种.钩蛾科6种,枯叶蛾科3种.灯蛾科18种.蚕蛾科1种,波纹蛾科2种,夜蛾科40种,尺蛾科41种,螟蛾科18种,燕蛾科1种.56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根据调查结果.对该自然保护区内蛾类昆虫的区系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地区蛾类昆虫以东洋种为主.  相似文献   

20.
胡麻漏油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甘国福,王发有,杨惠林,王福兰(古浪县农技中心733100)胡麻漏油虫(PhaloniaepilinanaLinnaeus)又称小蠹蛾、亚麻细卷蛾,或称它为蛆■■、油蛆,属于鳞翅目细卷蛾科,是亚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