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秦巴山区公路崩塌灾害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减轻灾害对山区公路交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采用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G108周至、佛坪和宁强段崩塌情况进行了研究。查明了区内主要环境条件;调查了20处崩塌灾害点,根据受力状态和灾害形态将崩塌分为滑塌、劈裂和碎落等3类,并对其中规模较大、成因复杂的3处灾害点进行了分析;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探讨了崩塌灾害的影响因素,从边坡坡度、坡面形态、岩体性质、降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研究了崩塌灾害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加强监测、完善排水、边坡防护和工程治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灾害防治对策。研究结果可为陕南秦巴山区公路崩塌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山地灾害基本特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库区是山地灾害多发区,本阐述了库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基本特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从库区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植被等背景条件入手,分析了三峡库区山地灾害的产生因素,并提出了库区山地灾害的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4—2020年云南地质灾害数据和气象站降水资料,通过有效降水量法筛选出降水型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并分析灾害发生时次前的降水特征.结果显示:云南降水型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其次是泥石流和崩塌;诱发3类地质灾害的降水类型都有短时强降水、短期降水和长历时降水.由短期降水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样本分别占78%、83%和75%,其中超过75%灾害发生前3 d出现强降水事件,泥石流更是高达96%;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短历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前12 h,其中滑坡灾害发生短历时强降水时次最多的是前1~4 h,泥石流灾害发生短历时强降水时次最多的是前1 h;云南大部地区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主要由短期降水引起,特别是怒江地区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关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其中以滑坡和崩塌为主.调查与数据统计表明,滑坡多发生在第四系成因的松散土体中;崩塌多发生在碎屑岩、碳酸盐岩构成且地质构造发育的陡坎、陡崖部位;大气降雨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多雨年份和每年的雨季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季节;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编制了滑坡崩塌多尺度分类编码体系。针对滑坡崩塌灾害的特点, 将不同尺度下影响滑坡崩塌发生与危害程度的多因子信息, 通过编码形式赋予特定的滑坡崩塌单元。选取有灾害记录的单元作为参照组, 利用蒙特卡罗模型对参照组单元的编码进行解译, 其余大量单元的编码则可根据编码之间的相似性快速确定其危险度。该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不确定性小、对数据要求低、编码信息全面直观、减少数据冗余及降低运算量的特点, 研究成果对于全面准确地识别滑坡崩塌特征、滑坡崩塌危险度预测和滑坡崩塌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暴雨激发因素结合本身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山坡导致了古田水竹岭崩塌滑坡。其活动规模不是很大,危害程度亦较轻微,但存在一定的灾害隐患,应采取既安全又经济的清、挡、疏、植、查等工程处理和环境建设措施,附近的村庄没有必要搬迁。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震中区崩塌发育规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研究区为汶川地震的震中区,是研究地震崩塌最为典型的区域。通过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结合遥感解译的成果,分析震中区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崩塌灾害发育的重要因素,揭示了震中区崩塌灾害的发育规律。研究区内崩塌灾害在平面分布上,主要沿水系沟谷两岸呈线状分布,并且多位于断裂带的上盘;剖面分布上,崩塌的发生存在明显的背坡面效应和断层错动方向效应。斜坡坡形、坡向、坡高、坡度以及岩性是影响斜坡崩塌灾害发育的重要因素。区内崩塌失稳机制以滑移式和倾倒式为主。  相似文献   

8.
赵新成 《甘肃科技》2007,23(5):176-177
在黄土滑坡区特殊的地域及地质条件下,公路工程施工使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更易频繁发生。系统分析了由于施工活动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及形成机理,从地形地貌的角度总结了易发生上述灾害的地段,归纳了常见的灾害,并从隧道、桥梁、路基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利用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提供的芦山县城、太平镇、宝盛乡、龙门乡、清仁乡、上里镇、思延乡等重灾乡镇的震后高精度航空影像进行了地质灾害体的解译,利用GIS分析了芦山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空间分布关系和特征。结果表明崩塌滑坡主要受断层控制,距离发震断层3km范围内分布密度最大;坡度是影响崩滑分布的重要因素,崩滑体主要分布在坡度40°~50°范围内;在海拔高度1~1.5km范围内崩塌滑坡密度最大;距水系400m范围内的崩塌滑坡分布密度最大;白垩系泥岩、砂岩出露的地方容易产生大量崩塌滑坡;崩塌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Ⅸ烈度区。  相似文献   

10.
近断层地震动与汶川地震灾区滑坡破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都江堰、彭州、绵竹、绵阳、北川、青川、平武、江油等重灾区和极重灾区的30多个地震滑坡灾害点进行的滑坡灾害现场测绘、灾害信息数字影像采集、地震滑坡灾害评估工作,发现灾区滑坡破坏模式主要以崩塌破坏或者崩塌破坏诱发的崩滑式破坏,而纯粹滑动式破坏较少,同时灾区滑坡破坏特征与近断层地震动效应存在密切联系,近断层地震滑坡与远震滑坡在灾害机理与破坏形式上存在明显区别,有必要在今后研究工作中针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大脉冲效应、SH波、崩塌破坏特征展开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事件辨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 ~ 2009年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1 695个历史地质灾害点(含滑坡灾害点771个,崩塌灾害点924个)和分布区域内35个气象观测站的实测降雨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了降雨与地质灾害的时空相关性、原始累积降雨量与地质灾害发生频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关系密切,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对于降雨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当日降雨量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控于前期累积降雨量,滑坡、崩塌灾害分别与灾变前8天、前6天的降雨情况最相关;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对诱发地质灾害的有效降雨量计算模型做了改进,认为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权重是天数和降雨强度的函数,推导了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时间判别模型,并例证了该模型在常规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崩沟发育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广西海岸带地区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本文根据广西海岸带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和第世紀地质地貌调查所获得的大量崩沟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详细划分了崩沟类型,深入论述了崩沟发育的控制田素,探讨了崩沟的形成机制和发育阶段,最后提出了崩沟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水电工程存在大量滑坡堆积体,部分滑坡堆积体前缘堆积物未分解,结构完整,形成坡体前缘的层状岩体。由于这些层状岩体处于滑坡堆积体底部前缘,分析其对上部堆积体,以及整个坡体的稳定性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某水电工程的滑坡堆积体实例,计算其在水位下降工况下前缘块状岩体稳定性;同时分析其对上部堆积体的稳定性影响。通过分析计算,该滑坡堆积体前缘层状岩体对滑坡堆积体有阻滑作用,可以当作天然挡土墙处理,不需要稳定加固处理。论证了将这些滑坡体前缘层状岩体当作挡土墙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皖南山区环境地质特征与滑坡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以皖南山区环境地质特征、岩土体组成及其工程性质研究为基础,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互馈作用分析入手,探讨区域环境工程地质作用规律,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对地质生态环境防护和塑造人地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及保证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层软岩滑坡运移机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我国西北部地区白垩系、第三系红层软岩广泛分布,红层软岩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水敏感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灾害严重.本文在研究红层软岩不同破坏条件下岩体强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红层软岩滑坡的蠕动变形与滑动面形成机制,经对典型滑坡实例统计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论述了红层软岩滑坡的运移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重庆城市滑坡及崩塌的发育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重庆城市滑坡、崩塌与地质构造、岩性、地貌、暴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总结了重庆城市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滑坡、崩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特性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震  巨玉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7):138-141,145
通过对山西地区忻州、吕梁、临汾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收集近两年发生黄土地质灾害的统计资料,并对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认为山西黄土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泛,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黄土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其特有的物质成分和工程性质所控制;并具有地域性分布特点。根据相关规范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提出对崩塌、滑坡土体采取挡土墙工程、截水工程、削坡减重等工程治理措施,并建议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共同实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K-PSO聚类算法和熵值法的滑坡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K-PSO聚类算法和熵值法,建立滑坡敏感性分析模型.选取旭龙水电站库区22处典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确定8个主要影响因子:岩体结构、斜坡结构、断层距离、变形迹象、坡体高度、平均坡度、诱发地震、淹没比例.利用熵值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值分别为0.152,0.178,0.035,0.106,0.106,0.169,0.193和0.061.采用K-PSO算法对滑坡进行敏感性划分,结果表明,该库区22处滑坡有8处为轻度敏感,9处为中度敏感,4处为重度敏感和1处极度敏感.将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调查情况对比分析知,22处滑坡的敏感度水平与现场实际发育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对旭龙水电站库区滑坡敏感性评价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洞口段大变形处治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洞口段大变形的治理方法,以临吉高速公路松卜岭隧道洞口段为工程背景,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隧道洞口段处置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监控数据,对处治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所处地层围岩软弱破碎稳定性差,加之地形浅埋偏压,导致进洞施工下沉量过大。临时仰拱和设置双液注浆小导管共同作用连接纵向钢拱架,可有效改善围岩变形提高支护能力,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并为同类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