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2年以来,我省大面积推广了东34×苏12、东34×603两对夏秋蚕品种,取代了华10×306,对于稳定夏秋蚕生产、提高夏秋茧的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两对品种还共同存在着茧层率低、茧价低、丝短、丝量少等缺点。最近东34×603净度下降很快,东34的抗逆性逐步减弱,苏12原蚕体质差秋繁困难。鉴于生产上迫切要求培育更优良的新品种,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先后育成了选3×育26和丰秋×西湖两对新品种,从室内比较试验看,茧层率、  相似文献   

2.
家蚕酯酶同工酶与品种亲缘关系及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测定“东肥”、“华合”、“华合×东肥”、“东肥×华合”、中国种“811”、日本种“812”、“811×812”、“812×811”、“肥激”(东肥经激光处理所得新种)蚕卵和蚕幼虫血液中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并观察它们的经济性状,结果表明两亲本亲缘关系愈远,则谱带相差愈大,同源性愈弱,杂种一代的酯酶同工酶谱表现出亲本的互补关系,且出现新的“杂种酶带”,其光密度也较高,经济性状较亲本有所提高。经激光处理的品种其基因型已发生变化,其酶谱及经济性状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家蚕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家蚕品种781、7532、7532×781为材料,经改进染色体制片方法,得到以缢痕为标志特征和一定长度的胚胎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完成了家蚕中期染色体相对长度的计算和核型分析;并将中期染色体和雌蚕粗线期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中期染色体相对长度,家蚕品种7532×781与781、7532无显著性差异,品种781与7532之间少数染色体有显著性差异,粗线期染色体相对长度,在3个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粗线期染色体与中期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珙县借力科技富民推进行动项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蚕业作为又一绿色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极大地促进了蚕业生产的大发展。2007年全县发放蚕种89481张,比2006年增加15984张,增幅为21.75%;全年生产蚕茧62400担,较2006年增加8400担,增幅16.15%;蚕农茧款收入4832万元,  相似文献   

5.
6月29日至7月1日,安徽省科委在合肥市主持召开了“激光輻射家蚕育种及其机理研究”鉴定会。該品种是我校物理系和安徽农科院蚕桑所、安徽农学院等单位协作的,他們用大剂量釹玻璃輻射家蚕“东肥”品种,引变选出性状稳定的“肥激”新品种,然后再用“肥激”与“华五”杂交組合成“肥激×华五”新品种。“肥激×华五”經三年六次在农村基点和实驗室試养,証明具有适应性强、体质壮、好养、高产、优質等特点。鉴定会上,安徽省农科院蚕桑所、我校生物系和物理系的科研人員分別做了“激光蚕品种的育成”、“激光輻射家蚕品种的遺传学研究”和“激光引变生物效应”的科研报告,受  相似文献   

6.
无锡县西漳蚕种场培育的夏秋用蚕品种75新×7532,是江苏省夏秋当家品种,每年生产蚕种约80万张,推广面积达70%左右。同时,广东、江西、安徽、福建等8个省先后引进饲养,在全国形成一定覆盖面。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耐高温、抗氟、产量高、丝质好、解舒特别优等特点。经江苏省鉴定,饲养张种产量31.63公斤,产值29820元,干蚕出丝率30.21%,生丝品位4A 级,比原夏秋品种苏3秋3×  相似文献   

7.
1999~2000年研究了上海地区危害樟树的樗蚕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旬羽化.雌雄成虫性比为1:1.06.樗蚕的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幼虫平均头壳宽分别为11.32±5.49,19.8±0.29,21.45±0.32,29.79±3.60,43.88±14.29mm.从室內药剂防治实验结果来看,使用化学农药见效快,幼虫取食30%乙酰甲胺磷2000倍喷雾叶后,第2d的死亡率达82.5%,取食20%杀灭菊脂2000倍喷雾叶后,第2天的死亡率达87.5%,取食5%氯氰菊脂1000倍喷雾叶后,第2天的死亡率达92.5%.使用生物农药,4天后效果逐渐显现,具有一定的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8.
夏秋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季蚕桑生产不利因素较多,直接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桑园管理、蚕品种的选择、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及大蚕饲养、上簇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的实施,可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夏秋蚕品种306×华~+、141×苏12体质较差,抗逆性弱、易发病,贫下中农迫切要求尽快选育出抗逆性强、稳产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省农科院蚕研所近几年来,集中力量主攻夏秋蚕品种,一方面尽快地培育适合本省的夏秋蚕新品种,另方面向全国各地引进一些新品种,进行大量的一代交杂种新组合的比较试验,经1970年夏、  相似文献   

10.
粤蚕125是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从1989年开始,以“研菁”、“日桂”为基础,通过两年测交试验,选育出“研菁×研125”、“日桂×湘晖”两对双交原种。1991年至1992年进行鉴定,蚕种孵化、各龄眠起、上簇均较齐一,五龄经过比对照种“芙蓉×湘晖”短,茧层率、出丝率高,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给予担桑产丝量、单张产值、50公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来高速无扭精轧机组和轧后控制冷却技术的应用,使线材生产轧制速度由35~40米/秒提高到75~85米/秒(最高已达100米/秒),坯料断面尺寸由85×85~90×90毫米扩大到125×125~140×140毫米,盘重由500~600公斤增大到1500~2500公斤。线材生产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现代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控制冷却技术处理的线材作为一种新产品深受用户欢迎其主要原因就在于: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以生态型差异大的地方三眠土种、丝质优的四眠纯种为杂交亲本,利用亲本间优良基因的重组,育成具有双亲综合优点的改良三眠种305;并对305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丝质鉴定,新育成细纤度三眠蚕杂交组合305×SJ1,该组合经两年三季鉴定,其纤度在2.0038D~2.1980D之间,且综合经济性状优,适合用作缫制高品位、细纤度生丝.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正宁县7,8,9月份平均气温各在20.9℃,19.8℃,14.2℃左右,相对温度约72%,75%,76%,正处夏秋两季,桑叶片大、叶质好.加之天气由热渐闵,适合蚕的生长特点,具备养好蚕的客观条件.且夏秋蚕单产超春蚕.但夏秋季养蚕也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主要是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气候变化大,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要根据各期特点,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夏秋蚕是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的总称。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安徽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整个夏秋期自然温度、湿度一般都适合蚕的生理需要。夏秋季桑叶生长快,可以养几批,提高蚕室、蚕具的利用率;气温高,可以加速蚕的生长发育,使蚕期缩短,并能节约补温材料。但夏秋季养蚕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温度过高,病原体多,叶质差等。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夏秋季养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夏秋季蚕茧稳产高产。 一、夏秋蚕期特点 1.气候特点 在6~10月这段时间内,气候变化频繁,温、湿度经常超出蚕的需要。梅雨季节,下雨前闷热,下雨时低温多湿,天晴后温度比较高;入伏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早秋温、湿度变化较大,温度最高的时期,往往出现持续性的高温,有时久晴不雨,这些气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生产的日益发展,某些产品的干燥、烘焙需要一种高温干燥箱;这种干燥箱温度高,误差小,容积大。过去一般干燥箱的最高温度为200℃或250℃,温度最高的干燥箱也不超过300℃。但是现在要求的干燥箱最高温度为600℃,工作室尺寸又要求在80×80×100cm 以上,而且是鼓风的。国内这种产品不多。由于温度高,保温、变形等问题较难处理,使用单位常常自己进行改制,但是改制后的干燥箱总不是很理想。虽然它暂时满足了生产需要,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因此近年来有不少使用单位希望生产厂能制造  相似文献   

16.
一、种畜禽生产的回顾 70年代以前我省种畜禽生产只停留在地方品种的保种、提纯、复壮,牧业生产基本是采用地方品种。60年代我省在20多个地方猪种产区建立了生猪育种辅导站,顺德顺峰山建立了广东大花白猪育种场,开始地方猪的选育工作,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省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杂交试验,提出了公猪外来良种化、母猪本地化、肉猪杂交一代化的生产模式,同时广泛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对生猪生产起  相似文献   

17.
一、蚕丝产业发展现状 略阳县是省、市蚕桑生产基地县,也是陕西省蚕丝产业一体化建设科技示范县。当地农民素有兴桑养蚕的传统习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蚕桑生产就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和水平,尤其是集中催青小蚕共育、桑树冬芽接等技术已在全市领先,曾是其它各县市参观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活性碳酸钙起源于日本,本世纪30年代就发明了“白艳华”系列改性碳酸钙;70年代中期,美国发明了一种以钛酸酯偶联剂活化处理的碳酸钙;80年代初,世界上活性碳酸钙的品种已达几十甚至上百种。我国碳酸钙的改性研究工作起步较晚,80年代初才开始着手研究和试制,到目前为止,已有几十个品种、数十个厂家生产。我省首例普通型轻质活性碳酸钙是由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庆杨桥化工厂在1988年共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光辉指引下,近两年来,我省多丝量的新蚕品种已全面推广,单位产量及茧层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解舒率,特别是解决内层落绪问题,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是当前蚕茧生产上的一个新任务。为此,我们与省土特产公司、浙农大、杭丝联、新华丝厂、勾庄公社“五·七”一队、勾庄茧站等单位,组成工人、贫下中农、干部、技术员三结合的调查组,在勾庄公社“五·七”一队、勾庄茧站进行  相似文献   

20.
蚕业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高潮的出现与困境的到来不外乎两方面原因:一是外因,二是内因。国内外政治与经济环境是外因的主要方面,现抛开外因,专从内因上看,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1 体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两个根本转变以来,我省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应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