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2017年12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会见赴印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二十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杨洁篪。杨洁篪向莫迪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亲切问候。杨洁篪表示,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规划了未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20,(14):7-7
7月5日晚,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方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通电话。王毅表示,今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中印关系历经风雨考验,取得今天的发展局面来之不易。前不久中印边界西段发生加勒万河谷事件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中方将继续有力捍卫自身领土主权,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王毅强调,实现发展振兴是中印两国第一  相似文献   

3.
外交动态     
<正>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在印度金奈举行10月11~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印度金奈,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莫迪邀请,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10月12日,习近平在金奈同莫迪举行会晤,两国领导人在友好、轻松气氛中就中印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习近平指出,去年我和总理先生在武汉成功会晤以来,中印关系迈入健康稳定发展新阶段,会晤的积极效应不断显现。中印互为重要邻国,是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维护好、发展好中印关系,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楼春豪 《世界知识》2012,(22):28-29
今年是中印边界冲突50周年,边界问题注定成为本年度印度对华关系的关键词。自9月底以来,中印边界冲突逐渐成为印度对华舆论的主要议题,10月底印度官方首次高调悼念印方阵亡战士,更是引发印度舆论对50年前那场战争的大讨论。而在中国,舆论并未对这次历史事件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讨论,正如平日很少有人谈及这场战争。两国的"舆论落差"除了表现在关注热度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双方对那场战争的认  相似文献   

5.
正4月27~28日,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次会晤规划已久,但因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而耽搁。习近平主席在开场白中说:"这是我们两人非常真诚的约定,今天我们就是来共同履行这个约定,进行非同寻常的非正式会晤。"长达两天的会晤凸显中印两国在战略上的相互重视,  相似文献   

6.
1981年12月10日至14日,中国和印度两国官员在北京举行了会晤。据报道,这次会晤就中印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在边界问题上,双方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增进了相互了解,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途径。黄华外长指出,这次会晤“对促进两国间友好和合作的关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印  相似文献   

7.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13,(15):6-6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7月10日至1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克里和财政部部长雅各布·卢共同主持对话。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共识、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8.
胡楠 《世界博览》2009,(17):18-18
2009年8月,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3次会晤再一次以“双方承诺努力推进框架谈判进程”作为谈判结局,双方谈判的成果又一次变为“决定继续谈下去”。外界舆论的评价,大致仍是“炒冷饭”、“久拖不决”、“希望渺茫”等等。  相似文献   

9.
这一期本刊特转载了我国外交部1959年12月26日就中印边界问题给印度的照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件。这个照会阐明了我国政府对于中印边界问题严正的立场和正确的方针。这个照会,对于人们认识中印边界问题的事实真相,有很大的怍用;对于帝国主义者利用中印边界问题对中国造谣污蔑、挑拨中印两国关系的阴谋,是一个有力的打击。为了便于参考,还把中印边界示意图、尼赫鲁总理1959年9月26日就中印边界问题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件和印度外交部1959年11月4日给我国驻印大使馆的照会,附在后面。——编者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边界划分以前,印缅两国边界情况是由英国三次入侵缅甸最终形成的。1967年印缅签署边界协定,之后两国开始了陆上边界的勘界立碑和海上边界的划分。总的来看,印缅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分歧很小,从而使边界划分得以顺利进行。印缅边界划分的背后,是印度从英国人那里继承了殖民时期占领的缅甸领土、缅甸为求得政权稳定而牺牲被非法占领的国土以及中国因素在其中发挥隐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在不同场合多次会晤,两位领导人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开展"中印+"机制(包括"中印+1"和"中印+X")合作是其中的重要成果。10月?11月,"中印联合培训阿富汗外交官项目"先后在新德里和北京开班,为"中印+1"合作开了一个好头。11月30日,阿根廷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两位领导人再次会晤,习近平指出双方要探讨开展更广范围的"中印+"合作,莫迪对两国成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记者、作家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1970年写成了一本论述中国同印度边界问题的书:《印度对华战争》。此书中译本已于今年3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作者以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和发展。本书有丰富的资料和明确的观点。在当时西方不少书报盲目受印度论点影响的情况下,本书能够尊重事实,提出较客观的看法。写书的由来马克斯韦尔对中印边界问题感兴趣,是从1959年担任“泰晤士报”的南亚记者常驻新德里时开始的。报道中印边界问题是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印边境的局势出现一些紧张,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造成这一紧张局势的根源以及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中印边界间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这主要是印度侵占了我国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印度在中印边界一些地区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进一步蚕食我国领土。这二者既相关联,又有所不同。众所周知,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从未经过任何条约或协定正式划定。但是,在两国人民长期和平、友好相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十月下半月印度共和国总理尼赫鲁的访问中国,标志着中印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拥有九亿六千万人口的亚洲两大国家的友好合作,对于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是有极重大的作用的。中印两大国家的友好合作,是在传统的友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从远古以来,在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之间就有了深厚的友谊。将近三千公里的边界把中国和印度联结在一起。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在中印两国之间,历史纪录了和平的文化交流和经济来往,但是从来没有纪录过战争和仇恨。近代以来,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博览》2010,(16):13-13
在中国,烟草代表繁荣;在印度则象征贫穷。罗兰德里先生今年36岁,同妻子生活在意大利米兰。出发去中国和印度前,他用了一年时间制定调查计划。中印两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烟草生产国。他发现两国的差别令人吃惊:在中国,烟草代表繁荣;而在印度,烟草毋庸置疑地象征贫穷。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中俄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政治上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截至目前,中俄两国元首已经举行了三次会晤:6月塔什干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会晤、次日移师北京再次会晤和9月杭州G20峰会期间会晤。三次会晤的重头是6月25日北京会晤。此次普京访华时间只有短短一天,但其访华团的规模、双方会谈的规格、取得的成果和国际影响力,都是历次会晤最  相似文献   

17.
外交小灵通     
《世界知识》2014,(5):7-7
<正>【中印友好交流年启动啦】2月11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出席"中印友好交流年"启动仪式。杨洁篪表示,数千年来,中印两大古老文明交相辉映,互学互鉴,共同创造了辉煌历史。中国梦和印度梦息息相通,相互契合,中印携手定能实  相似文献   

18.
<正>8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文件指出,洞朗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西与印度锡金邦相邻,南与不丹王国相接。1890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之间的边界。根据该条约规定,洞朗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长期以来,中国边防部队和牧民一直在该地区开展巡逻和放牧活动。目前,洞朗地区与锡金之间的边界是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印边界问题是一个全世界瞩目的问题。对中国人民说来,中印边界发生争端是不幸的。中国政府一直尽最大努力谋求这个问题的友好解决,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取决于中国一方面。中印边界当前的局势怎样?双方主张怎样?为什么中印边界问题至今不能解决?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外交动态     
<正>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11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主持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出席。五国领导人围绕"经济增长打造创新未来"主题,就金砖国家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努力共谱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这次会晤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