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去春开始到今年夏初,一度扰乱地球气候、到处招灾惹祸的“厄尔尼诺”刚刚过去,科学家们又发现了导致气候异常的新祸首——“拉尼娜”。“厄尔尼诺”是西班语“男孩”的意思,他是指赤道太平洋的水温异常增暖的现象。而“拉尼娜”则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她是西班牙语“姑娘”的意思,气象学家们用这个名字来代表美洲海岸外赤道太平洋水温变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基于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山东省气候资料,分析了1961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对降水量、气温、干旱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东省气温呈现明显波动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现明显波动减少变化趋势,但是波动程度有差别;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温、降水和干旱灾害影响显著,厄尔尼诺年降水减少,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87.11mm,发生干旱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一般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拉尼娜年降水增多,高于正常年降水量53.37mm,气温仅比正常年份平均气温低0.1℃,发生干旱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减少,通常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林之光 《科技潮》1998,(8):38-39
何谓拉尼娜实际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同一件事物(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的两个方面。它们常常你走我来,轮流做桩。今年厄尔尼诺刚结束.拉尼娜就紧随而来,并不算什么怪事,可以说是正常情况。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洋面上发生大范围的持久性的(半年至一年)异常升温(即海温为正距平),而且距平的数值达到了一定的标准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在消退时海温逐渐降低,又常会降低到平均值以下(即海温为负距  相似文献   

4.
1997年强厄尔尼诺事件预报及其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赤道东太平洋(0°~10°S,90°~180°W)海水表面温度(SST)距平值表征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指数(ENI)。根据ENI定义出1870-2000年期间25次厄尔尼诺事件和26次拉尼娜事件,采用ENI三周期叠加预报模式提前6个月预测出1997年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为较准确预测出1998年嫩江特大洪水提供了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的全球火山计划发布火山喷发年表,筛选出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指数IVE≥4),并分为强火山喷发(IVE=4)和极强火山喷发(IVE≥5);利用Gergis重建了1525-2000年ENSO 年表,得到不同类型的ENSO 事件,分别对强火山喷发和ENSO 事件进行10a累计统计.对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次数和ENSO事件次数进行匹配.结果表明: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出现195次,其中IVE=4的强火山喷发153次,极强火山喷发42次;ENSO 事件出现399次,包括188次厄尔尼诺事件和211次拉尼娜事件.强火山喷发后的ENSO 事件次数明显多于出现前2a内无强火山喷发的ENSO 事件次数,且强火山喷发后的ENSO 事件中厄尔尼诺、拉尼娜次数相当,而出现前2a内无强火山喷发的ENSO 事件中拉尼娜事件明显多于厄尔尼诺事件.强火山喷发后的厄尔尼诺事件出现137次,拉尼娜出现136次,两者出现次数持平.不同强度的火山喷发后,厄尔尼诺事件与拉尼娜事件出现概率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陕甘宁地区41个县市1951-2000年的降水及气温资料,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甘宁地区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干旱的关系.结果显示,陕甘宁地区降水与气温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与干旱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当人类还未从“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反常气候中恢复过来时,另一种称为“厄尔尼诺”之妹的“拉尼娜”的气候特征似乎又要降临人间。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姑娘”的意思。“厄尔尼诺”与“拉尼娜”总象一前一后相互追逐的孪生兄妹一样,在过去的20年间,已出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东中国海环流大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长江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域在内的区域环流模型,较准确地刻画东中国海外海流系和沿岸流系,以及长江口外精细的流系结构。选择典型厄尔尼诺年,模拟长江口外近岸环流的异常变化,探讨长江口外近岸环流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长江口外近岸环流与厄尔尼诺事件存在强烈的响应关系,冬季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环流明显减弱;台湾暖流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程度显著,流速减小、流幅变窄,台湾暖流对长江口外近岸环流的影响也因此减弱。  相似文献   

9.
根据1955年~2011年期间发生的El Nino/La Nina事件和鄂尔多斯高原东缘3个站点(兴县,绥德和榆林)的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55年以来该区的降水量、温度、旱涝灾害与El Nino/La Nina事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El Nino/La Nina事件对鄂尔多斯高原东缘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东缘近57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气温呈升高的趋势;厄尔尼诺年降水量比正常年平均降水量少87.6 mm,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高0.2℃;拉尼娜年降水量比正常年均降水量少22.3 mm,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低0.1℃,且其年降水量递减率和增温率略高于全国.厄尔尼诺事件对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降水量减少的影响和气温上升的影响要大于拉尼娜事件对鄂尔多斯高原东缘的影响.由小波分析可知,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降水变化在30 a尺度内存在2 a、8 a、20 a、27 a的变化周期,而气温变化在30 a尺度内存在3 a、5 a、7 a、29 a的变化周期.El Nino/La Nina事件对该区的旱涝灾害影响显著,旱灾年份出现厄尔尼诺的概率为63%,出现拉尼娜的概率为25%,厄尔尼诺年易于发生旱灾.  相似文献   

10.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红河州初夏降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云南省红河州各台站建站以来的5 月降水资料与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厄尔尼诺年出现在前一年秋冬季且持续到该年初夏红河洲5 月降水趋向偏少,雨季开始期趋向偏晚;而拉尼娜年5 月降水趋于正常到偏多,雨季开始趋于正常到偏早.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14年西安市7个区县地面气象观测站8月21日—10月31日的逐日降水量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t检验、Mann-Kendal、Morlet小波及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安秋雨的变化趋势、变化周期、气候突变和气候响应,研究了西安秋雨与前期环流特征量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秋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961—2014年西安秋雨呈线性减少趋势,其中1961—1985年为偏多时段,1986—1999年为偏少时段,2000年以来又趋向偏多.秋雨存在显著的2年、4~8年的变化周期以及24年的长周期震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60年代、90年代末期发生了突变.秋雨强度指数与厄尔尼诺/拉尼娜气候事件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厄尔尼诺事件对应的是秋雨偏弱,拉尼娜事件对应的是秋雨偏强.秋雨量偏少/多的气候背景下发生厄尔尼诺/拉尼娜气候事件,其秋雨强度指数偏弱的可能性极大/较小.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气象学家预测,在人们对“圣婴”现象(厄尔尼诺)说再见时,“圣妞”(拉尼娜)就会跟着来到,加拿大今年的冬天可能奇寒无比,雨雪也会特别多。 今年太平洋东部水温显著下降。5月和6月,太平洋东部水面温度骤然下降了大约8摄氏度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弱化,这一变化正引起世界各地气象学家的注意。 加拿大国家环境局的气象学家沙巴尔指出,这可能是我们有记录以来所见到的最剧烈的洋面温度下降。前不久在美国科罗拉多举行的“圣妞”拉尼娜现象学术讨论会上,科学家们已根据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8,(9)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区表层水温分别比正常年份偏冷(海温负距平)和偏暖(正距平),且持续一定时间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肯定地说,不论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世界上气象灾害都是会有的,但程度上会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拉尼娜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温分布形势和正常年份是一致的,即西暖而中东部冷,而厄尔尼诺年,整个热带太平洋海区温差却很小。而且,拉尼娜年赤道太平洋海区大范围上升和  相似文献   

14.
地球自转对大气海洋运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和异常变化,说明它们与热带太平洋的大气、海洋大尺度范围的年际变化——厄尔尼诺(ElNio)事件相当一致,而地球自转的异常变慢稍迟后于厄尔尼诺事件.可能由于伴随着厄尔尼诺事件大气角动量异常增加,引起了地球自转的变慢.可用天文测时资料的归算,监视日长年际变化的极小值,来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厄尔尼诺在气象学中使用起源于秘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每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季节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3月份以后,暖流消失,水温逐渐变冷。当地称这种现象为"厄尔尼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陕西50多年来气象资料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从陕南、关中、陕北三个不同的区域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陕西气候的影响.通过对降水量、气温、自然灾害事件等气候因子与ENSO事件的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揭示了ENSO事件与陕西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陕西气候的影响存在从陕南到关中再到陕北逐渐增强的趋势;ENSO事件的发生对该区不同地域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显著;ENSO暖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增温且降水减少,ENSO冷事件(拉尼娜事件)降温且降水增加;ENSO暖事件对陕西气候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影响比ENSO冷事件更为显著和强烈.  相似文献   

17.
厄尔尼诺是发生在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气候现象,它是月到年际尺度全球气候变化中最重要和最强的信号.厄尔尼诺虽然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地区,但其影响却波及全球,对全球气候的短期变化有重要影响,造成世界上许多地区发生严重的旱涝和高低温灾害.2014年初,热带太平洋明显出现了厄尔尼诺事件爆发的一些前期物理信号,这些大气和海洋中呈现的前兆信号与爆发超级厄尔尼诺事件的1997年同期非常相似.本文利用卫星观测的高度计资料,精确地估计了表征次表层暖水东传过程的赤道开尔文波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自有1993年海表高度计卫星观测以来的6次厄尔尼诺事件,2014年3月赤道太平洋的开尔文波的向东传播速度是同期最快的,甚至明显地超过了1997年的超级厄尔尼诺事件.这些特征集中表明,2014年初的次表层暖水快速东传的现象,使得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在未来几个月明显增暖,促使2014年爆发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拉尼娜是造成世界范围内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预报、预测和减轻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海洋和气象学家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大量气候实料,论述了厄尔尼诺、拉尼娜对全球气候尤其是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在参阅当前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人工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厄尔尼诺(EL NINO)在气象学中使用起源于秘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每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季节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3月份以后,暖流消失,水温逐渐变冷。当地称这种现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的意思为“圣婴”即圣诞节时诞生的男孩。  相似文献   

20.
15~19 世纪末期间广东的气候与灾害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对广东有关史料记载等资料的整理分析人手,选取史料中1480—1940年间共460年的自然灾害记载,分别采用寒、暖年数统计法和湿润指数法建立不同的指标序列分析,认为,广东的小冰期开始于1480’s,结束于1890’s,其间有3次较为明显的冷期,分别出现于1480’s—1540’s,1610’s—1780’s。1830’s—1890’s,相邻冷期间为暖期,在不同的冷暖时期水热配置模式也不相同.在小冰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自然灾害特征,冷期内发生的灾害次数远多于暖期中发生的灾害次数.还收集整理了历史时期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并对其与广东气候及灾害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现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对广东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影响不大,几者之间关系并不显著;拉尼娜事件对广东冬季气温则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