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应光室)始建于1987年,依托单位是被誉为中国光学事业摇篮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999年由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长春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简称为长春光机所)。1988年开始边建设边开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18日,光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在合肥市科学岛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审定与研究室邬江主任,光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周炳琨院士、倪国强教授,光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范滇元院士、周立伟院士、薛永祺院士、龚知本院士等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倪国强秘书长主持。  相似文献   

3.
“航天人”仰望太空,“嫦娥”正在绕月回旋;“大庆人”俯视大地,“黑金”正在滚滚涌出。在他们略带矜持微笑的背后,激荡着全社会对他们的高度赞扬。而在学科分类中也近于同行的“激光”研究者呢,也同样为祖国的高端领域的研究做出卓越的成就。他,一位中国科学院光学和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他,多年来为光学和激光材料的研究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这就是中国激光材料科学的先行者干福熹院士。  相似文献   

4.
学科交叉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8年新年伊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邓小平同志批准该会成立30周年纪念会暨六届二次理事会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同志请我作为兄弟学会代表在这个大会上讲话,我感到很荣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未来学研究会和兄弟学会,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进入而立之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30年取得的成就和为之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动态     
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召开本刊讯2007年9月28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馗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会上首先由李玉英副编审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及两岸大气科学本次对照工作任务。俞卫平编审介绍了会前的准备工作。按照会议代表的共同商定,2008年9月在台湾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研讨会”,为开好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3日,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会议暨学术年会在黑龙江大学外事处多功能厅胜利召开。来自黑龙江省内各地的会员代表74人参加了本次大会。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唐衍伟教授,学会部部长张兴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明国教授等到会并发表了热情的讲话。大会期间,黑龙江省第六届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孙慕天教授向会员大会作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在报告中,孙慕天理事长回顾了五年来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黑龙江省科协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关怀和指导下,克服不利条件,推进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在黑龙江省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科技术语研究》2010,(6):36-36
一学会和领导高度重视 200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委托中国药学会开展的药学名词审定工作,是药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中国药学会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支持。中国药学会于2008年1月正式成立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该委员会共有36人组成;中国药学会第22届理事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担任顾问,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18日,第二届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筹备会在中国电子学会学术科技交流中心召开。中国电子学会沙踪教授、刘汝林秘书长、林润华副秘书长、学术科技交流中心董凯虹副主任等电子学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审定室邬江主任和赵伟编辑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林润华副秘书长主持。沙踪教授被推荐担任第二届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他在会上系统总结并充分肯定了第一版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并对第二版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提出了总体意见和要求。中国电子学会刘汝林秘书长介绍了中国电子学会有关电子学名词审定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表示中国电子学会高度重视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第6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会议将于2012年11月中旬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现向全国科技哲学界征文。“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会议”是国内科技哲学界对现象学情有独钟的学术同仁们发起的一年一度的学术会议,旨在弘扬科技哲学学科中的“哲学”品格,沟通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营造“纯粹”的学术风气,为“后自然辩证法”时代的到来做准备。自2007年开始,本会议已经先后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召开了5届,每次会议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每位代表均须提交论文并做报告,并接受其他代表尖锐、细致的批评。从第6届开始,会议决定改变过去内部推荐的征文方式,向全国科技哲学界同行公开征文,以期扩展影响,吸引更多青年后学加入中国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事业。  相似文献   

10.
第1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于1998年10月12~1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西北农业大学、日本机械学会、日本技术史教育学会协办。80余名中国作者提交了79篇论文,实际到会的中国学者近40名,其中包括两名台湾成功大学的学者。35名来自大学和产业研究机构的日本学者提交了33篇论文。另有一名代表来自美国。会议展现了近年来的机械史研究成果。代表们分综合、古代、近现代3个组讨论了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机械技术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波动光学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程。在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评析与综述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全面的梳理:首先,介绍"波动光学知识"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其次,探寻"波动光学知识"传入中国的途径与形式;第三,对于有关"波动光学知识"的传播内容进行总结,尤其是"以太"与"光浪"基本概念以及"两说之争"内容的中文翻译,从而得出对于这一传入过程特点的认识;最后,阐述"波动光学知识"对晚清知识分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1—2日,第二届自动化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孙柏林,第二届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刘民,副主任涂序彦,以及国内自动化领域专家学者2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涂序彦副主任主持。  相似文献   

13.
德国科学家夫琅和费(Joseph Fraunhofer,1787—1826)的一生成就了德国光学事业的第一个巅峰,他的光学玻璃和光学仪器制造技术令当时的世界各国惊叹,并被认为是精密光学的开山祖师。19世纪早期,在工业革命降低技工社会地位的同时,英国还对他们的玻璃制造者施加苛刻政策,对技工的漠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英国光学工业霸权的丧失,而在德意志,特别是在巴伐利亚,夫琅和费的技工技术与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的巴伐利亚政府相结合制造出了使世界引以为傲的精密光学设备。  相似文献   

14.
正王大珩的人生路,是一条波动的、曲折的乃至折射的光明之路,他的殚精竭虑给中国的光学事业带来曙光。中国第一片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的主持制作,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的主持制定,中国工程院的建立……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一位用毕生精力推动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科学家。1915年2月26日,王大珩出生于日本,祖籍江苏省吴县。他的父亲王应伟是一位天文与气象学家,早年旅居日本,回国后先后  相似文献   

15.
他从事着"不登大雅之堂"的事业;他是中国的"公厕大王",把移动厕所摆满了大街小巷;他的厕所将被"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带往太空;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主场馆外会出现一批披挂着蓝色"协力"广告牌的移动厕所,全球各种肤色的人们都将使用他的厕所.对于一个商人而言,这将是一个辉煌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2009年2月18日,第二届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筹备会在中国电子学会学术科技交流中心召开。中国电子学会沙踪教授、刘汝林秘书长、林润华副秘书长、学术科技交流中心董凯虹副主任等电子学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审定室邬江主任和赵伟编辑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林润华副秘书长主持。沙踪教授被推荐担任第二届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他在会上系统总结并充分肯定了第一版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并对第二版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提出了总体意见和要求。中国电子学会刘汝林秘书长介绍了中国电子学会有关电子学名词审定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表示中国电子学会高度重视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名字跟人生经历,或许真的有一种内在的联系。陆璇辉教授的名字就很容易让人想到他所从事的光学研究事业。璇辉,北斗星的光,永远在北方的夜空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相似文献   

18.
“航天人”仰望太空,“嫦娥”正在绕月回旋;“大庆人”俯视大地,“黑金”正在滚滚涌出。在他们略带矜持微笑的背后,激荡着全社会对他们的高度赞扬。而在学科分类中也有近于同行的“激光”研究者,也同样为祖国的高端领域的研究做出卓越的成就。他,一个中国科学院光学和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他,多年来为光学和激光材料的研究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他就是中国激光材料科学的先行者干福熹院士。当然,干院士取得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他是跨学科研究的专家,即使在考究古代玻璃的研究上也是战果颇丰。他用平凡的行动做出了一次次让国人乃至世界震惊的壮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98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西安隆重举行。与会的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 70余人(其中正式代表139人),提交论文130余篇,这是该学会1980年10月成立(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又一次盛会。大会收到了有关学会和机构发来的贺信和贺电。在开幕式上,钱临照教授(理事长)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三年来我国科技史工作的概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由于全国广大科技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科技史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纵深方向发展,不仅考证史实史料,描述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宣传,而且开始深入探讨它的规律性问题,走向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道路。特别突出的是,过去基本处于空白状况的世界和中国近代科技史的研究,由于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密切,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三年来,科技史  相似文献   

20.
1932年中华医学会与博医会合并是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外国势力主导中国西医界的结束以及中国人全面掌控西医的开始。本文认为,中华医学会与博医会的渊源或近亲关系,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两会在公共卫生、医学名词审查等方面的多年合作,为最终的合并奠定了良好基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的建立,为两会的合并提供了历史契机与动力。两会的合并是中外医生促进中国医学事业发展的接力,是名符其实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它有力地促进了中华医学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其专业学术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